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香文化 雅俗之间 复古开新
元代历时较短,在漫长的香文化历史进程中,处于过渡时期。
元 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 故宫博物院藏由于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在这一时期的融合,使得元代在所用香具和用香方式上发生变化。
蒙元时代 钧釉双耳三足炉 山西博物院藏
元 钧窑月白釉双耳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在风格上,增加了特有的粗犷之风,香具也出现了由小体量向大体量发展的趋势。在宋人的审美品位中,焚香用的香箸、香匙,不适合与养心的香炉、花瓶同时摆放在书房的养眼处。从元代开始兴起盛放香箸、香匙的箸瓶与香炉组合摆放,瓶内插着香箸、香匙方便焚香使用。并曾流行“一炉两瓶”的组合式香具。常见的炉、瓶其底部多附承座,将炉身及瓶身托起。
元 《听琴图》局部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到了明代,香炉、香盒、箸瓶及香箸、香匙的固定组合已经定型,「炉瓶三事」成为明人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陈设品。
明代 杜堇《玩古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经过前朝的积累,礼中之香规已经成型,文人研究领域及生活方式大量复兴宋代文明,崇古模古风气兴盛。明人有意效仿宋时香炉与瓶花搭配的幽雅,也常将花瓶与「炉瓶三事」摆放在一起。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对文人书房的陈设有这样的描写:几外炉一,花瓶一,匙箸瓶一,香盒一,四者等差远甚,惟博雅者择之。然而 炉制惟汝炉、鼎炉、戟耳彝炉三者为佳。大以腹横三寸极矣。瓶用胆瓶、花 觚为最,次用宋磁鹅颈瓶,余不堪供。
明 石湾窑仿钧釉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明万历 龙泉炉 故宫博物院藏
明天启 龙泉炉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的香事活动继承了宋代以来文人香的风雅与市井香的繁盛,用香风气扩散到社会各阶层和角落,成为上至宫廷阶层下至士大夫、平民阶层的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明 青玉甪端熏炉 故宫博物院藏
明 青玉兽耳仿古铜纹带座彞式炉 故宫博物院藏
明 铜冲耳乳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明 德化窑白釉弦纹双耳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明 青花海水纹香炉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 青花松竹梅纹香炉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 青花菱形开光双凤穿莲花纹长方炉故宫博物院藏
明天顺 青花波斯文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明万历 青花云龙双耳炉故宫博物院藏
明天启 青花罗汉图炉 故宫博物院藏在对香料的审美认知方面,明代则多是延续宋代观念。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朱元璋追古溯源对于祭祀用香的新规定(禁用番香、实施海禁、不许私人出海贸易)引起明代香料市场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体的用香习惯,促进了沉香人工种植的发展。此时香品类别繁多,适合药用的香料更加充实,使得沉香在药用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和应用。明代《本草纲目》中就有对沉香的详细记载,以及晚明周嘉胄所著《香乘》算得香事的百科全书,描述了对香材的辨识、香方、典故趣事、香具使用等等。元代就出现线香这一全新的焚香形式。元理学家李存的《慰张主簿》中便有“谨具线香一柱、点心、粗菜为太夫人灵几之献”的描述。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局部 辽宁博物馆线香有利香品的广泛使用,带动了香筒等新香器的产生。
明代 竹雕荷花香筒 故宫博物院藏晚明的掐丝珐琅香器制作繁难,颜色艳丽,面貌华美,广为文人、商贾关注。
明万历 掐丝珐琅甪端 故宫博物院藏
明晚期 掐丝珐琅鸳鸯式香熏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炉 故宫博物院藏
明晚期 掐丝珐琅三狮戏球纹鼎式炉 故宫博物院藏上述部分香具、香品及相关香文化文献等,展现了元明时期香文化发展状况。元代处于香文化的过渡时期,而明代是继宋以后又一用香繁荣的时代,折射了该时期人们对香文化雅俗共赏和复古开新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