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珐琅彩对比,一看就懂
珐琅彩很多人被砖家洗脑,认为民间没有珐琅彩,所以写这篇文章压力也很大,好在我们研究30多年拥有的那份自信和一种社会责任,告诉我们,要告诉大家真相,历史会有答案。
“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却不得不承认我强大的样子”------禅古茶人
究竟民间有没有洋彩珐琅彩?,答案事肯定有,这和当时国库变卖有关系,据记载乾隆二十三年六月,皇帝三次下旨将8511件瓷器拿出宫外变价,地点崇文门。“乾隆十六、二十三、三十五等年宫廷在外变价琢器5100件,圆器117668”【1】(见后注释)。
另外,还有一部分皇家御用瓷器并未进宫,十选一,百选一的精品入宫了,剩余部分在景德镇当地就变价了。乾隆七年六月十四日,皇帝给远在景德镇的唐英下旨:挑选用得的送进,其他用不得的不必送京,即在当地变价。乾隆三十七年,在景德镇变卖瓷器得银1291两1钱6分3厘【2】(见后注释)。
嘉庆五年,总管内务府奉旨“将广储司六库久储物品可酌量售变”,“拟招商变价物件清单:康熙年款瓷器55115件,雍正年款瓷器37111件;嘉庆皇帝三次卖掉清宫库存瓷器45万件【2】。
所以民间的珐琅彩洋彩瓷不仅有,而且数量不会太少,从我们多年市场观察分析,珐琅彩洋彩官窑瓷器民间不会少于5000件,拍卖公司所拍卖的珐琅彩全部是民间征集到的。
乾隆使用的进口珐琅料
原来洋彩珐琅彩瓷器藏于深宫大院不被人们所知,也就无详细的研究资料,人们对其认识少之又少,因而一些奸商的自夸海口系自己高仿反高价出售,既得到利还成了名,迷惑不知情者,主要原因还是大家不识洋彩和珐琅彩。
由于故宫藏品多次变卖和多地迁移,大量的洋彩珐琅彩精品流失民间,造成民间很多洋彩瓷器颠沛流离,也有很多收藏者视这些洋彩官窑为民国仿品,错失很多收藏的机会,恰恰国内所谓的鉴宝专家一再否定洋彩官窑瓷器,以致很多高档珐琅彩艺术品又再一次被国外收购,令人痛心。
雍正国产珐琅
那洋彩和珐琅彩究竟怎么鉴别呢?方法也很简单,看多了自然就能分辨。这里主要从色釉四个方面来分辨,胎的辨别同清三代。
1、珐琅真品颜料色彩润亮而不失素雅,现代品色彩呆板而且妖艳;
2、真品颜料色彩厚薄适度,现代品颜料厚重死板,黯淡无光;
3、真品画面布局疏朗有致,现代珐琅彩妖艳模糊;
4、真品釉面细腻肥润,现代釉面酥松干涩。
看视频就一目了然
点击右下角方框可以放大
新老珐琅彩比对,一看便懂,如果有人说这样的珐琅彩和画工以及蓝料款是自己高仿,那肯定就是骗子,想成名获利,可以让他当着你面仿半个出来一比就知道了。估计他们会将已经买好腾在那边的给你,或者找各种理由不妨,或者说很难烧,每次不一样的,或者说以前仿的,现在没有那种料啦等等,不信你们试试。收藏界那么混乱实际都是出现这样的人说自己高仿搅局造成的。
备注:珐琅彩创烧与康熙晚期,是从铜胎珐琅工艺演变而来,康熙主要使用进口料,十分昂贵,到雍正6年研究发明了国产的珐琅彩料,两种珐琅彩色彩和浓艳程度还是有较大差别的,但雍正珐琅彩色彩品种明显多而雅,更适宜中国瓷器绘画风格。
现代珐琅彩料(死板妖艳)
【1】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四十四年金简奏折
【2】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初八日江西九江关监督伊龄阿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