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后日传经线路图(热论,伤寒论)

1,《内经》热论的日传经,是纯理论的阐述,而《伤寒论》则各篇章的作为首语,那么仲景的意图是宗内经而立论的,但在各篇章之中,考虑了很多变症,阐述很详细之后,反让人的思维会脱离这个提纲性的思考。


请认真对着归一图,六卫气道如何构成金水轴、木火轴、相土轴,脑中在图上形成一个气运动的趋势,你的兴奋感就会对祖师爷唠叨呢。

而以下的分析,在等你的参与而逐渐完善。但这个过程会很绕,只要认定这个方向是对的,才会有不断修正的动力,且行且珍惜吧。

而为什么按日传经呢,这个是和天地相参行程的计算有关的,我只能告知一个方向,实际的计算实在枯燥,务实的做法就是先放下这个问题。

注意,以下的分析均是纯理论,是在伤寒的前提下的。并不讨论变症。请你来否定。注意:名词的定义和规范,也只能逐渐地完善。

3,《内经》热论的六经受病和《伤寒论》的六经之为病。

**伤寒一日巨阳受之,巨阳者,诸阳之属也,故为诸阳主气也,其脉连于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仲景: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局势提示:大肠腑生成卫阳,称之为大肠卫阳(手阳明卫阳),出则是沿着金水轴之燥气道外行,最终则到达寒气道而为足太阳卫阴,而这时,膀胱卫阳(足太阳卫阳),则阖入足太阳卫阴到足太阳脉内。这就是金水轴的气运动。那么木火轴相土轴的同理,你就试着在脑中把归一图演练1个小时吧。

金水轴是主津的,主表的。当寒气道寒盛时,金水轴的下行是缓慢的,则足太阳下行因而缓慢,那么最终导致肾的精气不足,原来肾是有赖于肺和大肠提供的阳气(或精气)支持的,下同。

那么肾则对心包三焦的推动力不足了,所以相土轴之手少阳卫阳会不足,这就会导致二日阳明前提。

这条的热论所述和伤寒论所述,字面的意思没有区别,比较简单。那么请试试自己去解这条给祖师爷看看,如何呢?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

**【仲景:180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局势提示:伤寒二日则导致了足阳明下行缓慢。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仲景:263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局势提示:伤寒三日则导致了足少阳下行缓慢。

**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

**太多的宝宝发烧的悲X案例,西X由于不懂卫气道理论而导致的。所谓的38.5度用什么药的选择,可否知道幼儿常态下的体温和大人是有差别的呢?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仲景:273 大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局势提示:伤寒四日,则热盛于胸中,由此导致了胸中大气的压力,一路逆向逼迫肾脉而魄门会开,一路则强力推动心包三焦,则导致相土轴阳气太盛。

则足阳明卫阴在湿气道中过热,则会沿着对足阳明上下逼迫,在下则逼迫到足太阴,则会导致腹满。在上则逼迫手阳明,从而会导致五日少阴

在了这里,有没有认识到一个关键点,足太阴由之前的不足,变动为阴阳和呢?且相土轴已经通了呢。 多想想,很有意思的,呵呵。

这个转折点的认识最终是否正确呢,期望你的参与呢。请记住,我更不是“权威”,没进过医堂,没有任何的师承。因为,这是探索祖师爷从来没有完成过的任务,而我的残躯真的不能承受这种巨大的压力呢。请你去喊醒梦大人吧。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仲景:281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局势提示:伤寒五日则足阳明实实在在地堵塞了手阳明,则手阳明卫阳的压力则沿着金水轴下行强行逼迫入足少阴,也是否导致了足少阴阴阳和呢?金水轴已经通了呢?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仲景:326厥阴之为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下之,利不止。】

**局势提示:伤寒六日则足太阳实实在在地堵塞了手太阳,则手太阳卫阳的压力则沿着木火轴下行而强行逼迫入足厥阴,也是否导致了足厥阴阴阳和呢?木火轴已经通了呢。

4,而七日及之后,则相土轴金水轴木火轴下行已经同顺,则肾脾肝得到精气补充,而逐日回复生机。细节的认识,现在真的做不到了呢。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 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 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不知人,不知人,六日死。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5归一图解决了伤寒论入门难的问题。但我一个人无法解决整体读伤寒论难的痛点,请分享以下的链接吧。

(0)

相关推荐

  • 卷五、六 66,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沉细,少阴脉也.脉浮细,身热嗜卧者,阳也:脉沉细,     身无热嗜卧者,阴也:脉缓细,身和嗜卧者已解也.     是皆不可不察也.    集注 王肯堂曰:此条当是太阳.少阳合病.胸满虽同,而 ...

  • 对《伤寒论》六病的认识

    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言:"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所谓伤寒之理,指的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这部经典之理论.由于年代久远,又是一部残书,初学者比较困难. ...

  • 伤寒论六病之纲领

    仲景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

  • 《伤寒论归一》玄武汤、真武汤

    原创 畸人乘真 伤寒论归一 2021-09-22 (关注后,按右上角的发信息,则菜单下显,三个目录表.) 1,人体有一套经脉系统流转的规律,这是内经和伤寒论告知的核心理论.浓缩于归一图了,请挖掘其价值 ...

  • 《伤寒论归一》五苓散

    2021-09-29 fa(关注后->按右上角的发信息->每按底菜单,才得见新目录.) 1,人体有一套经脉系统流转的规律,这是内经和伤寒论告知的核心理论.浓缩于归一图了,请挖掘其价值. 2 ...

  • 卷五、六 33,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汪琥曰:此条系三阳经齐病,而少阳之邪居多也.     太阳伤寒已至四.五日之时,不曰发热恶风,祗曰     身热者,此太阳之邪渐衰也.其兼阳明证不曰鼻     干不得卧,而只曰颈项强者,此阳明 ...

  • 【3.12】  凡伤于寒,传经则为病热,...

    [3.12]  凡伤于寒,传经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多死.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那47页这个十二条,前面是讲传经,就是说:&q ...

  • 李诞被传离婚上热搜,不认识自己是谁的人,“婚姻的确不值得”!

    与前段时间刷屏的"丧偶式婚姻"旗鼓相当的是最近流行起来的"自杀式单身".网络越发达,这些俏皮又刺激的网络语就越嚣张. 当离婚大潮席卷而来的时候,除了碎了一地的家 ...

  • 考生将高考数学题拍照上传网络引热议,网友:还能带手机考试吗?

    据报道,在昨日的数学高考考试中,武汉市黄陂区的一位考生吴某某疑似将2021年全国新高考一卷数学卷拍照上传至某搜题APP上,被某搜题APP工作人员发现后截图并进行了举报. 今天,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官方微 ...

  • 收藏干货:伤寒方证总结图表!(附送100条伤寒临证精华)|方证|四逆散|伤寒论|方药|麻黄汤

    附:100条伤寒临证精华 1.<伤寒论>之六经来自八纲,与<黄帝内经·热论>之六经不是一回事.<伤寒论>之理论与<内经>之理论是两个不同体系,所以用&l ...

  • 『咳嗽』家传治小孩热咳、发烧神验方

    枸骨叶100克,柿霜100克.打粉,酒调成面团,酒洒背上,用面团反复来回滚十分钟,烧立退,咳立止. 此方此法可取,民间广为流传,效果确实. <中国药典>:枸骨叶 [拼音名] Gǒu Gǔ ...

  • 至简伤寒:学中医六大误区与伤寒论的辨证治法

    一.按部定位 辨证之初,先辨病位,分清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这是辨证论治的第-步.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

  • 中传院马文辉教授讲伤寒论第三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马文辉教授讲伤寒论第三期 第三期题目: 伤寒论规范化(2):三阴三阳的内涵及外延 马教授将陆续推出几十年节,马教授对中医的感悟及中医经典理论与自己临床紧密 ...

  • 中传院马文辉教授讲伤寒论第二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马文辉教授讲伤寒论第二期 第二讲题目: 伤寒论理论体系规范化(1) 马教授将陆续推出几十年节,马教授对中医的感悟及中医经典理论与自己临床紧密结合的具有临床 ...

  • 中传院马文辉教授讲伤寒论第一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马文辉教授讲伤寒论第一期 第一讲题目: 为什么建立这个群? 初衷.意义是什么? 什么是经方的规范化? 为什么要规范化? 如何规范化? 马教授将陆续推出几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