“男孩女性化”再惹争议!这是在贬低女性?我们到底该关注什么?

因微信公号改版,为防错过教师吧的推送,请星标我或文末点在看哦~

最近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引发的热议十分高涨。抖音,微博,头条……甚至街头巷尾都在纷纷议论。然而在热议的同时,我们是否更应该思考:教育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吗?

1月28号国家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对这个提案答复的函,表示将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及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多重入手,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一求整体解决这个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话题一下子冲上了热搜,大家众说纷纭。

有人说:这其实就是在贬低女性,侮辱了女性,容易引发性别歧视和男女对立矛盾。

有人拍手称快:说男人就该有个男人样,要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使其坚强勇敢、阳光自信、奋发向上。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危急关头有责任,有担当。

也有人说:不应该从一个人的外表和性格上去判断这个男人是不是够男人,有些男生天生长相清秀、性格温柔,你不能说他不够男人;有些男长相粗犷、性格粗暴,你也不能说他就是男子汉。

显而易见,问题的本质不是男孩应该长什么样,而是我们期待什么样的中国少年?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新一代接班人和建设者?

如何理解“阳刚之气”?男性在风度、气概、体魄等方面表现出刚强之气,是一种美,但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才是最该被关注的。

但凡是懂教育、关注教育的人都知道:教育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但仅仅靠教育就能彻底改变这个局面是不科学的。至少单靠多上体育课就能够解决问题的想法,是没有深入实际调研了解的。

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是来承担改变现状的问题,而是认清:中国男孩子是如何变娘的?

青少年女性化,也就是俗称的“娘炮”,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仅仅缺少体育锻炼那么简单。因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身体素质固然是好的,可是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源头并不在此。

导致男性女性化根源头,首当其冲的是是父母的养育方式和家庭教育。比如妈宝男或许看起来挺男人的,但实际上他不够男人,往往缺少主见,立场不明,缺乏担当和责任心。

这大多是因为父母的从小溺爱和过度保护。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和父母忽略性别边界有关。生活中有一些把男孩当女孩养的父母,从穿衣打扮到言行举止过多地引导男孩趋于女性化。有些男孩长期和母亲或者奶奶住在一个房间,甚至同一个床铺,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会趋向与女性化。

抖音上有一个小男孩煞有介事的给洋娃娃做起了美容,妈妈还把这个过程拍成视频发在网上博取众人的欢笑。就是在这样不经意的捧腹大笑之中,人们逐渐失去了对正确养育子女的思考。

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的缺失也是家庭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没有父亲参与养育,就会逐渐模糊男孩对男性的认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的影响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

近年来 有很多家庭存在一种假性单亲妈妈的现象,孩子由妈妈一手养大,爸爸常年忙碌在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的角色代表着温柔和慈爱,而父亲代表着阳刚之气,具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孩子的性别角色,主要来自于身边同性别父母的榜样作用。对于一个在成长中缺少父亲参与的男孩子来说,他就是失去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性别学习对象,而且孩子去了学校之后接触的大部分也都是女老师,处于懵懂期的青少年又该去向谁学学习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呢?

所以,培养男孩子的的阳刚之气,让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比学校增加再多的男体育老师都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国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常年被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有些孩子一年到头很难有和父母相处的机会。甚至有些孩子常年被迫留在寄宿制学校或者托管班。这些孩子连基本的安全感和情感链接都没有,谁来培养他们的“阳刚之气”?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无奈和悲哀,更是影响青少年孩子健康成长的一道鸿沟。

一个男孩只有在男人身边才能更好、更快地学会做男人。一个男孩,他需要跟男子汉进行沟通,感受男人的阳刚之气,从认识到行为天长日久,水到渠成。所以,有人说妈妈带大的男孩永远是男孩,只有爸爸带大的男孩儿才是男人。

导致男孩女性化,越来越“娘”的社会因素更是不容小觑。

现在越来越多的男孩子呈现出的一种女性化的特质景象,比如说化妆、打粉底、画眼眉、涂口红,穿中性化,甚至女性化的服装,说话“娘娘腔”等,大家管这个现象叫伪娘现象。

一位有着11年经验的网红整形机构医美管理院长,在抖音发布视频说,在她的工作经历当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男生热衷于整容:双眼皮、鼻综合的、有喜欢尖下巴的、瘦脸磨骨改脸瘦的……

造成社会追捧小鲜肉的源头,是一些媒体综艺为了利益和流量刻意打造出来的结果。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都是日韩范的小鲜肉,这就让年轻人产生了这就是时尚的错觉。

导致孩子性别发生弱化,甚至越来越严重变化的原因还有饮食和营养方面的因素。如果饮食不当,又缺乏运动会导致孩子肥胖。随着雌激素的升高,甚至会造成男孩子胸部发育,变成一个大胸汉子,不断向女性化发展。

孩子的性格形成、心理健康建构和价值观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只有父母不缺位,教育不错位,家庭、学校、社会教育都到位,群社会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随着国家的重视,全体民众的深入思考和广泛深入的参与到青少年的成长之中,更多地注重在青少年成长路上,给予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钙质,陪伴养育、正确引导,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坚强勇敢、阳光自信、奋发向上等美品质必然会集合于孩子一身。

少年强则国强,养成“阳刚之气”,不只是身体素质的锻炼,更重要的是精气神的涵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自立自强,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好少年。

而培养出其意风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愿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做一个肯付出时间和精力,愿意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有灵魂的养育者。

作者简介:潘书琴,笔名:林溪。女,乡村一线从教19年,喜欢读书和运动,关注教育和国家未来的热血阿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