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频繁更新,而二甲双胍依然一线首选的背后原因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依旧是T2DM的一线药物,应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

二甲双胍一直被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一线降糖药物,但随着大量降糖新药的出现,各大降糖指南的频繁更新,它的基石地位是否被撼动成为热议。那么内分泌领域的临床专家是如何看此问题呢?对此《医学界》邀请到北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分享了他对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价值的看法。

· 0·

二甲双胍降糖已历经60余年的考验与发展!

郭教授谈到,二甲双胍上市已有60余年,是我们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糖元的产生,降低肠对糖的吸收,增加外周糖的摄取和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等产生强效的降糖作用,单药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1%~1.5%[1],与磺脲类药物并称为最强的口服降糖药物。另外,它还具有一定的减重作用。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可见,二甲双胍有较好的安全性,低血糖风险小,单用基本不发生低血糖,而且性价比也较高。所以,二甲双胍是目前内分泌科临床医生公认的非常锐利的控糖武器。

既往胃肠道反应是二甲双胍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随着剂型的不断升级,这一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如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华止 XR),它在有效降糖的同时,一天只需一次给药,具有更好的胃肠道耐受性,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1]

· 02·

任凭新药涌现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作为基石药物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

郭教授提到,近些年来,新型降糖药不断涌现,临床有了更多的选择。但目前很多指南仍然把二甲双胍作为T2DM的一线降糖药物。最新的202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南推荐:大多数T2DM在诊断时将二甲双胍作为首选的起始药物治疗,一旦起始二甲双胍,若患者能够耐受且无禁忌症,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其他药物(包括胰岛素)应加入到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中[2]

在我国最新的202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依然把二甲双胍作为中国T2DM的一线用药,若无禁忌证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 0·

不止降糖,二甲双胍对心血管也有保护作用

T2DM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ASCVD则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1]。所以积极干预T2DM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3]

二甲双胍在降糖的同时能带来心血管保护作用吗?对此,郭立新教授提到,UKPDS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研究,该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评估超重T2DM患者经二甲双胍强化降糖能否带来获益[2]。在该研究中,753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随机接受二甲双胍(n=342)或传统治疗(n=411,主要是饮食治疗),随访10.7年(中位数),评估包括心肌梗死、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等在内的心血管结局。结果证实,与传统治疗相比,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36%(p=0.011),降低心肌梗死风险39%(p=0.010),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风险也显著下降30%(p=0.020),而其它强化降糖治疗(磺脲类和胰岛素)未带来明显的心血管获益[4]

另外,中国一项回顾性、倾向性评分配对研究比较了接受二甲双胍联合改善生活方式的T2DM患者与仅改善生活方式的T2DM患者在心血管方面的结局[5]。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均可使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卒中的发生风险显著下降[5]。而且,目前在大部分新型降糖药物的心血管结局试验(CVOT)中,二甲双胍通常作为背景联合治疗药物。与其它降糖药联用时,二甲双胍在心血管结局方面表现出积极推动的影响力[6-7]

究其二甲双胍带来心血管获益的可能机制,郭立新教授认为主要在以下5个方面[8-12]

减重:在T2DM患者中,二甲双肌治疗大约减轻体重1~2公斤;
抗动脉硬化:改善内皮功能和一氧化氮生成;减少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活化巨噬细胞的脂质摄取;
抗炎:激活AMPK通路,实施抗氧化、抗炎作用。提高抗氧化防御和减少自由基生成;
调脂:在肝脏,通过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来改善脂质代谢;
抗凝二甲双胍可改善纤维蛋白溶解并减少血管内血凝块形成。

· 04 ·

总结

二甲双胍已上市60余年,技术在不断升级,降糖疗效好,胃肠道反应更小,依从性更好。近些年来虽然新药不断涌现,但无论是临床应用还是指南推荐,二甲双胍依旧是T2DM的一线药物,在无禁忌证下,应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

专家简介
郭立新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北·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内分泌科主任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副会长

  • 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

  • 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专科医师分会会长

  •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 《中华糖尿病杂志》副总编

  • 《糖尿病天地.临床杂志》执行主编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副主编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等多种专业杂志编委/常务编委

参考资料:

[1].母义明, 等.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9, 027(003):161-173.

[2]. AmericanDiabetes Association.Diabetes Care 2021 Jan; 44(Supplement 1): S111-S124.

[3].American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19;42(Suppl.1):S1-S193.

[4].UKPDS Research Group Lancet, 1998;352:854-865.

[5].Fung, et al.Cardiovasc Diabetol, 2015;14:137.

[6].Bergmark, et al. Circulation,2019;140:1004-1014.

[7].Crowley, et al. Diabetes Care,2017;40:1787-1789.

[8].Zilov, et al. 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9;35:e3173.

[9].van Stee, et al. Cardiovasc Diabetol,2018;17:94.

[10].Teodoro, et al. Front Physiol, 2018;9:1857.

[11].Hurren, et al. Expert OpinPharmacother, 2018;19:1087-1095.

[12].Mohan, et al. Eur Heart J,2019;40:3409-341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