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里希“绝配古中文——从父母称谓说起
本号前面多篇文章指出,今日的英文字母,发源于今天的四川、陕西、甘肃交界地,古代英吉利所在。字母的作用,就是给中文注音,以方便学习,因此,英语只是另一种中文拼音。(详见《揭秘:今天的汉语拼音是谁发明的?》《提问马克思:恩格斯和恩施啥关系?——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特稿(四)》《被“洗白”的美国(二):华盛顿,原在云贵川》)
今天,我们就从父母称谓的角度,来进一步探讨英语和古中文之间的联系。
一、Father——伐者
Father,对应的中文是“父亲”。
“父亲”的英文拼写,为什么要这样发音呢?这个,还得从“父”字说起。
我们来看古文字“父”
这个“父”字,所象形的是什么内容呢?
让我们回到古代,自给自足的生产条件下,男人和女人的分工是这样的:男主外,干粗活脏活累活,如种地、砍柴、捕鱼等;女人主内,干轻活细活,如做家务、照看小孩、织布等。
上面的古文字“父”,分为两部分,左上所象形的,是树;右下所象形的,是砍树所用的斧头。
那么这个“父”字,体现的正是男人的分工之一:砍柴。
砍柴的又一种说法,叫做“伐木”。
那么英文“Fateher“,对应的古中文时”伐者“,即家里里面负责伐木的人。
二、Mather——妈者
Mather,对应的中文是“母亲”。
来看古文字“母”
有人说,这个母字,象形乳房。但是中间那个垂直略带弯曲的一竖,代表什么呢?解释不通。
然后,我们再来看古文字“女”
这个“女”和“母”的区别,仅仅在于中间的两点。难道说“母亲“有乳房,”女人“没有乳房?解释不通。
实际上,本号前面文章《三八专辑:“妇女”二字,为什么这样写》中已经指出,“女”字所象形的,是悬挂在织布机上的布匹,所体现的,正是古代妇女的分工——织布。
那么这个“母”,是不是也和织布机有关呢?
在织布机的零件中,有一个重要的零件,叫做“筘”
线之所以能织成布。是因为有竖着的线,叫做经线;有横着线,纬线;经线和纬线合在一起,就是布。
那么这个“筘”,就是用来穿经线的。
我们来看“母”字的另一种写法:
这个“母”字所象形的,正是穿过“筘”的经线。中间长竖,象形的是穿过筘的经线;两边短竖,象形“筘”上隔离经线的细棍。
那么“母”字中的两点,不是乳房,而是“筘”上的细棍。
然后,我们再来看织布机的侧面:
织布机看上去,颇像一匹马的形象,分类属于“女”,是谓“妈”。
那么我们平时喊”妈“,”妈妈“,实际上是用织布机来代替称呼。
因此,英文的”Mather",其对应的古中文是“妈者”,意为家里操作织布机的人。
三、Mum—妈母
那么,英文中的“Mum”一词,其对应的古中文是“妈母”,意思还是家里操作织布机的人。
四、Dad—打打
砍柴,有的地方叫做“打柴”。《说文解字》载:"打,击也。“打、击、砍、伐,在某些场合是意思相近。
在中国一些地方,把父亲喊作“大”,实际上是”打“;还有的地方,把父亲喊作“大大”,”打打“。
那么英文”Dad",其对应的古中文为“打打”,意为家里面负责砍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