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 粤剧宗师红线女

2013年12月8日晚上8时40分,89岁的粤剧名伶红线女在广州病逝。不知道是否地上每一位巨星逝去,天上都有一颗星星陨落。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位宗师的离世,都是又一个时代的终结。红线女是一代粤剧名伶无人不识,但她半个世纪前就是横跨戏曲、话剧、电影的三栖舞台女王,尤不为今人所知的是,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她已是影坛一线花旦,而这位长相明丽、戏路极广的女明星,甚至被后人称为“粤语片白光”。粤剧舞台上身段优美眼神流转,电影里扮相百变产量惊人,红线女这一生所散发的光与热恐怕不再有后人可以企及。老一辈艺人对待手艺的认真态度,也随着一位又一位老人的离去而渐渐日益稀薄。
红线女13岁从舅母何芙莲学戏,初以小燕红艺名登台。1942年,参加马师曾剧团在两广内陆演出,得马师曾悉力教导和重用,改用红线女艺名,逐渐成名。一代名伶红线女:一生4段情皆为不了局!曾与赵丹相爱却被迫分手,红线女曾跟赵丹有过一段感情,但是最终两个人还是迫于压力分手了,在分手之后,赵丹回到了黄宗英的身边。红线女一生四段感情是那么的轰轰烈烈,然而纵使情感丰富如她,最终还是自己一个孤单半生,而她的情愫只能在舞台上去抒发,直至自己生命谢幕的那一刻。红线女是一代人的记忆、她如细水长流、温馨委婉、岁月的流逝如春天的萌芽秋天的红叶,尽管往事消散在风中,但是她留在我们心里的美好永远不会模糊。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红线女于1924年12月27日出生在广东开平水口泮村。由于母亲天生对戏曲有一股子风流的热爱之情,红线女自幼时起便跟随母亲去往戏院观赏戏曲,在无形之中便对戏曲产生了兴趣。在1938年,庐山保卫战爆发,中日之间的战争正是焦灼之时,而红线女也因此不得不离开学校,前往香港避难。也正是在这一年,红线女正式拜师学艺,涉足于戏曲行列。而红线女也因此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段感情,对象正是太平剧团的团长——马师曾。在红线女加入太平剧团后,两人的关系更是愈发亲密。此时的马师曾已经三十八岁,比起红线女大了她整整二十四岁。红线女对于马师曾的感情从一开始的崇拜,慢慢转变为男女之情。这段“老夫少妻”的婚姻并没有持续一生,在1955年,这段维系了11年的婚姻因为马师曾的出轨而迎来了终结,但是两人的合作并没有因为离婚而结束,直至马师曾去世,两人一直合作了整整20年。
作为粤剧一代宗师,创立了“红派”表演艺术的红线女,与豫剧的常香玉、黄梅戏的严凤英、越剧的袁雪芬并列,被公认为国宝级的地方戏曲四大名旦,并为粤剧成功“申遗”做出了巨大贡献。风华绝代的她还是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生平主演过70多部影片。红线女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能吟诗作词,能编剧本,还能写优美的散文。因此,她早就关注华山,华山估计大家不太熟悉,但是他的电影《鸡毛信》很出名,红线女钦佩华山,并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和他成了朋友。华山复出后,赴京演出的红线女会和他一起吃饭聊天,两个同病相怜的离异男女经常在一起谈文学、苦难经历、各自的儿女……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感情也逐渐升温,直至发展到谈婚论嫁。红线女和华山婚后的生活幸福和谐,他就像婚前许诺的那样,尊重妻子,爱护妻子。多少个美丽的黄昏,两人在院子里散步,依偎着坐在花径旁研讨红线女早年的代表作《昭君出塞》,策划如何创新王昭君形象。
1984年10月,华山的肝病突然恶化,被送往医院抢救。华山是个坚强的人,他不怕死,然而他不想死,因为他还有许多东西要写。而此次患病,肝大出血,又得了胸椎严重损伤、下肢瘫痪等病,使他胸膈膜以下完全失去知觉。1986年4月2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红线女为悼念华山逝世一周年写的散文《插柳岳西》。这是她从丈夫墓地返回时,在太原停留的两个夜晚泣泪写成的,文章尽情抒发了她对巍巍太行和华山的无限深情。红线女那纤弱的身躯,蕴藏着多么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华山有知,当会含笑九泉!
曾经鼎鼎大名的演员赵丹因为种种原因从巅峰跌落了谷底。那时的赵丹身无长物,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妻子黄宗英忍受不了丈夫的一事无成,常常几个月离家不回。落魄不堪的赵丹正处于人生低谷的时期,但也是在此时,赵丹结识了红线女。
红线女生的花容月貌,比起黄宗英强上百倍,性格同样也是温柔婉转,如同一朵解语花,让原本心里一片黑暗的赵丹仿佛重获新生。两人就如同干柴遇到烈火,很快便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赵丹本想与妻子离婚,与红线女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但是赵丹的孩子们年纪尚幼,若是贸然离婚,势必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而在那个时代,离婚毕竟并非一件光彩的事情,为了保全红线女的脸面,两人终究是迫于压力而分手。与红线女分手后,赵丹仿佛失去了六魂七魄,只得混混度日,不过几年便撒手人寡。据赵丹的女儿——家喻户晓的舞蹈家赵青所述,父亲至死依旧惦记着红线女,后悔当年自己放弃与她的爱情。但是无论如何后悔,都毫无作用了。
红线女是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红线女开创了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 —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数千民众对红线女的追思,也证明人们并没有遗忘这位告别演出舞台多年、生活在聚光灯之外的艺术家。广州人通过她来寻找自身与粤剧的文化血脉联系,而作为粤剧的代言人、推广者和贡献者,红线女也完全可以成为粤剧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人之一。送别和纪念红线女,也许并不会为粤剧复兴带来显而易见的变化,但通过这个举动,人们还是可以认识到传统戏剧的魅力,体会传统戏剧在过去岁月所创造的艺术光芒是多么辉煌。
本栏目主编:宋蔷
作者简介:宋蔷,本名:阿伊晓仙吉,2001年出生于新疆库尔勒,热爱文学创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