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曲|海口 魔幻的骑楼老街 万丈高楼平地起之外的幸存者
我第一次来海口,大概是上大学时,当时的第一印象是“这儿的空气是可以运到大陆卖的,而且一定畅销”。
一晃二十年,最近一次来海口也要追溯到十年前了,今天,我眼前是一座庞然大物,彻底完成了由玲珑到庞大的转变。
当年的海口,只有五条街,围出一个框框,那就是老海口的标本,大概相当于当年北京的二环内吧。
今天,从海口的汽车西站到火车东站就有10公里,一路上车水马龙。
海口最有特点的一片区域统称为骑楼老街,大概类似于天津的五大道,武汉的江汉路步行街,都是那种以类型繁杂的西方风格建筑闻名的旅游景点。
但骑楼老街与其他几条名街不同的是,它是以幸存者的身份存留下来的。
在海南创业潮的那个年代,这里的命运其实应该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可能因为海南的地产业突然遭遇了泡沫破灭,所以,便搁置了下来。
等到海口的房地产再次起飞时,海南经济已经结束了野蛮生长的青春期,开始向文化产业倾斜。
骑楼老街才有了今日的纵横交错。
海口的骑楼保留了岭南文化的精髓,包括为了多雨的气候设计的骑楼下宽大的屋檐,而骑楼上有着各种精美的雕梁画栋,整体的建筑风格却趋向西洋。
骑楼老街是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区域。
你扬起头看到的是骑在今天之上的古典,虽然有些破旧有些败落。
可是你把头放平,就看到了今天的风物,繁华着的艳俗,但这不就是今天中国所有有意愿从二线城市升级为一线城市的政府工作的写照吗?
骑楼老街七七八八参差不齐的几条巷子的宁静与安逸,在转个街角进入解放西路后,更加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在这里出现,听这条街的名字,你也能想到一些什么。
繁华,聒噪,频繁鸣叫着的摩托车喇叭和报警器,霓虹灯,招牌灯箱,音响中不知名歌手的无病呻吟,混在一起,
瞬间,骑楼老街上我们以为的以为,终于,都成为了以为。
这不是海口的错。
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西安,武汉……太多的大陆城市给海口做了先发性示范,并且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让古典融入现代,其实就是在毁灭古典,而且不存在一丝幸存的侥幸。
大城市来的人,都在像我一样对小城说着不疼不痒的便宜话。
可是,那些向往着大城市生活的人们,却在每一分秒间像站在拳击台上寻找着对手破绽的拳击手一样寻找着生养自己的这座城市的破绽,一个不留神,一记左勾拳,就能让城市痛的,狂奔向他们以为幸福的终点。
谢谢观赏,再见
小城故事多
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
收获特别多
无犀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