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领域或是城市产业竞争新战场

(本文首发于证券时报专栏《广东今谈》)

广州近年来在各种新闻和数据的冲击下,确实感到了某些压力。广州在经济转型上的努力其实是有目共睹的,关于“人工智能”,关于“IAB”的新闻不断扩散,阿里巴巴等巨头也不断加持广州。

不过,这世界如果只有技术和数据该是多么无聊和枯燥,所以,我一方面为广州的迅速转型升级而点赞,同时又在思考一个问题:技术和数据带来的产业革命和伟大进步,它们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生产效率,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口红利”消失所带来的负面问题,然后呢?

然后,我们的精神世界还是需要精神产品来慰藉和滋润,如果广州在这方面努力一把,是不是也可以收获一些红利呢?本文就说说精神产品生产的领域之一——音视频行业,尤其是音频行业的机会。

我现在经常在某音频APP上购买产品,没办法,我就是想听复旦某名师的讲课,这是一种刚性需求。另外,因为跑步的时候,我喜欢戴着耳机听歌,又“被迫”在某音乐APP上买单成为会员,这也是刚需,而且会是一种持续购买行为。

可惜这两个公司都不在广州,而我常用的其他音频、视频APP也没有在广州的。荔枝FM在广州,但我不怎么用它,行业排名大概在第三。当然,北京在这方面有各种天然的优势,别的城市确实没法比,尤其是在视频APP这一块。上海在音频公司方面拥有行业前两名的喜马拉雅和蜻蜓FM,我还是挺意外的,我一直以为这两家公司是北京的。

广州现在似乎陷入了一种“追逐模式”,追逐高科技,追逐人工智能,追逐各种创新,因为100多公里之外有个以“科技创新”引领全球的深圳,而且深圳还在冉冉上升,那种压力山大的感觉,呵呵,你们懂的。

不过,要追赶领先者总是很难的,因为领先者除了自我激励之外,还有“马太效应”带来的资源聚集。以深圳为例,在诸多产业领域都已经形成了软硬件打通的产业链,而且以深圳人的生猛劲,谁要是试图来撼动这种市场格局,只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加速快跑。广州在科技创新方面追还是要追的,不然落得太远,作为大湾区的重要城市,在面子上很难看。

从城市竞争的格局上讲,仅仅亦步亦趋是不够,永远都会被人压在后面,那么,我们可否反向而行,从另外的层面、高度切进去,开辟另外一条赛道。

比如音视频领域,是否可能在广州产生更多类似喜马拉雅、爱奇艺这样的公司?荔枝FM是很有希望的,它刚刚完成5000万美元D轮融资。如果站在产业的角度来说,广州的音视频内容产业还是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除了荔枝FM领先之外,其他公司在全国市场名气不大。

那么,广州的机会在哪里呢?我认为市场、政府力量可以从两个方向努力:

从微观而言,比如单个的节目,与岭南文化以及本地风俗、人物有关的领域,如果有公司单刀直入去做这一类相对垂直领域的音视频节目,是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因为资源都是在广州或者广州周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这些资源是北京、上海没有的,也很难抢走。

目前而言,环顾广州的音视频市场,还没有形成这样有影响力的节目,尤其是在全国有影响力,而且是可以模式复制的节目。

从政府层面而言,广州过去几年在科技、金融以及扶持实体企业方面推出了很多好的政策,比如“黄金十条”,比如“1+1+N”政策体系,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针对具体的行业,比如音视频行业出一些扶持政策呢?如果广州在音视频内容这个领域通过政策吸引到资金、技术力量尽快补足短板,其实可以和深圳形成互补的优势:深圳可以更多专注于音视频在技术和硬件上的开发,而广州可以在内容生产上发力。相比深圳而言,广州的高校更多,人文底蕴更厚实,可能是岭南地区可以在内容生产上发力的唯一城市。

千万不要小看音视频这一领域,蜻蜓FM目前已拥有3亿用户,喜马拉雅FM的激活用户量达到3.5亿。自去年以来,蜻蜓FM获得近10亿元融资、考拉FM完成A轮融资,喜马拉雅据传也将完成新一轮融资。单从市场层面来看,蜻蜓FM总裁钟文明曾这样预测道:2026年,音频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整个内容付费领域的规模将达上千亿元。

音视频内容产品是典型的消费升级产品,广州不要再迟疑了,赶紧行动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