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南通通州区“十三五”规划的杂感

(按)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回想参与对南通通州区“十三五”规划调研的杂感。

自6月14日-17日,在通州调研四天,初步感到通州发展空间多、马路宽、项目大,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势头较快,但因以前多种原因,南通市和通州的发展前十年,有所迟缓,乃至目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平衡,产业机构调整不够加快,园区招商引资还是沿袭传统方式,商业和现代服务业不够繁荣,城市活力不够。干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小富即安、不敢为天下先状态。更主要的是:通州自撤市建区已有6年,还要有2年半(2017年)的过渡期。行政上已经属于南通市管辖,但财政上仍属于省直接管辖。县级市的架构、干部的思维等都还停留在这个过渡期上,是思考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最鲜明的特色基础,必须跨过这个门槛,才能科学规划,成为十三五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行动纲领指南。

为此,对于十三五发展规划,个人认为重点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达

1、通州区位交通优势十分突出。道路交通“十二五”已经形成十二横十纵格局,虽然,已连接与南通市、与上海等快速(主干道),但是通江达海(自西往东)的直达公路没有打通。那天调研开车绕道就要一个多小时,几乎是通州到上海的路程。城区交通枢纽还是缺乏建设,机场、长途客运站、火车站先天不足,没有形成立体全方位的交通枢纽,就是这几个关键点,公交路线都没有连通。城区公交线网布局车辆配置班次明显与城区的需求不相适应。城区里不大看到公交班车。

(注:通州与南通主城区大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围绕“西拓南进、融入主城”的发展方向,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全面打通通州与南通主城区骨干路网的对接。近年来,金通二大道、东快速路、江海大道高架、通富路北延、龙昌大道等道路先后建成通车,G345、人民路东延、青年路东延等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二横十纵”大交通格局全面形成,融入主城区步伐不断加快。)

2、通州拥有具有对外开放口岸功能的机场,不论作为县级市还是作为地级市的城区,都是值得十分骄傲的。但是,机场发展已有十多年,今年客运量预计达到100万人次,但机场使用率仅17%。临空产业园引入项目还不多,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3、通州的江海河、铁路、机场都交通基础设设施十分具备,海陆空齐全。这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对于搞物流联运是得天独厚的。但是由于通州区的经济发展承载力支撑不够,联运快速交通网路还没有形成,所以至今还没引入相适应的物流联运模式。

二、融合

1、融入南通市。通州区现在与南通市的关系好比貌合神离。从城市形态上已经接通,行政隶属已经明确,但是在发展规划上、产业布局上、财政税收上、观念心理上等,还没有基本融入。需要在“十三五”时期加快融入步伐。首先,财政税收体制如果不融入,势必影响财政投入、产业发展规划等重要方面。其次,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上,需要与南通市规划无缝对接。但目前的南通市十三五规划中,通州区的发展轨迹难以清晰。再则,通州区在南通市的城市发展地位、功能上等需要进一步明确。这方面,通州区已有所考虑。他们已经提出:通州的定位总体为“南通通州新城”,具体为南通陆海统筹的主战场、江海联动的主阵地、优江拓海的主力军、工业经济的主引擎。

2、融合苏南区。通州区在“十二五”时期,不仅面临南通市其他区的同质竞争,也需要应对苏南地区其他相近城区的产业竞争。江苏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明确苏南地区有关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布局。但是,南通市或通州区的发展在省级规划中着墨不多。为此,首先需要与苏南地区的相关城市明确在融合中的错位竞争、合势竞争。其次,在产业链和社会发展圈中根据各自的发展基础和未来规划,进行优势资源整合、创新。融合苏南区,需要有实质性的大动作。对锡通产业园、苏通产业园的管理体制要先行理顺,其次要重视这两个园区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等的再明晰。

(注:“融入苏南、接轨上海”,从上世纪末已深入人心,经过10多年来的大力宣传,这个概念基本固定下来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行动。近年来,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思想理念又要求我们更要领先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行为。因此,我们要大胆地转变思想理念,变“融入苏南”为“跻身苏南”、“接轨上海”为“融入上海”,以更能体现时代的召唤和通州发展的内在要求。)

3、融接上海都。上海在规划2030、2050年发展规划时,已有专家提出建设上海都市圈的系统规划。本课题组也已经提出沪苏通圈的具体规划。这是融通上海都市圈的重要途径和举措。需要抓紧务实推进。融通上海都,主要就是把通州区的发展放在更高层面、更广区域范围内的考虑。对于通州区未来不仅是十三五,也是以后长远发展十分有利。融接上海都,可以在自由贸易区经验复制推广、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文化金融创意以及工业4.0智能化发展等方面,开展多方位的规划、产业、项目、人才、资金等融接。包括养老休闲等现代服务业的对接等。随着沪通动车时代的即将到来,通州区与上海都的融接将会不断加快。建议通州区在人才干部储备上等方面,可先进行紧密衔接。

三、统筹

1、坚持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非常强调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十二五,通州城市框架建设加速拉大,城区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加快城市化发展,将19个镇调整为12个镇、4个街道。市级中心镇、重点镇建设加快,农村公交通达率达到100%,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在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省级试点顺利推进。但是,跑了几个镇,尤其是一些老镇,发现城乡面貌差距明显落差较大。城区到城镇的公交班次最长的要达到一个小时左右,居民出行明显不够方便。对于一个中等城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将向科技化、生态化、休闲旅游业、健康食品等产业交叉混合发展。通州应积极争取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

2、坚持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这次调研,发现通州的一个普遍做法是镇区与园区,有的是与景区联动,往往是一套班子多块牌子。这对经济发展初期,有利镇长统筹推进园区的进展。但是,到了经济发展中期,由于镇长主要集中精力在抓园区的建设与招商引智,就比较容易忽视镇域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家纺城、机场的兴东镇等就是明证。而一些经济园区一旦划归国家级高新园区管辖时,所在镇又往往是小马拉大车,明显显得力不从心,两头不着力。因此,十三五时期,要认真反思这类园区、镇区表面上联动的现象,切实注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统筹联动发展。

3、坚持产业结构统筹协调发展。通州区比较注重先进制造业的大项目引进和产业门类的丰富多样。已初步形成“三五三”的工业产业布局。改造提升特色主导产业,家纺产业创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船舶海工加快向高技术船型和核心部件配套攀升;建筑业施工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积极培育智能装备、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较“十一五”末提高了15.2个百分点。但是,能够在十三五时期区里自己能把握的重点产业,将会面临调整。在现代服务业上,坚持扩增量优存量互动并进,大力调结构促转型。以三大产业研究院为引领,专门成立服务业发展局,项目化推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创意设计、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投资连续3年保持30%以上增长,增加值占比较“十一五”末提高了7.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6.6:52:41.4。服务业占GDP比重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7.6个百分点。但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另一重点的商贸服务业,则是非常的不协调。城区的社会商品消费零售率还是较低。许多消费者往往跑到其他成熟的城区进行消费。就连家纺城产业、居民人口相对比较密集的区域,也明显感到一些必要的咖啡店、酒馆、旅宿等基本缺乏。因此,迫切需要十三五在通州区城区、几大园区周边,建立几个较为繁荣的商业街区。

4、坚持传承与创新统筹发展。通州区 “十二五”以来,全区有400多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建立家纺、建筑、船舶海工三大产业研究院,以南通高新区为主阵地,加快建设55万平方米创新载体,成立了全市首家创投中心。入驻科技金融服务公司、创业投资机构、私募基金38家,资金管理规模超32亿元,创成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连续7届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到 43.8%。但是,在科技创新中如何引领和提升现代制造业的技术,尤其是在众创的环境中,加强中青年与社会的创新资源新的整合和集聚,有待在新的历史时期,予以统筹考虑。

四、对通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提些看法

可主要借鉴上海张江高科园区目前的创新模式,张江高科从传统的重资产园区开发商转型为:新型产业地产营运商、面向未来高科技产业整合商、科技金融服务商这“新三商”发展。

(一)从过去的开发运作型园区,朝投资管理型园区转向,打造新型产业投资营运商。

张江高科园区的未来,将会逐渐改变产业地产和产业投资的比重,从重地产转变为重投资,园区的利润点和价值点,主要是在资本市场上。回归张江高科的高科技本质,在创新转型发展之路上弯道超车。其中新一轮战略之一的“时间合伙人模式”,即在园区入驻企业发展的各阶段充当同甘共苦的合伙人。产业园区既然是一座宝山,就不能身在宝山不识宝。

将更加重视产业地产和产业投资的协同发展,与园区企业有机融合,共同在资本市场实施价值发现。可通过园区控股的创业投资(产业转型)公司,参与园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上市,或者在海外共同孵化创业企业。如:离岸创新、全球孵化。即整合硅谷当地资源,进行先期培育,再结合产业投资,设立海外并购或境外引导基金,联合对硅谷孵化项目进行投资,到一定阶段,以收购兼并的方式进行产业整合或退出。这样有利全球科技资源的及时对接。

(二)新能源高科技产业整合商。从过去的单一土地出让商转向通过建立园区平台,整合区内产业链循环,增加园区功能附加值。

建立园区产业平台和大数据,首先注重入驻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接关系。如:依托张家港保税区设立的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是张家港市对外招商引资的一个靓丽窗口,也是国外大财团纷纷看中的一块风水宝地。早在2001年成立之初,就率先提出“绿色招商”理念,招商引资过程中不仅看项目的先进性和环保性,更要看该项目在园区产业发展中的链接性。

经过精筛细选引进的苏州双狮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美国孟山都环化公司硫酸制酸技术,余热回收率超过98%,每小时可发电5万多千瓦时,同时其产出的硫酸、氢气、氯气等又能提供给园区内其他企业生产更多的化工产品,使该公司能源资源利用率提高60%,环境污染负荷降低40%,企业经济效益增加一倍以上。

正是看中了园区循环产业链的功能,美国杜邦、道康宁,日本触媒等国际化工业巨子相继入驻园区。目前,整个园区已经形成了棕榈油、硬脂酸有机硅等数条产业链,有半数以上企业进入循环经济圈,构筑了园区工业“中循环”。

(三)园区产业金融服务商。从过去的园区物业管理为主,转向以提供企业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商的转型。

一方面,可利用园区的空间物业,可吸引投资公司前来,在合作模式上,将采取包括股权投资等在内的多元化创新模式。

另方面,政府可设立园区产业导向母基金。鼓励和推进园区发行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超级短期融资券等。如: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张江高科已经开始建立满足园区产业链上不同成长阶段企业所需多级、多元投融资服务体系。为此,张江园区开发多种企业孵化模式,并成立了多家创投平台和产业基金。

五、建议产业园区政策支撑

国家财政部今年25号文件,修正了去年62号文,对过去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基本继续优惠的政策,有规定期限的按照规定执行,没有规定期限的设立过渡期。并且首要表明:“国家统一制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要逐项落实到位。”这对创立并发展国家级产业园区依旧是个福音。财税资金政策是扶持产业园区发展的重中之重。

1、梳理整合国家三大发展战略的扶持政策条文。凡有叠加的,按照项目投资所在产业园区的性质、类型等不同,或按照相应政策予以落实,或则按照最有利企业发展的予以执行。凡基本不同的,则严格按照所投资项目对号入座,分别享受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国家、省级开发的政策。

2、建立孵化政策和产业导向基金予以扶持。以色列是世界闻名的创新国家。国家认可的19家产业孵化园区内,国家按5.6/1的比例配套投资企业。企业不用支付利息。一旦盈利则归还政府投资本金。如果失败,政府也不追讨。这种对投资孵化企业的信任,把初创投资的风险全部压在政府身上,极大地刺激了企业的创新热潮。

如,为了扶持发展即将成立的中韩产业园区,目前,烟台市财政局已经设立了中韩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基金规模暂定为1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从事对未上市企业的投资、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投资以及相关咨询服务。引导基金不直接投向具体项目和具体企业,运作过程中,将凸显基金的引导作用,促进风投私募产业在烟台的集聚和发展。首批注入的资金由烟台市财政局出资,以后会逐渐吸引国企和有力量的社会资金注入。同时,中韩产业园发展基金也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亿元。

发展基金一方面用于开展政策性投资,主要投向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企业聚集。另一方面用于开展产业投资,主要投向产业园内的项目及其他中韩经济合作相关项目。这两个基金的基本模式是:中韩产业发展基金按照“母基金+子基金”的方式设立和运作。其中,中韩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作为母基金,采用公司制、封闭型的运作模式,重在引导。中韩产业园发展基金作为子基金,实行有限合伙运作方式,通过社会资本的参与,实现政府出资的进一步放大,更好地支持中韩合作相关产业发展。

2015年6月22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