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0152】无望之福,无望之祸,无望之人

通鉴原文
李园妹为王后,李园亦贵用事,而恐春申君泄其语,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国人颇有知之者。楚王病,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无望之福,亦有无望之祸。今君处无望之世,事无望之主,安可以无无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无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其实王也。王今病,旦暮薨,薨而君相幼主,因而当国,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此所谓无望之福也。”“何谓无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王薨,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无望之祸也。”“何谓无望之人?”曰:“君置臣郎中,王薨,李园先入,臣为君杀之,此所谓无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何至此!”朱英知言不用,惧而亡去。后十七日,楚王薨,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死士侠刺之,投其首于棘门之外;于是使吏尽捕诛春申君之家。太子立,是为幽王。
月残读鉴
李园对于黄歇还有什么作用吗?如果他的妹妹已经当上王后了。显然是没有了。所以,春申君该做的,就是杀掉李园,在他妹妹上位之后,找个理由,或者找杀手,对春申君来说,都不是问题。可是,他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他不仅没有这么做,而且在朱英进谏的时候,拒绝了朱英的建议,完全相信李园没有能力害他,更没有心害他,就是这样,他最终遭到了灭族之祸(当然,他的“儿子”继承了楚国王位,这又另当别论)。

古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那么,为什么黄歇没有防李园呢?这里面有什么启示呢?

黄歇为什么不防备李园,有以下原因:

1.黄歇认为李园和他是利益共同体,李园能有今天的成就,全是他黄歇的功劳,而李园的妹妹事实上是黄歇的小妾,他们之间的关系,足以让李园感恩于他。

2.黄歇内心的信条是:我以诚待人,人以诚待我;我不对李园使用阴谋手段,他李园也不会对我使阴谋手段。最重要是,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这一点正是他能够名满天下的重要原因。

3.黄歇认为自己掌控了所有的权力,李园是不可能动他的——这就是有恃无恐,对自己掌控能力十分的自信,认为自己能够搞定一切。

4.黄歇对李园的判断是错误的,认为李园是“弱人”,这一点,李园隐藏得非常好——可是,他已经有所行动了,为何黄歇没有防备,那就是对自己识人水准的过分过分自信了。

总的说来,黄歇本人已经被自己固定的观念、教条、信念等所束缚,在他的逻辑框架中,所有推演都是正确的,但是,他没有想到,那是他自己的框架,而不是别人的框架,李园遵循的是另一种信念,而李园的心机,从他来给春申君当门客开始,就体现出来了,这一点,再一次证明了,黄歇本人识人水准之差。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信念,或者行为的逻辑框架,在我们的框架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正确,但是,在面临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重大的抉择的时候,我们是否该追问一下,自己的这种价值观、信念,或者自己这种推演的逻辑是否正确?在别人的世界,会是怎样?

固着于某个教条,导致了春申君诛家灭族,那么,固着于某个信念,你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境遇呢?

参考译文
李园的妹妹成为王后后,李园也随着地位显赫,当权主事。但是他又深恐春申君将他曾指使妹妹说过的话泄漏出去,便暗中收养敢死的武士,准备让他们去杀春申君以灭口。居住在楚国都城中的人有不少知道这件事情的。不久,楚王卧病不起。朱英对春申君说:“世上有未预料到而来的洪福,也有未预料到而来的灾祸。现在您处于生死变化不定的社会之中,为喜怒无常的君王效力,身边怎么能没有您尚未预料却忽然来到的帮手呢?”春申君说:“什么叫作'未预料到而来的洪福’呢?” 朱英答道:“您担任楚国的相国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相国,实际上却已相当于国君了。如今楚王病重,随时都会死去,一旦病故,您即可辅助幼主,从而掌握国家大权,待幼主成年后再还政给他,或者干脆就面南而坐,自称为王。这便是所谓的'未预料到而来的洪福’了”。春申君又问:“那么什么是'未预料到而来的灾祸’呢?”朱英说:“李园不治理国事,却是您的仇敌;不管理军务统率军队,却长期以来豢养一些勇士。如此,楚王一去世,李园必定抢先入宫廷夺权,杀您灭口。这即是所谓的'未预料到而来的灾祸。’”春申君再问道:“这样说来,'尚未预料却忽然来到的帮手’又是怎么回事呢?”朱英回答:“您将我安置在郎中的职位上,待楚王去世,李园抢先入宫时,我替您杀了他除掉后患。这就是所谓的'尚未预料却忽然来到的帮手’。”春申君说:“您就不必过问这些事了。李园是个软弱无能的人,况且我又对他很好,哪至于发展到这个地步呀!”朱英明白自己的建议不会被春申君采纳了,便因担心发生变故累及自己而逃亡他乡。十七天后,楚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进宫,把他豢养的勇士坦伏在棘门里面。春申君一进来,勇士们即两面夹击,将他刺杀,并砍下他的头颅扔到宫门外面。接着,李园又派出官吏把春申君的家人全部捕获杀了。随后,太子芈悍继位,是为幽王。
在 不断学习中成长!
人鉴,明得失;
史鉴,知兴替;
铜鉴
,正衣冠;
以史为鉴
通鉴小故事
微信号:yezidis
QQ群:11585399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