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勤奋更能决定人生的,是冲破阻力的决心
作者:钱自严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01
由一次作业辅导讲起
周末在家辅导儿子的物理作业时,和他讲到电路短路的概念。
他们有一个GIZMO的网站,可以模拟实验室的材料做虚拟电路测试。我就让他创建了一个带短路的电路,搭建好后,用鼠标点一下开关,屏幕上亮出了短路的红色警示提醒。
这个实验很直观,但儿子还是没有想明白短路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国际学校的教材都是英文的,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还记得欧姆定律中的“电阻”用的是哪个词?
儿子:是resistance。
我:对,是resistance,其实这个词生活中也常用,是阻力的意思,电阻可以理解为电流流动时产生的阻力。
说到这,我想起了一个类比的例子。电流与水流一样,在流动时会遇到阻力,而且,水流动时有这么一个特点:它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流动的。
为了让他找到直观的感受,我从百度中搜了一张黄河的地图给他看。
你看,这黄河在地图上为何是一条像“几”字的曲线,长江也是一条“W”的曲线,水是直着流的,为何在地图上却是一条不规则的曲线呢?
因为水是随着重力从高往下流的,这个“几”字形反映了所流经的地方地形的高低走势。
水流经障碍物时,比如一块大石头,或者是一截树枝,它都是绕着它走的。
水往低处流,它还有一个内在的特征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径流动的。
电流也是,电荷是沿着电阻最小的线路走的。接着,我又与他一起构建了一个电路图,用开关的开与关形成了一个对照实验。
当点击开关成“OFF”的状态时,如图所示,这时中间一根导线不起作用,两个串联的灯泡都亮着。
当将开关点击成“ON”时,导线就通了,这时只有上面的灯亮,右边的灯就不亮了,因为电流总是沿阻力最小的线路走的,由于中间那根电阻几乎为零的导线的存在,电流“懒得搭理”右边的灯泡了,不从它那经过了。
这么一对照,儿子对“电流是沿着阻力最小方向行进的”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给儿子讲完这段电阻的原理,从resistance这个词我突然想到了另一种流动的阻力,那就是人际交流。
水流、电流、交流,都是朝着阻力最小的缺省方向行进的。对于人的交流,我们也是选择阻力最小的方式进行的,比如,该用电话交流的,因为害怕被拒绝而选择邮件或短信,其底层逻辑便是最低程度耗脑。
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与电流也是一样的,总是挑最省力的做。
这种最低耗能路径,让我想到了上周碰到的两个工作中的案例。
02
又要加班的A君
A君是做付款的会计。在每个月的集中付款日,他要付出上百笔货款,每个月的15号,A君上班总是有点怕的,不知这次又要加班到几点。
因为在付款结束后,他需要汇总一张采按购项目分类的付款清单给他的上司作分析用。
公司开出的订单是按材料、费用与设备分别有M类、E类与P类订单的,但是,系统上传过来的发票却是按日期排序的。
A君知道前任交接给他时教过他一个V-lookup工具,可以从采购的订单文件里进行自动关联的。但当时没学会,现在又不好意思问别人,于是就将订单文件打印下来,一条条关联信息手动输入。
A君知道这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他已经习惯了,反正这是一条自己能搞定的方法。
03
找人捞邮件的B君
B君是销售总监的助理,销售总监在催问一件事:让你上周发给客户的最新报价你发了没有?怎么还没收到客户的回复呢?
B君说,我来查查。
于是B君打开他的Outlook,在已发送邮件里找,没找到。想到最近公司的服务器换了服务商,有几天的邮件会找不到。B君清楚地记得他是发了的,于是就去五楼IT那里让他们查找他的发送邮件。
总监开完会回来没找到B君,一个电话打给B君继续追问,得知B君在IT找人捞邮件,没好气地骂了起来:你有毛病啊,干嘛不打个电话给客户确认一下?
04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
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以上两个案例正好印证了人脑按阻力最小方向行进的缺省运作模式。
案例1与案例2分别对应了两种常见的模型:能力缺省路径与性格缺省路径。
案例1的A君存在一个明显的技能短板,导致他每个月的付款日惴惴不安,明明一个工具几分钟就能搞定的操作,却采用手工输入的笨方法,而且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居然没想着要改变一下。
案例2的B君的短板则体现在性格上,怕与人交流,特别是与甲方沟通,怕被拒绝。
尽管他内心知道,其实打个电话问一下对方是否收到报价也没什么的,但心理上就是怕,所以,就想到了找邮件证明的方式来回复上司。
不管是A君的技能短板,还是B君的性格短板,都体现在一个“怕”字上,怕学新的技术,怕直接面对客户。
从深层次分析,这些惧怕怕都是因为心理上的阻力,一种resistance,就像电流喜欢走短路的直线,也像水流故意绕道避开跟前的大石头。
我们每个人的心智与水流、电流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遇到障碍是能躲就躲,能避开则避开。这种躲避心理强烈到一定程度,我们宁可绕道,宁可多付出身体上的辛劳,也不愿意面对自己内心的阻力。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这句话真是切中要害了,A君战术上不可谓不勤奋,几百条记录手工输入,好淡定的。
B君也是,为了一条发送记录一楼跑到五楼,宁可趴在IT的机房一条条记录查询,也不愿掏出手机给客户打个电话。
这两位,当然不能说偷懒,他们勤奋着呢,还常常加班。但因为思想上的懒惰,或者说心理上的阻力,不敢面对自己的短板。
他们宁可年复一年做低水平无意义的事,也不愿给自己浇一盆冷水,彻底清醒一下,换一种轻松高效的全新活法。
05
激励自我、小步行动
那A君、B君如何破局呢? 我觉得有两个方法值得尝试,激励自我与小步行动。
1、激励自我
一切的改变都需需要巨大的行动能量。像案例中的A君、B君,理性上都明白自己的问题,但临到要改变时,每回都缩了回来,说明行动的能量还没大到克服心理阻力的地步。
有一个方法可以提升行动力,就是与自己的大目标连接。可以找专业的教练,闺蜜挚友,实在不行,找个安静的时段全然面对自己,给自己画上一段人生旅程对照。
这个练习类似于教练技术中的GROW模型,我抽取了其中的G和R:
G代表Goal,目标画像
R代表Reality,现状分析
目标画像,就是让我们不忘初心。人生启航时都订过哪些目标,由此照一下现状的镜子,希望这个巨大的差距能惊醒自己。
通过这个练习重新激发自己的能量,既然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那么就得对自己狠一点。
2、小步行动
目标要大,行动要小。
我们人的“出厂初始设置”就是这样的:凡是耗脑耗能的事,念头刚闪出,你的大脑内核就会用各种推送消息掐灭它,比如,Excel学了也没用,AI时代一来,都会被代替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