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学】| 金锡逊作品:师徒俩
施老师自己掇了一把木椅子,坐在教室最后边。今天他的“徒弟”小梅开课,而且是评教坛新秀的关键性的一堂课。他虽微微笑着,心里却也突突跳,好像三十年前他自己第一次登上讲坛一样。校内外强手如林,胜负难分啊!
校长、教导主任、同事都捏着课本进来了。小梅靠教室前边门外站着,没有平常那种娇笑,不过看上去明亮的眼睛里透出一种信心。
“昨晚又在办公室研究到十点,看来再没有可担心的了。”施老师心里想:“只要紧紧抓住鲁达不畏强暴、伸张正义、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依次理清倾听控诉、客店护送、打死郑屠、弃官远行的结构层次,胜利就在握了。”
响起了清脆的铃声,一声“立正!”全堂肃静,小梅从容地环顾了一下学生们,乌黑的眼睛在长长的睫毛下向这边瞟了瞟,施老师感到这是她在悄悄地安慰他。
小梅在黑板上用娟秀的字迹写下了课题: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写课题这是常规。
接着小梅用红粉笔在“打”字下面画了个小圈,用悦耳的普通话说了一句:“哪位同学能把有关这个‘打’字的段落念一遍给大家听?”施老师感到有点意外,这不是打乱了按段分析的步骤了吗?这时学生也骚动起来,十多只手高高地举了起来。一位剪发红裙的女孩子站着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读到“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时,那童音铿锵,不啻金属振颤之声,实在妙不可言,老师们也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看得出是被朗读感染了。
“唉!课文的主线被拖开去了,这课文还来得及分析完么?小梅这姑娘咋啦?……”毕竟他与小梅关系非比一般,既是教研组长,又是四年来指导老师,夸张一点说,简直情同父女。别人如果是来观战,他却是来压阵的,这课一得一失都像是他自己的。
小梅反复引导学生欣赏了“三权”比喻之妙,又解释说前两拳描写重点在于“色”,而后一拳在于“声”;“色”是旁观者所见,“声”却是郑屠自己所闻;有声有色,真是绝世妙文。
听课老师听了这番精当之论,有的颔首赞许,有的疾书摘录。连施老师也不禁暗笑:“真有点像金圣叹评《水浒》。”但他见时间已近半课,而课文还只分析了一小节,暗暗叫苦:“全文有二十一小节四大段呢!”他是教坛宿将,深知时间掌握不好,甚至拖课,实乃公开课之大忌,真为小梅捏把冷汗。
谁知事出意外,小梅忽然提了一个问题:“鲁达与郑屠昔日无冤,今日无仇,为什么要打死郑屠呢?”一言既出,举手如林。一个男孩子见论不到发言机会,竟不用普通话,坐在座位上粗声粗气地喊道:“该打!该打!郑屠欺侮金翠莲!”一个梳着“马尾巴”的女孩把“尾巴”一甩,转过头去对旁边的男孩子说:“鲁达本来又不想打死他的,是吗?”一时间,嘁嘁喳喳之声不绝于耳,没有一个人回答老师提问,却七嘴八舌、各自争辩起来,人声喧哗,秩序大乱,一似开了水的锅。
这时,黑板上出现了板书:
“起因
金氏父女
血泪控诉
见义勇为
发展
高潮
打死郑屠
伸张正义
疾恶如仇”
其余的还空着。
活说课堂大乱时,施老师满脸严肃,两手捧着备课簿和课本一动也不动,“弗晓得收得拢来否?”心里如一团乱麻。待板书一归纳,他才发现课文主要部分均已完成,一颗提上去的心才又放下。
以后的课,恰似“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热烈而又轻松的气氛中顺顺当当上完了。还留下八分钟让学生做作业,作业也相当顺利。
待施老师被铃声惊醒时,听课的老师正缓缓往外走。校长笑着对他说:“把教研组的工作重点放到培养新教师身上是对头的。”教导主任拍拍他的肩膀说:“你们师徒俩咋这样厉害呀!不按常规,却来个中间开花,时间短,工效高!”同事们都揶揄说:“老施,今天算是开眼界了,启发式启得我们也想举手发言了!”走廊里响起一片笑声、议论声。他想解释,但插不上嘴。
待小梅走过来时,只剩下施老师了。
“施老师,请原谅我,没照您的教案上,……”
“不,不!太好了!要是你把想法早告诉了我,也许上不出象今天这样的好课了。这个班级正适合这样上,前天试教时的失败正在于四平八稳,引不起学生兴趣。你把重点放在高超部分,正是把力气放在刀刃上,值得!值得!”
小梅仍解释说,“我也是临场根据学生的情况转变的……”
期末总结的时候,小梅的体会是《活中求实》,施老师的论题却是《实中求活》。
作者简介:金锡逊: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江干区作协会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