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斌:捞 桶

梁国斌,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民建会员。现在东北从事经商。

很久以前,村里还没通自来水,家家户户都要挑水吃。我家住在村东头,离家不是很远的地方便有一口深井,十五六岁开始,挑水便成了每天的必修课。那个时候,正值年少,少年侠气,武侠小说、武侠电影看多了,从小心中就有一个武侠的梦想,挑水的活便成了一种练功夫的事情了。

每天清晨,赶早去绞水,水更清,不需排队,还能慢悠悠的一圈一圈把井绳从辘轳上放到井里。每放一圈用胳膊挡一下,听老人说过去习武者都是这样练的,可以练成“铁胳膊”。就像电视中练习“铁砂掌”一般,一下一顿,很有气势。每次绞水我都很是兴奋,动作很大,有时还会用手直接拉绳子以达到练功的目的。

一天清晨,我像以往一样把桶放进井里,用一只手往上绞水,一圈又一圈,刚绞了几圈,手上的辘轳把突然一轻,只听扑通一声,桶掉进井里了。我伸长脖子往井里看去,只见乌黑的井里,水面漾着波光,一条光溜的钢丝绳耷拉在井的中间轻轻的摆动着。我摇着辘轳,把井绳绞了上来。这时,又来了一个挑水的,对我调笑着说:“桶掉井里了?”我无奈的应和着。

邻居家有挂肉的钩子,我急忙去借了出来,绑在井绳的下头,然后又把辘轳上的井绳放到井里,并从辘轳上解下井绳,攥在手里,开始左右晃动。旁边的人提醒我,要竖起耳朵听井里传来的响声,来判断是否触碰到井下的桶,我一边左右晃动手里的井绳,一边往上提,只听见井里肉钩和桶碰的咣咣作响,就是钩不住。不一会,我便满头大汗,不由的直起腰来,咦,挂上了,水桶被肉钩挂上了。我不敢松手,连忙拎着井绳,套在辘轳上,慢慢的一圈一圈的住上绞。桶到井口,只见肉钩挂在桶的侧沿上,晃晃悠悠的,好玄,我连忙用手拎着水桶,放到井边上,长舒一口气,定睛一看,不是我家桶!我又好气又好笑,嘴里嘟囔着,这是谁家的。旁边人哈哈大笑,听说那谁昨天掉的,他昨天天黑没捞呢,这下你可帮忙了。我说那你可要告诉他一下,我可是帮了大忙了。他一边笑,一边大喊邻居名字。

自己的桶还没捞上来,我又把井绳放到井里,准备再次捞。这回有上次的经验,我一边前后左右的晃动井绳,一边轻轻的往上提井绳,不一会便挂上了,我刚想往上拽,只听见咕咚一声,井绳一轻,桶又掉下去了。估计是沒钩到合适的位置,没挂好。我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就听见井下当当做响,就是钩不上。眼看着太阳已升起老高,越来越多的人也来到水井旁,想要绞水,我有些着急,身上不由大汗淋漓。

这时,只见我的一个邻居走过来说:“你别急,你捞不上来别人也没法绞水,井钩也没了。你去取个镜子,用镜子反射太阳光,能看见井里,这样就好捞了。”

我谢了一声,手也没闲着,左右前后的抖动着井绳,轻轻的往上拎,只感觉井绳一沉,好像钩上了,我轻轻的住上拽了拽,挂的挺牢,我喜出望外,大喊:“捞上了捞上了”。赶紧把井绳套在辘轳把上,高兴的往上绞起来,井绳一圈又一圈的缠在辘轳上,我低着头,看见肉钩牢牢的挂在桶系上,眼看桶到井口,我连忙一提,只见一个黑色的铁桶,漾溢着清澈的井水,被我拉上井台。

我去,竟然还不是我的桶,这井里有这么多桶。瞬间脸上的笑容就僵住了。旁边的人哄然大笑,你今天成了专业捞桶的了!

同巷子的大叔正好拿着镜子走了过来,说捞上来了啊?我尴尬的朝他笑了笑,还是别人家的桶。

有了镜子的反光,视线就好了很多,我盯住目标,放下铁钩,轻轻晃动,一次,又一次,只听见下面当当作响,但就是挂不上,拿镜子的大叔在旁边教我说:“你要往上拽,不能只左右晃动。”我一边答应他,一边试着他的办法,终于钩住了。这时我不敢松手,连忙招呼拿镜子的大叔,帮我搭把手,把井绳缠在辘轳上,慢慢地绞了上来。

当桶被绞到井口时,我伸出左手,拎着桶把,开心的把桶放在井台上,仔细一看,还不是我的水桶。我瞬时都要崩溃了,“咋回事啊!”只听见旁边的邻居们说,今天你是捞桶专业户啊,给大家做好事了,继续捞吧。说完都哈哈大笑。我窘的满脸通红,嘴里嚷嚷着,这井里的桶还真多呀,都谁掉的呀?也没人捞。

这时候大家也不着急了,就想看看我捞的下一个桶是不是我自己的,大家围着一圈看我捞下一个桶。

没办法,我只能继续把井绳放下去,让邻居大叔拿着镜子帮我照着,一边又一边的在井里扫描搜索,差不多半个多小时过去了,硬是没找着桶。这时,挑水的人越来越多,我想让他们先来绞水,但是我的水桶因为是井绳前端钩子脱落掉井里的,别人只有井绳也无法使用绞水。

这时人群中有人嚷嚷,赶紧下井捞吧!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准备下井。以前只见过别人下井,自己从来没下去过,听旁边年龄大的人说,井底很大,但水不深,一圈有砖砌的沿,俗称“小井”,下去了可以站在“小井”沿上。

从家里拿来耕地用的农具---“炮杆",就是一根木棒,中间有一个固定在木棒的铁环,木棒的两端用绳绑着,用牛耕地时牛拉着木棒两头的绳,木棒的中间铁环挂着农具。现在用井绳绑在“炮杆”中间,把牛拉的绳去掉,然后我坐在木棒上,两手紧攥着井绳,让邻居们帮忙用辘轳把我慢慢放到井里。

我仰着头,看着井口越来越小,井里黑咕隆咚的,阴森森的,身体不由缩在一起。

只见黑漆漆的井水泛着白光,差不多有两米多直径,就象一面大镜子。我来不及细想,便伸水在水里摸了起来。很快,我便摸到倒扣在井底的水桶,“捞着了,捞着了",我大声喊着。“再看看井里还有啥没,下去一次不容易”。井口上边传下话来。

我小心的下到井水中间,水正好淹过膝盖,冰凉沁人。我猫着腰,用手慢慢摸索着,几遍下来,还真有收获,捞到一个圈形的桶底,还有几个旁边“小井”上掉落的砖头。我把砖慢慢摆在井壁边,倒掉桶里的水,把捡到的桶底放到我的桶中,坐在“炮杆”上,把桶挂在旁边,调整好姿式,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大声向上喊到:“可以往上绞了!”

上面的人应和着,慢慢的绞着辘轳,只听辘轳吱吱做响,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

终于上升到井口,我双臂架在井沿上,旁边的人赶紧把我拉出井口,一边夸我:“你小子还真行,敢下井。”我强打精神,大大咧咧的说,年轻人不下谁下呀?其实,刚才我的心里也是怕的不行。

看井边站那么多人,一问才知道,左邻右舍的人听说他们的桶捞上来了,都来取桶,看我下到井里面了,都在旁边帮忙。看我平安上来了,大家一边道谢,一边各自拎着桶回家了。

要绞水的人和我把井绳的桶钩重新固定好,钩好桶,辘轳便在手掌的磨擦下,吱吱的转了起来,只听咕通一声响,水桶便进入水中,轻轻晃动绳索,水桶便装满了水,然后一圈一圈的把井绳绞缠在辘轳上,一桶清澈碧莹的井水便绞了上来。

过了好些年,记得好像是九三年冬天,村里统一安装了自来水,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原来的水井也就废弃了,井口被盖上了,井上的辘轳也不见了踪影。这种靠井吃水的生活好像就尘封在我的记忆里了。

忘不了村里左邻右舍的人们围在水井旁排队绞水,唠家常的场景,忘不了那天我悬坐在深井的半空中,耳边响起的吱吱的辘轳声,更忘不了抬头看见井囗就象月亮一样的天空。梦里时常一次次在老家绞水,每次都会埋头痛饮水桶里甘甜的井水。

喜欢本文,给个“在看”。
赞赏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故乡万荣∣您身边的家

感谢关注!

(0)

相关推荐

  • 王 炜:井里的岁月

    井里的岁月 王炜 小时候,学校的那口井,几乎都是我们这些半大孩子绞水的.粗心大意的我们,镊钩没扣好的时候多,桶就会脱开镊钩掉落井里. 一个桶落井里了,又一个桶落井里了,接二连三的,好些桶掉落井里了. ...

  • 瞎子 | 魏文伟​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瞎子 魏文伟 瞎子的真名并不叫瞎子,叫茂生.因为从小得了眼疾,没钱治,就落下了瞎子的残疾.他在村里辈分长,所以打小我就管叫他瞎子叔.  瞎子从小父母双 ...

  • 涉县人看过来:井店的“井”,竟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四)

    井店那些神奇的古井 傅岩伟 涉县<地名志>记载:井店为一古镇.该村原名古青店.因地处交通要道,路旁开设店铺较多,又因村中有井上百眼,至宋末元初,以井多店多更名为井店.井店那些独具特色店铺今 ...

  • 散文||盲人世祥

    盲人世祥 村里有个盲人,都称世祥,常闭着双眼,多时眼角堆着眼屎,有时上眼皮一翻一翻的,红浊的有点瘆人:光杆一人,在堂弟家搭伙过日子,七十多岁时,了无牵挂地追随先人而去了. 世祥是天生的无视力还是小时候 ...

  • 推荐|杜传海:沉默的老井

    沉默的老井 文|杜传海 我的老家地处明光偏远的农村,在老家门前水塘外埂上有一眼老井,它不知养育着我们那个小村庄多少代人.在我记事的时候,就看到村庄的十几户人家在那眼井里挑水吃.我曾问过当年村里的老人, ...

  • 【雅韵美文】陈海峰西沟往事(二)

    诗人风采 陈海峰 诗人简介 陈海峰,陕西省三原县人.陕西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作协会员.       文学观:心的感触落在笔尖.不拘形迹. 作品欣赏 西沟往事(二) 秋雨绵绵,独 ...

  • 1976年发生在华县新华书店的惊险一幕

    邮箱:3125136050@qq.com 诓娃下井捞水桶 头出井沿井绳断 作者 刘自胜 (华县新华书店成立于1949年7月1日,当时暂借县文化馆一间半门面营业.以后店址几经搬迁.1956年于华县西关东 ...

  • 跌进时光里的井

    作者:王炜 在我们幼小时的嘴里,井是会跌进桶里去的. 井其实很是调皮的.井会和人开玩笑--和粗心大意的大人,也和我们小孩子开玩笑. 我们那时候吃的水,是用辘轳从井里绞上来的.一眼井,一个辘轳,常年吱吱 ...

  • 涉县,井店的“井”

    竟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原创 爱旅游的寒江 涉县周边游2020-12 井店那些神奇的古井 傅岩伟 涉县<地名志>记载:井店为一古镇.该村原名古青店.因地处交通要道,路旁开设店铺较多,又 ...

  • 当代散文‖【担水,捞梢和淘井】◆樊泽宝

    作者简介 樊泽宝,青岛西海新区六汪人,60后,喜欢文学并用文字记录生活:山东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级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担水,捞梢和淘井 水乃生命之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大部分农村人的生活 ...

  • 魏青锋:水井里的旧光阴|散文选读

    作者|魏青锋 来源:绥化晚报 记忆中村里有两口水井,一口在村东头打麦场的边上,距离我家只有不到两百米,另一口在出村的路口,有高高的井台,木质的磨得锃亮的辘轳,还有一个离地一米高长方形的水槽,形似现在缩 ...

  • 山东作家 || 马庆珍◆井影岁月

    马庆珍,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在<人民公安报><派出所工作><中华魂><警察><临沂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 - ...

  • 许永保撰写《摆水拔水担水的记忆》

    摆水拔水担水的记忆 许永保 一.摆水(也叫摆桶)那时半道街的人都在街中心的大井吃水,排起长队.井很深有十多米,用井绳将水桶摆倒灌水很困难,一不小心桶就从井绳勾脱落掉掉进井底,打捞极为困难. 二.从井里 ...

  • 鲁北往事:挑水那些事儿

    印象中村里有两口水井. 最早的那口水井在老村的北边,顺着村子中央那条通往姥姥家的南北路一直往北走,过了小桥,经过一片场院,大约一里多地就到了.水井就在路的东侧,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水沟.井台周围长着几棵老 ...

  • 穿病号服的那些日子 第三部

    穿病号服的那些日子  第三部 16 我想起村子里那口深井,井口一个缠了两层井绳的辘辘套在一块石头支架的木轴上.吃完晚饭的人,一个接一个挑着两只桶聚集到这里,井台的边上有不少石座,等候搅水的人可以先坐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