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妈的猪肉生意:从菜场档口到估值百亿
小欧说
钱大妈已经是一家估值超过百亿的社区生鲜连锁公司,但让联合创始人冯卫华(中欧EMBA2018)最刻骨铭心的,不是第一次拿到融资、开店超过千家这些高光时刻,而是公司创业过程中一个差点迈不过去的坎。
加盟商的怒气暂时缓解,慢慢有耐心去看钱大妈下一步怎么做。谈判结束后,冯卫华带领几个核心成员做了几个重要决定:暂停招商加盟,之前为快速开店储备的人员全部裁撤,留下精干力量帮扶加盟商提升管理质量;从高大上的甲级写字楼搬到直营门店的二楼办公,减少开支,确保账上有足够的弹药应对谈判让步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冯卫华自己则一头扎进供应链,在一周内把供应商供货的方式变成直采模式,目的还是为了降成本。
局面很快扭转。仅仅一个月后,效果出来了,所有店铺的业绩开始直线回转。4月、5月、6月,业绩一月比一月好。等到2016年8月,加盟商的经营状况已经普遍向好,双方再次回到谈判桌上,这一回,冯卫华是主导的一方,撤回了年初的所有让步,加盟商欣然答应。
这段经历,让冯卫华更加了解她要面对的这群“最紧密的伙伴”,也更加敬畏加盟商的信任。“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公司需要在该施援时及时伸手,才能体现加盟品牌的价值。”
假使没有处理好和这第一批加盟商之间的关系,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钱大妈。正因为当时的让步,让加盟商看到了足够的诚意,也使投资方看到了管理团队应对危机的能力,钱大妈从一个档口小店走到估值百亿的故事才得以延续。
01
被动的选择
最早,钱大妈只是冯卫华的弟弟——创始人冯冀生在农贸市场的猪肉档生意。冯卫华回忆起钱大妈8年的历程,发现几个关键节点,都是“被动的选择”。
第一次,是冯冀生在市场上“不卖隔夜肉”的生意威胁到其他商贩,被联合抵制,最终被迫走进社区。
敢开社区店,一是因为冯冀生早期在市场上验证了“不卖隔夜肉”的日清模式能够行得通;二是彼时社区生鲜的概念还没成为风口,但市场上已有一些成功的连锁案例。当钱大妈被赶出市场开始做社区店的时候,有水果连锁品牌已经做到了700-1000家门店的规模。
开社区店时,冯冀生把店里的SKU从单一猪肉增加到400多个,因为用了日清的模式,“新鲜”被消费者充分感知到,每日吸引来500-600人的客流,社区店刚开始就开门红。
第二次被动,是关于钱。到2014年9月,钱大妈在深圳已经开出15家直营店,随后几个月,冯卫华姐弟俩面临着一个行得通、每一个店铺都高效率的模式,同时资金也见底的窘境。
俩人的第一反应是去找一笔融资救急。一位投资总监接待了他们,但拒绝了这个项目。那位总监的一句话让他们备受打击,但同时也影响了后来的许多决策:“我们通常觉得主动找上门的都不是好产品。”
融资未果,姐弟俩放弃了找投资方的念头,决定开放加盟。如果不是因为资金链紧张,没有更多的钱开直营店,这个决策就不会发生。事实上,当时的钱大妈在深圳仅仅只有20家门店,没有团队、没有系统,有一个非常初级的供应链,还未做好充足的开放加盟的准备。
支撑姐弟俩做出决定的是他们心中强烈的信念,“这么好的项目不能耽误它发展的速度,不管用什么方式,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让它的开店速度快起来。”
在当时,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开加盟。
第一个加盟商的店开在广州城的中心位置,4万块一月的高昂租金让冯卫华心里没底,但店里的生意从开业起就顺风顺水,这让后来的加盟过程变得很顺利。此后的加盟商在犹豫期总会到这家店看一眼,“人流量摆在那里,大家看一眼就明白了。”
事实证明,这些“误打误撞”的决定,都是钱大妈创业路上的关键一步。开放加盟后,钱大妈开始提速扩张。2015年一年,钱大妈门店的数量达到101家。
放开加盟的结果是,“资金问题加盟商解决了,人员招聘问题加盟商解决了,日常管理问题加盟商也自行解决了,而且这些店的经营质量比直营店还高。”看清楚这一点后,钱大妈就放弃了再大规模开直营店的计划,坚决选择了以加盟为主的扩张之路。
这一决策紧接着也影响了第三次“被动”:把供应链的核心能力打造出来。
管理层想得很清楚,既然决定走加盟路线,就要为加盟商创造价值。怎么才能创造价值?一定是在供应链上帮他们真正地解决问题。“第一,加盟商开一家店,为什么要从你这里进货?是因为你有规模优势,你能提供更有性价比的商品;第二,你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他们只需要专心致志把货卖好,把顾客服务好。”
开放加盟后,钱大妈开始着手自建城市仓,供应商把货送到城市仓,做好加工,再由自有物流配送到每一个门店。
供应商为什么愿意低价给钱大妈供货?冯卫华说,原因有两点。第一,三天结账,这在整个零售、生鲜行业里很少有人做到。极快的结账速度让供应商的资金链压力变小,他们也自然愿意让利。
第二,钱大妈门店的数量每天都在增加,对供应商而言,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订单稳定增长的客户。
这两点关键因素,让钱大妈的供应链与对手拉开差距。
02
钱大妈提速
乍看之下,冯氏姐弟有异于常人的创业逻辑。但冯卫华坦言,经验只是事后总结出的,并不是一开始就想明白了,“我们也是在摸索中慢慢意识到了这个商业模式的很多优点,它让加盟商的管理变得简单,让销售的效率提高,也让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这几个方面的效率提高了以后,公司才可以在规模壮大的同时,维持高效的管理。”
所以,即便现在开到2900多家店,钱大妈也没有出现投资人所预言的“500家店的管理门槛”,一切都在快速有序地推进。
冯卫华介绍,现在每个门店的平均日客流是600多人,加上自建供应链,人货场处于高效流转的状态,最终决定了大部分的门店都能盈利。
2018年,钱大妈决定走出华南。第一站,选择了后续投资人比较担心的香港。投资人给出的理由是:香港人未必会认可一个内陆品牌,他们对品质的要求或许更高。但冯冀生坚持要迈出这一步,理由是香港是迈向全球市场的首选跳板,离深圳又只有一步之遥,供应链的优势自不用说。
在香港的第一家店,是个100平米的小店,开业第一天就有3000多人的客流,超出所有人的意料。
此后的钱大妈一路提速,2020年3月在成都开出首店,当月再下一城,重庆店开业。截至2020年底,钱大妈在全国拥有超过2950家门店,在11个城市启动加盟招商。
03
一次全新的探险
在创立钱大妈之前,冯卫华只是一个寻常的“打工人”。
也许是受家里两个哥哥都做买卖的影响,在十年的职场生涯中,想要创业的想法一直在她心里萌动,但碍于没有成熟想法,她迟迟没有行动。
让内心想法得以实现的第一次契机,是与朋友一起联合创立一个猪肉品牌。两年后,这个项目因为价值主张不清晰、无法触达消费者心智以及决策等问题,以失败告终。
这段经历让冯卫华对“猪肉”和创业都变得谨慎。2011年,冯冀生在逛山姆会员店时,看到冷柜里陈列着一盒盒标准化的猪肉,他突然萌生了“卖猪肉”是大有可为的一门生意的想法。
当他把用“日清”模式卖猪肉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冯卫华的第一反应是这样打折清货是行不通的。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哥哥也失去了兴趣。
冯冀生只能独自开始创业的探索之路,一点一点地验证想法,从第一个猪肉档大火,到第一家社区店开门红,作为一个全新商业模式的原创者,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一把打开生鲜行业大门的钥匙。
当门店开到第4家时,冯冀生邀请冯卫华到深圳参观。站在钱大妈的门店前,弟弟创业的野心、决心和逻辑,随着进进出出的人流展现在冯卫华眼前,她开始认真思考这个商业模式的魅力所在。
随后她决定卖掉房子,支持弟弟扩大经营规模,并在女儿完成中考后加入到钱大妈的创业旅程中。那时,钱大妈的门店数刚好达到15家。
彼时冯卫华已经40出头,于她而言,这次创业更像是一次崭新的人生探险。
冯卫华与冯冀生只差两岁,姐弟四人中,他们从小走得更亲近。在生意上,俩人有亲人之间的信任,又有互补的性格,在投资人眼中,姐弟俩更像是“一个人”。
他们分工明确,弟弟对战略把控到位,负责看大方向;姐姐则承揽了所有管理的工作,组建团队带兵打仗,并负责把战略最终落地。冯冀生抽离企业的日常管理,离得远才能看得更清楚。冯卫华更善于聆听,她总是有足够的耐心听完别人的想法并从中吸取有价值的部分。
创业的艰辛会让一些人无数次濒临崩溃,但冯卫华从来没有过。她在多年后才慢慢总结,这或许是受母亲的影响。母亲善良、开朗,从未在她面前展现出忧愁的一面。冯卫华在创业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身上的这个特质,“同样的坎,可能会把别人击倒,但我都能举重若轻地把它化解掉。”
她之前并没有多少管理经验,更别说操盘如此大的公司,不仅要考虑一家估值百亿公司的未来,更要与几千员工和加盟商共进退。她逼迫自己开始学习,财务、营销、管理都需要提升。经过友人推荐,她报考了中欧EMBA课程。
冯卫华在中欧系统学习了多方面的知识,体系化的思维方式帮助她更好地看清公司业务的优劣势,更系统地思考与组织、制度、激励、人才搭建以及财务管理相关的顶层设计。
而跟同学们交流,让冯卫华拓宽了视野,有机会更全面地了解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商业逻辑,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自己的企业中。中欧经历甚至让她变得更自律了,她原本不是爱运动的人,但现在开始坚持每天跑步。
创业就是在不断尝试中找到好运。但能否把钱大妈的顺境都归因于运气呢?“我们姐弟俩,都是边做边试,没有人一开始就想得明白。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在你还没有做好之前,学会让利。你先让别人过得好一点,才会有机会调整你自己。我们在面对选择的时候,都是这一点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决策。你说是运气吗?也可以说是运气,但这是因为你洞悉了人性,才会有这样的运气。”
生鲜是一个非常难做的行业,但冯卫华拥有在这个领域做出一家伟大企业、一家全球化公司的愿景,“生鲜这个行业,从上游的农牧业,到供应链,再到零售端,涵盖了非常长的链条。如果能做好,它所能创造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钱大妈的生意经对你有何启发?欢迎文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