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赵仪碑》

112 * 53厘米

115 * 50厘米

115 * 53厘米

该碑碑文排列特殊,有列无行,书风厚重峻拔,结字随意,大小参差,一任自然。用笔已出现楷化痕迹,对研究东汉至魏晋书法、文字的嬗变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该碑碑文中有刻工的姓名,这是在汉代碑刻中较为少见的现象,说明东汉末年碑刻工匠的地位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交易担保 微店+ 推荐好帖《临帖革命——近距精临系列》 小程序

全碑碑阴三段释文:

汉故属国都尉楗爲属(国)赵君,讳仪字台公,在官(清)亮,吏民谟念,爲立碑/颂,遭谢酉张除反,(爰)傅碑在泥涂。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十一月廿日癸酉,试守/汉嘉长属郡临邛张河字起南、将主簿文坚、主记史邯伍、功曹冋阖/、掾史许和、杨便、中部□度邑郭掾、卢余、王贵等,以家钱雇饭,石工刘/盛复立,以示后贤。

赵仪碑,2000年6月出土于四川芦山县旧城,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十一月廿日癸酉。碑阳文字漫漶不清,并有不少于三次重复刻文,最后一次刻文能辨者有“蜀郡属国”等大字。碑阴文字大多完好,如同新出。惜出土时发现该碑已被截为三段,砌于城墙。

奇特《赵仪碑》,隶书楷化的重要标本!

(0)

相关推荐

  • 宽博拙朴:东汉隶书《赵仪碑》

    <赵仪碑>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一月廿日癸酉,2000年6月,四川芦山县在旧城改造挖地基时出土.<赵仪碑>发现时碑已凿断为三块,长.高分别为112.53厘米.115. ...

  • 东汉韩仁铭拓本

    韩仁铭 碑名全称<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额篆"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10字."    碑额篆书结体长短随字结构,行间茂密,和而能变,与碑文隶书同出一人之手, ...

  • 东汉韩仁铭

    韩仁铭 <韩仁铭>选页 <韩仁铭> 碑额 碑额 东汉隶书碑刻. 石碑篆额题<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 熹平四年立于荥阳.金正大五年,为荥阳县令李天翼发现,清康熙间一 ...

  • 东汉《韩仁铭》,清劲秀逸,无一笔尘俗气!

    东汉<韩仁铭>,全称<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现存郑州荥阳市文物保管所.东汉熹平四年(175)刻.金正大五年(1228)荥阳县令李辅之发现,清康熙年间又曾一度散失,后又发现.碑 ...

  • 【典藏】东汉《韩仁铭》,清劲秀逸,无一笔尘俗气!

    东汉<韩仁铭>,全称<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现存郑州荥阳市文物保管所.东汉熹平四年(175)刻.金正大五年(1228)荥阳县令李辅之发现,清康熙年间又曾一度散失,后又发现.碑 ...

  • 东汉《韩仁铭》

    韩仁铭 碑名全称<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额篆"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10字."    碑额篆书结体长短随字结构,行间茂密,和而能变,与碑文隶书同出一人之手, ...

  • 历代名碑|东汉《韩仁铭》

    碑名全称<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 东汉熹平四年(175)刻. 现存郑州荥阳市文物保管所. <韩仁铭> 金正大五年(1228)荥阳县令李辅之发现, 清康熙年间又曾一度散失, 后 ...

  • 道教史话 | 道教真的形成于东汉吗?

    原创 昆仑千秋雪 龙虎山道教 今天 一直以来,道教的形成时间是一个颇具争议性性的话题!如果道教不是形成于东汉时期,那么道教是形成于上古时期呢?还是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道教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甚至更晚呢? ...

  • 汉朝历史人物——蔡邕(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蔡邕(yōng)(133-192)字伯喈,尉氏蔡庄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杰出的书法家.少博学,师事于太傅胡广.蔡邕年轻时以读经为主兼授徒.写作.为了专心致志地做学问,曾辞过陈留郡的辟请.还拒绝了朝庭的徵 ...

  • 汉朝历史人物——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是东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薛莹<汉纪>对他极力称赞,说他"及临万几,约身率礼,恭奉遗业,一以贯之,虽夏启,周成继体持统无以加焉".华峤<后汉书>一方面 ...

  • 东汉末年,董卓篡夺大权后,杀害了哪些大臣?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因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朝廷从此名存实亡.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征召,进入都城讨伐十常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