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卦 损 山泽损
第四十一卦 损 263 山泽损 ䷨
【卦名及卦辞简释】
损,即减损,此卦上艮下兑,六爻各自阴阳有应,故可损此益 彼,想得益彰。损卦谈的是减损自己的卦。但是这种减损,并不意味着损伤自己 一部分利益去援助别人,也不是一般的损人利己;而是如何在不使自己一方受到丝毫损伤的情况下,去获得相当的利益,和如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适当减损或放弃一部分利益,而去追求更大更多的利益。
* 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要保持清醒和冷静 263
《易经》指出:损之为道,重在以诚正之心适度地损下益上,损小益大,损有余以益不足。如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适当减损或放弃一部分利益,而去追求更大更多的利益,正是《损》卦所要重点研 究的问题之一,这也是历代仁人志上曾经苦苦探寻的问题之一。秉持正道,不贪财,注重个人品德的修炼就是“损小益大"的一种成功经验。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说得比较抽象,无非是说,浩然之气衔育着“直、义、道”等等内容。曾国藩发挥孟子的学说,认为“凡事非气不举,不刚不济”他于江西抚 、藩为粮饷事而争执不休,自己郁郁不自得时,对“气”作了一个比较具体的说明:
欲求养气,不外“自反而缩,行谦于心。”两句。欲求行谦于心,不外“清、慎、勤”三字。因将此三字各缀数语,为之疏解。“清”字曰: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铁。“慎”字曰: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勤”字曰:手眼俱到,心为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
此十二语者,吾当守之终身,遇大优患、大拂逆之时,庶民几免于尤悔耳。
后来,他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成为“廉、谦、劳”。他认为,这样十分明显浅易,有了下手处。
曾国藩初出办团练,便标榜“不要钱、不怕死”,为时人所称许。他写信给湖南各州县公正绅耆说:自己感到才能不大,不足以谋划大事,只有以“不要钱,不怕死”六个字时时警醒自己,见以鬼神,无愧于君父,才借此来号召乡土的豪杰人才。
正因为他不爱钱,所以他谆谆以“勤俭”二字训诫后代,也孜孜以“勤俭”二字严律自己。他终身自奉寒素,过着清淡的生活。他对儿子纪泽说:“我做官二十年,不敢沾染官宦习气,吃饭住宿,一 向恪守仆素的家风,俭的可以,略略丰盛也可以,过多的丰盛我是不敢也是不愿的。”他早起晚睡,布衣粗食。吃饭,每餐仅一荤,非 客至,不增一荤。他当了大学士后仍然如此,故时人诙谐地称他为“一品宰相”。“一品”者,“一荤”也。他三十岁生日时,缝了一件青缎马褂, 平时不穿,只遇庆贺或过新年时才穿上,这件衣藏到他死的时候,还跟新的一样。他规定家中妇女纺纱绩麻,他穿的布鞋布袜,都是家人做的。他曾幽默地说古人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然以吾视之,衣亦不如故也。试观今日之衣料,有如当年之精者乎?” 全家五兄弟各娶妻室后,人口增多,加上兄长做官,弟弟们经手在乡间新建了不少房子,他对此很不高兴,驰书谴责九弟说:新屋搬进容易搬出难,吾此生誓不住新屋。”他果真没有踏上新屋一步,卒于任所。曾国藩写道:“余在京四十年从未得人二百金之赠,余亦未尝以此数赠人。”他规定,嫁女压箱银为二百两。同治五年,欧阳夫人嫁第四女时,仍然遵循这个规定。曾国荃听到此事,觉得 奇 怪说:“真有这事?”打开箱子一看,果然如此,不由得再三感叹,以为不能满足费用,所以又赠予四白两金子。嫁女如此,娶媳也是如此。咸丰九年七月二十四日的日记写道:“是日巳刻,派潘 文质带长夫二人送家信,并银二百两,以一百为纪泽婚事之用,以 一百为五十侄女嫁事之用。”
同治年间,曾国藩出将入相,且年近垂暮,却依然在“俭”字上常常针砭自己。
曾国藩当然不是苦行僧,“不要钱”,指的是不贪,不要非分之钱,他说:“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受人敬重。”又说:一般的人,都不免稍稍贪钱以肥私囊。我不能禁止他人的贪取,只要求自己不贪取。我凭此示范下属,仅以此报答皇上厚恩。“不贪财、不苟取”,这就是曾国藩的信条。他一生行事也确乎如此。
“不贪财、不苟取”,表面上看起来是暂时可能受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中正,能使人民心悦诚服,因而是有益的。
反之,就会遭受损失,给自己带来悔恨。“贪心的蜀王"就是这方面的反面典型。
从前,四川的西部有个叫做蜀国的国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很是富庶。离它不远的秦国早就对这块富饶的土地垂涎三尺,想要把它划归自己所有。可是通往蜀国的道路非常险峻,有陡峭的悬崖绝壁和万丈深谷隔,一跌下去就会摔个粉身碎骨,进军的路线无法畅通,任凭秦国虎视眈眈,可一时也无可奈何。
蜀国的国君生性贪婪,总是大肆搜刮民间财富来满足自己对金钱的贪欲,有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秦国的国王秦惠王从派去探听消息的人口中得知了蜀王的性情,觉得有机可乘。苦苦思索了很久以后,秦惠王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秦惠王命令工匠打造雕刻了一头巨大的石牛,在石牛的屁股后面放了好多金银绸缎,放出消息说这头石牛会屙金于。
蜀国的探子把关于这头屙金子的名牛的奇闻告诉了蜀王,蜀王听了羡慕得不得了,暗道:要是我有这么一头石牛,天天给我屙金子,那该有多好啊!正在这时候,秦国的使者来了,他向蜀王说:秦惠王为了表示秦蜀友好的诚意,决定把会屙金子的石牛 送给蜀王。
蜀王大喜过望,他听使者说石牛的身形巨大,要从秦国运到蜀国来恐怕很不方便,急忙保证说:“这个不成问题,贵国国君既然肯把石牛送给我,我哪里有不想办法把它运到我国来的道理呢,就请 你们的国君放心好了。”
蜀王也不顾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在国内征调了大量民工,把悬崖挖开了,把深谷也填平了,为了能让石牛顺利到达,把通向蜀国的陷径都修成了平坦大道。然后他派了五个大力士到秦国去迎接石牛。
贪心的蜀王哪里料得到,秦惠王早已派遣军队悄悄跟在石牛后面,随着石牛蜂拥而人,一举灭掉了蜀国。
古人说:“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饵不见钩。”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和冷静,仔细权衡利弊,千万不可贪图小利, 因小失大。
* 杜绝欲望,培养品德,学会低调做人 267
《损》卦中的《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意思是:山下有湖泽,湖泽渐深而高山愈来愈高,象征着减损。君子应该根据这个道理来平息愤怒,杜绝欲望,不断培养高尚的品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克服虚荣心,尽量学会低调做人。
喜好虚荣,好大喜功这是人类天性的弱点,也是招致灾祸的常见原因;保持冷静的态度,谦虚处世、低调做人,就会增大生活中安全的系数,减少别人忌恨和打击你的可能。
西汉宣帝刘询时,渤海(今河北沧州一带)及邻近各郡年成饥荒,盗贼蜂起,郡太守们不能够制止。宣帝要选拔一个能够治理的人,丞相和御史都推荐龚遂可以委用,宣布就任命他为渤海郡太 守。当时龚遂已经70岁了,皇上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不像所听说的有本事的样子,心里颇看不起他,便问道:“你能用什么法子平息盗寇呀?”龚遂回答道:“辽远海滨之地,没 有沐浴皇上的教化,那里的百姓处于饥寒交迫之中,而官吏们又不关心他们,因而那里的百姓就像是陛下的一群顽童,偷拿陛下的兵器在小水池边舞枪弄棒一样打斗了起来。现在陛下是想让臣把他们镇压下去,还是去安抚他们呢? ”宣帝一听他讲这番道理,便神色严肃起来,说:“我选用贤良的臣子任太守,自然是想要安抚百姓的。”龚遂说:“臣不听说,治理作乱的百姓就像整理一团乱绳一样,不能操之过急了。臣希望丞相、御史不要以现有的法令一味束缚我,允许我到任后诸事均据实际情况自行灵活处理。”宣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派驿传将龚遂送往渤海郡去。
都中官员听说太守要来上任,便派军队迎接,护卫,龚遂把他们都打发回上了,并向渤海所属各县发布文告:将郡中追捕盗贼的官吏全部撤免,凡是手中拿的是锄、镰等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拿问,手中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龚遂单独乘驿车来到郡府。闹事的盗贼们知道龚遂的教化训令后,立即瓦解散伙,丢掉武器,拿起镰刀、锄头种田了。
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 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 ”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 “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 好!”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
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光生终日还是沉溺在醉乡之中,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一副醉汉狂徒的嘴脸。龚遂也不计较,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才,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王先生连连摆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而又轻闲的官职。
龚遂之所以得到了皇帝的“甜头”是因为他没有要“个人英雄主义”,听从了下属的建议,自己没有“出风头”,而是巧妙地把功劳推给了上司,上司怎能不高兴!他“损小益大”的手段不可谓不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