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没过一级乙等?你已经失去了使用智能音箱的资格!
在当下,智能化已经是无可争议的成为了家电发展方向中的重中之重。自2013年开始进入智能化阶段,市面上智能化设备存量占比不断上升,每年的出货量相比传统家电产品增速明显。
但目前市场上对智能家电的评价却大相径庭。一部分消费者乐于尝鲜,认为智能家电的确对于消费者的操作具有便捷性,可以极大的提升生活的享受感和愉悦性。另一部分消费者则坚决的拒绝智能产品,有些认为目前的智能化从技术到产品都不够成熟,智能产品在带给生活的影响不确定的前提下,反而有可能拉低生活品质;有些则是面对智能产品无从下手。
但其实,除了消费者主观上的态度之外,智能家电的发展也为消费者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以往最简单的家电使用也变得有准入门槛,对消费者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1
智能音箱:对不起,你普通话没过一乙,我听不懂!
不久前,天猫也终于按捺不住发布了智能音箱——天猫精灵X1,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已知的、入局智能音箱的品牌在国内有京东、天猫、小米等,国外则有Google、亚马逊、苹果等,除了这些电器或者平台类行业中翘楚,许多并不太知名的小企业也竞相入局。
这个小小的音箱完全不同于我们过去认知范围内的音响,不仅仅是发出声音,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和用户间的语音交互功能,简单的说就相当于苹果手机上的Siri,亦或是Windows系统中的Cortana,能够通过语音指令进行操作,解放用户的双手,使使用更方便快捷。
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个音箱在目前可见的范围内,是最为合理的一个交互端口,也因此各个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都不肯撒手。
但这个音箱就真的非常智能,功能完成度很高吗?
消费者沈同学出于新奇特的好奇心,购买了知名品牌的智能音箱。起初,使用时由于新鲜感觉得非常智能便捷。
但后来逐渐意识到:每次和音箱开始对话,都要先用指定语言对设备进行唤醒,“感觉上好像在说‘阿里巴巴’,真是有够麻烦。”之后可以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对话,诸如“今天天气怎么样”之类的简单对话。
该品牌的音箱还能支持语音搜索平台电商的产品,并反应在相关联的手机端,但其实这个功能在App内部也能轻松实现,集成在音箱上反而显得有些鸡肋。
但最令人沈同学头疼的还是语音指令的输入,由于沈同学本身是长三角吴语区的消费者,由于方言等原因日常说话并不分前后鼻音,普通话上有一些瑕疵,音箱的理解常常与沈同学的本意大相径庭,南辕北辙。一个宿舍的人中,只有普通话过了一级乙等的北方室友使用时能够保持较高的准确率,但也是要憋着一口普通话测试时的播音腔,听上去十分令人不适。
经过反复斟酌,最后沈同学还是在退换期内将音箱退了回去。
在智能家电巨潮中的先锋——智能音箱,在交互功能方面对消费者可以说是非常不友好了。对于普通话,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衡量标准:国家规定,省市一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需达到普通话一级乙等及以上。智能音箱如果用这种标准来衡量,简直苛刻的可怕。更何况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语言多样。
2
智能扫地机器人:你家有小朋友和宠物?那就不行了!
近年来,虽然智能扫地机器人被多方指责是新瓶装旧酒,并无新意,但不可否认的是,扫地机器人的确为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消费者只需要设定好时间段,扫地机器人就可以自动执行扫地任务,没有电的时候还可以自己奔赴插口充电。
但是,即使是新瓶装旧酒,这么多年过去之后,扫地机器人对于路线的规划却始终让消费者难以称心。无论是激光定位、图像位移定位还是无线载波定位系统,扫地机器人对其工作路线的规划始终无法到位。
除了不能够彻底清洁角落的问题之外,其还存在着不能准确识别路径导致卡位、不能有效估算导致没电停在半路的状况也时有发生。
但实际上这些都算不上什么,最为可怕的是当扫地机器人遇到小朋友和宠物。潮流家电网小编的朋友购置有一台知名品牌的智能扫地机器人,每天都会使用。每次使用基本都是设定在家中无人的时段,使用多年也一直都相安无事,除了偶尔来不及自动充电停在半路外,一家人都对智能扫地机器人相当满意。
在今年年初,智能扫地机器人依旧按点开始工作,恰逢有人在家。这位朋友在楼梯口被智能扫地机器人绊了一跤,如果不是及时抓住扶手人或许就直接滚下楼梯了,幸好只是磕到后脑,趴着睡了一个月。在这种情况下,扫地机器人就显得非常的不智能了,成年人尚且如此,家中若有年幼的孩子则可以说是后果不堪设想了。
同时,家里若果有宠物的时候,这个问题则更为严峻。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扫地机器人狗屎”,出现了892000个相关网页,其中的关键词涉及到“满屋子”、“地毯”、“抹匀”等等,而更加丧心病狂的则有“我家还开了地暖”,隔着屏幕都可以感受到当事人的绝望。
目前的智能化从商家的宣传层面上来说,更喜欢披着“解放双手,方便生活”的外壳,但实际上,却给消费者在无形中设置了更高的使用门槛,主观上消费者自身要达到使用标准,客观上使用环境要达到标准,所谓的智能只不过是层层标准下的实验室数据,远远没有到能够落地的程度。
在这个基础上所谓的智能产品,只是起到对未来更加合理的产品的推动作用,而这部分进化过程的费用却要让消费者买单,并且是买单后还需要消费者提高自身素质和使用环境来迎合智能产品,的确令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