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求长生到通极乐,谁才是金缕玉衣消亡的幕后推手?

它曾是丧葬玉中地位最高的器件,却沦为玉器发展史中已经搁浅的一叶扁舟,究竟有哪些幕后推手让玉衣走向绝灭?快跟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刘胜所敛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名为玉衣,实为玉匣,是封建时期丧葬玉器的典型代表。兴于周代,盛于两汉,并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除皇帝以外皆不可敛金缕玉衣。同时,从靖王刘胜及其妻窦婉墓中出土的玉衣可见,汉朝制玉衣工艺已十分精湛。

影视作品中的靖王形象

汉朝玉衣制的发展

说及玉衣的消亡,不得不追溯至玉衣发展的高潮期——汉朝。玉衣在汉代的鼎盛之势,得益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大清洗。生于儒家文化的玉文化成为玉衣制度的保护伞,但其更大的保护伞来自于汉朝帝王对权利与盛世的贪恋,这种贪恋让玉衣可使尸骨不朽的迷信形成风气,深入人心。

汉武帝画像

同时,乱世造将才,盛世更是"匠才"辈出。国泰民安,人们更多发明创新的机会,这为玉衣提供了良好的工艺背景;经济与外贸的不断发展,又为玉衣奠定了充裕的物质基础。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强汉之后不乏盛唐、康乾这般富国强权,玉器发展亦是百花齐放,却再无玉衣身影出现,难道这些皇帝们就不爱长生?不恋权势?物质的富足和技艺的精进只是玉衣存在的客观原因,而决定玉衣消亡的幕后推手,却不止于此。

玉衣细节图

魏文帝废玉衣制以废汉俗

魏文帝曹丕,是三国时期的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在七年执政过程中,废玉衣制算是一项载入史册的壮举。每逢朝代更迭多有战乱发生,战乱之后的兴邦大业,首要任务便是复兴经济。经济的复兴,既要开源又得节流。

魏文帝提出与民作息,实为开源;提倡薄丧而废除玉衣制度,意在节流。废玉衣制名义上为节流,实则对魏朝的统治具有更深层的用意。作为汉朝文化与政治结合的产物,玉衣制的废除意味着对汉朝旧俗的彻底打击,从而强化魏朝精神的统一。

长生不老取代尸骨不朽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玉料难以开采和运输,手工业和制造业一度停滞发展,玉器发展受到冲击。同时,多教流入对中国文化思想产生深重影响。融合道家与儒家思想的玄学派登上先声夺人,提倡养生、长生之道,主张修仙术,玉衣被赋予的迷信价值逐渐瓦解。

葛稚川炼丹图

西方极乐世界削弱死亡恐惧

常听人说"强汉盛唐",唐朝作为汉朝之后又一国力雄厚的朝代,自然有厚葬之风。无论从物质还是工艺的角度,唐朝都足以制出最优质的金缕玉衣,而现实是玉衣始终没有受到唐朝皇帝的赏识,这与佛教流入有关。

佛教为唐朝君王建立起全新的生死观,它帮助封建时期的民众认清死亡的必然性,又提出西方极乐世界,认为人当修行以登极乐,得佛祖超度方可轮回转世,这一全新的思想极大地降低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感,亦彻底摧毁了玉衣的存在意义。

唐朝玉器

同时,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思潮,对玉器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玉器的形制出现了大量花鸟人物,且有玉杯玉盘,更重生活气息和实用价值。玉衣的制作耗时费力且需要大量玉料,早已与当时的玉器制造业发展背道而驰。

唐朝玉杯

结语

看了这么多,你找到金缕玉衣消亡的幕后推手了吗?从求不朽,到求长生,再到通极乐,被宗教信仰影响的生死观正式金缕玉衣消亡的幕后推手。

特别说明: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玉器概论》白峰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