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的父亲 作者/春和景明

【总 第 148 期】

特约顾问 

李清湖(北镇市平安协会会长)

王桂兰(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邵萍(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爱书的父亲

作者/春和景明

春和景明,男,本名,李春忠,1968年01月24日出生于北镇柳家乡,汉族。喜欢文学、音乐,曾在中国海关《金钥匙》杂志及省市报纸,发表诗歌及散文等文学作品若干,《齐鲁行》获《金钥匙》诗歌征文一等奖,小说《空白岛屿》入选中国新时期大学生文学卷《影子的素描》。

童年时期,除了过年的几天,小赵家屯常年无电。无数次夜晚,父亲在油灯下看书,或者是小说报纸,或者是农业书籍,往往持续到深夜。无数次听到母亲唠叨:“点灯熬油,别看了。”父亲早已经习惯了母亲的絮叨,看书不辍。好象这种唠叨,成为了看书的组成部分一样。

父亲现已年届八十,从年轻时养成的两大习惯依然保持,其一是喜欢喝酒,尤其是喝白酒,有时高兴了甚至早晨也来上一两;其二是酷爱读书,从他十来岁一直到现在,闲暇时,总是手不释卷。

童年和少年时期,父亲会把他读的小说,锁到他的写字台抽屉里。我在读完自己的连环画之后,对父亲的书籍,尤其是里面有彩色或黑白插图的长篇小说,产生兴趣。我多次把上锁抽屉旁边的抽屉拿下来,将手伸进藏书的抽屉,拿书偷读。记得有《隋唐演义》、《说岳全传》、《红岩》、《新儿女英雄传》等。后来明白,所以父亲不想让我们看这些大人的书,是里面有爱情的描写,或恐怖的片段。但是,每次偷偷读书的感觉,是十分美妙的。因为这种美妙,我也养成了酷爱买书和读书的习惯。

1975年,海城地震,我们小赵家屯也是余震不断。只能住在地震棚里,祖父在里面生起了炉子,还放上了火盆取暖。为了打发时间,父亲在地震棚里还摆了好多书,包括从公社图书室借来的几部长篇。其中有《水浒传》,我至今记得扉页上毛泽东的评语:“《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又摒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又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那时,人心慌慌,做饭做菜都在园子里,连地震期间都在读水浒,倒是别有一番情趣。还好,大的地震就晃那一次,没有再震。但是自此以后,我对地震的回忆,总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了。

如今,每次回家,我们都会为父亲带上文史和小说类书籍。我们分析,父亲酷爱读书的原因,可能和父亲的高小经历有关。五十年代,父亲读完高小,成绩优秀,只是因为祖母的病卧在床而休学。他十分羡慕与自己成绩相近的同学考上了大学。后来祖母三十六岁过世,祖父同意父亲继续上学。那时父亲已经休学一年了,他就背着书包重新来到学校,正赶上那天学校举行大会,父亲直接向校长和老师报告和报到。校长说:“你们班马上毕业了,你回家吧”。

父亲没有解释,当时就默默地回家了。当年母亲正在读四年级,正站在操场上,她深深地记住了那个场景,多年后讲给我。母亲说,父亲学习一直领先,若上学一定能考上大学。因为自己的缺憾,父亲既自己喜欢读书学习,包括阅读大量农业生产的书籍,同时对我们五个兄弟的读书要求甚高,要求学习成绩必须进入班级前五名。这在七十年代的农村是极少的。也正是得益于父亲的高压,我们兄弟五人都通过良好的学习实现了父亲未能实现的大学梦。

家兄三哥在《往事如烟之父亲与书》中写到:

“父亲嗜好读书,这是我刚刚记事时就知道的。每当晚上睡觉前,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就半躺在炕梢,就着自制的台灯或是昏暗的煤油灯,手捧着书,在母亲因为心疼电费油钱而埋怨和唠叨声中,孜孜地看着。那时候,农村常常拉闸限电,停电时,父亲就点着油灯坚持看下去。白天干活再累,每天的书是不能不读的。耳濡目染,我们兄弟五人个个都酷爱读书,至今也仍然保持着看书的习惯。

可是,在那个文化荒芜的年代,除了教科书、小人书和毛主席著作,其它的书却是少得可怜。我们不是书香世家,祖上没有什么书留下来。那时候,听父亲讲,外祖父家曾经有过几本古书,有响马传、说岳等等。可是破四旧时,怕有人告发,就悄悄地填灶坑里烧掉了。为此,我心里很是觉得可惜,恨不得再去灶坑里把那几本书搜寻出来。我曾经多少次地问过外祖父,书真的烧了吗,一本都没有留下吗?外祖父每次都是无奈地摇着头。

《沸腾的群山》和《激战无名川》,是父亲拥有的也是我最早看到的两本小说。这样的小说,现在早已湮没无闻了,恐怕即使在旧物市场也找不到了。可在当时,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促使我一遍又一遍地读下去。父亲也经常给我们买小人书,小人书的内容大多数都是歌颂先进人物和英雄事迹的,有图有文,也十分吸引人。那时候的我,真的恨不得读遍天下所有的书,无奈,却是苦于没有多少书可读。

到了一九七五年,全民开展评水浒批宋江运动。父亲在生产大队当会计,就从队里借了一套《水浒全传》拿回家来。我如获至宝!上中下三册,标明供批判使用。书前有毛主席评语:“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使人们都知道投降派。”还有鲁迅的话,什么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等等。父亲每看完一册,我们哥几个就抢着看。那年我十一岁,开始看水浒,半文半白,似懂非懂,看到三回以后,就如行云流水,了然于胸了。水浒这部书,是我读过的书中,印象最深,记得最牢的了。梁山好汉杀富济贫,行侠仗义,活灵活现地刻在我的心里。至今,一百单八将的名字及绰号,以至一百二十回目,我都能背诵下来。还记得读到武松杀嫂的章节时,书上却少了一页,当时莫名其妙。直到长大了再读水浒,才知道是因为那页里的文字有几句色情描写,父亲担心我们受到不良影响,就把该页撕掉了。这期间,我又相继读了《儒法斗争史》、《楚汉成皋之战》等批判类书籍和文章。到底批判些什么我不懂,我只喜欢里面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我对于历史知识的偏爱,对文史类图书的喜好,也与打从小读了那些书籍有关。

改革开放之后,古今中外的著作渐渐地解禁了。同时,国家也开始重视教育了,我们每天忙于应付无休止的作业和考试,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就不多了。另外,家道唯艰,父母亲供儿子们上学也已经捉襟见肘,哪里有钱来买那些“闲”书。父亲每天仍旧以看书为业余爱好,而看的书大都是四处借来的。

此后的时光,升学和就业,在奔波忙碌之余,闲暇抚卷,仍乐此不疲,书也渐渐地读得多了,深感书可启迪人生,陶冶心灵,增长智慧。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诚然。我们兄弟五个,都从农村走入城里,有了各自的工作和事业,天资所限,没有成名成家,“光宗耀祖”,但各自的事业也略有小成,这何尝不是得益于父亲造就的书香环境呢?父亲知多识广,办事公正,在家乡是有威信的。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邻里纠纷,往往请父亲去拿个主意,或是主持公道。父亲且又生性澹泊,与人为善,随遇而安,可谓已得读书之真谛了。现在,父亲依旧老而不改其志,精神矍铄,读书不止。我们兄弟们每次回家探望,父亲每每问到带回书来没有。父子团圆,饮酒品茶,谈古论今,点评中外,其乐融融。书酒茶,父亲平生有此三好,书为第一。

顾问:汪毓铎

【顾问简介】

汪毓铎,男,1960年8月生,1979年7月毕业于北镇高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硕导。九三社员。大连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毕业,主要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方面的教科研工作,任职以来,发表SCI、EI、中文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等学术论文近30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10余篇,编写出版教材5部,主持完成或参加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拥有专利两项。

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顾      问:刘兴龙

【顾问简介】

刘兴龙,男,满族,1960年11月生,大学学历,文学学士学位,现任市委宣传部学习室主任。从事宣传工作近30年,爱好文学创作,许多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作品在锦州日报、关外文学、满族文学、中国妇女报等媒体发表。《中国船》、《亲情》等作品荣获锦州市国庆征文一等奖,全国青春文学征文、屈原杯征文优秀奖。现为北镇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创作团队:

魅力之光  激情澎湃  王莹  五朵  经典老歌    时来运转  黑马  桥溪  风展翅  静观山水  田文阁  天香园  墨言辞   烟烟  金鑫  婕子  双清  清茶一盏  芙蓉出水  朔风  微笑向暖  修篱种菊 徐加林 幽州怪侠 惜福 啊 喜盈门 悟色  阿敬  于迁  史国君

主管:程占全

图片提供:

凤展翅  田文阁  刘兴龙  厚德载物  双清  于迁  啊!喜盈门  寒梅等

《梦圆医巫闾》综合文艺

总策划
苏启明

策划
庞凯 程占全
编导
程占全
摄录编制
安宁 赵毅 陈宝成 李时聚
统筹协调
孟鑫
文学编辑
程思 艳玲
演播
郭战 成功
制片人
程占全

监制
苏启明 庞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往期精彩回顾

▏王立光作品欣赏

| 徐家林作品欣赏

▏张立杰作品欣赏

传承北镇文明

弘扬医闾文化 

打造地域精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