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感受临床科研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阎石
很庆幸,我能有机会在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科研工作。通过一年的仔细观察与思考,我发现,两国在临床科研动机、节奏、基础建设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
立足于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在临床科研的研究动机方面,美国较国内更着眼于实际。
很显然,美国医生和国内的医生一样都有科研压力,但他们的临床科研总是能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并利用临床研究结果尽可能地完善医疗流程,或解释临床工作遇到的疑惑。
相比之下,虽然国内的临床研究正逐步走向正轨,但“先有设定结论,再逆向进行临床科研”的现象仍比较普遍。虽然这种方式并不违反科学原则,但在前期考虑不充分的前提下,这种方式容易出现逻辑漏洞,这或许也是绝大多数国内临床科研无法冲顶高影响因子杂志的症结所在。
注重科研工作的前期准备
提到前期准备,美国学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前期工作上,例如,临床研究设计、实施流程等方面,而在工作具体执行方面进度较慢。
这样工作流程的优点是对整个临床研究有较好的整体观念,在整体框架上进行研究设计,适合更宏大的课题研究,并能保障一项临床课题的可持续性。
我所遇到的美国学者能够在课题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障碍、难点,在研究的时间框架上有清醒合理的认识。
美中不足的是,美国科研工作者的节奏比较拖沓,给人以效率低下的感觉。
国内的临床研究则充分体现了我国学者的勤奋,效率很高,出成果速度较快。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没有更为宏大的设想,一旦小目标完成后,课题后续发展便难以为继,无法达成更大的研究目标。
更有甚者,由于缺乏前期的必要论证和合理的心理预期,在课题遇到困难时,研究者初始阶段的高涨热情极易瞬间冷却,造成了课题研究后劲不足。
重视科研数据等基础建设
美国医疗中心极其重视科研基础建设,正所谓“雁过留声”。
一个课题结束了,但课题研究中建立起的数据库并不随之废弃,而是继续运营维护,为下一个课题奠定基础。这看似需要花费很多运营维护成本(实际上也确实需要一定的投入),实则为省时省力之举。
这种做法不但能系统规划临床科研工作,更能为后人留下丰富的科研保障。
讲究团队合作和优胜劣汰
美国科研工作十分讲究团队合作。大家对待临床科研态度非常严谨。例如,一篇新撰写的论文,其数据与观点要与该科室其他人员的相关领域论文做比对,做到数据的一致性和科学观点的兼容性。如果论文中的观点被其他医生质疑,那论文发表将会被无限期推迟。这种严格标准势必会减少科研产出,但对于一个有科研信誉的医疗中心来说至关重要。
同时,美国科研工作者深知每个人的处事风格和行为界限均不相同,因此,力争从制度上规范个人行为,并信奉优胜劣汰。我所接触到的一位优秀的临床研究领导者告诉我,要想获得科研团队的永久活力,就必须要持续补充新鲜血液,并为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勤奋者将被送往更好的平台,不合格者则会脱离他的团队。他认为只有这样,整个科研团队才能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