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胜:掌管朱元璋亲兵十余年,女嫁朱棣胞弟,率蓝玉北征,被赐死

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意为洪大的武功,朱元璋从淮右布衣成长为一代帝王,离不开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等一批名将的支持。

在明朝开国六公爵中,冯胜是唯一长期统领朱元璋亲兵的明初名将,负责保护朱元璋的人身安全。

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冯胜跟随兄长冯国用投奔朱元璋,冯国用建议朱元璋攻取金陵作为根本,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和倚重。六年后,冯国用去世,他的儿子冯诚尚且年幼,冯胜承袭兄长职位,统领亲兵。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冯胜被封为宋国公,食禄三千石,位列第五,位于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之后,排在邓愈之前。

吴元年(公元1367年),冯胜跟随徐达、常遇春攻克张士诚的都城平江,被提升为大都督府右都督,此时的大都督府已经是当时最高军事机构,冯胜在大都督府的地位仅次于朱元璋的外甥、左都督李文忠。

此时,徐达、常遇春均在中书省任职,不过他们常年征战在外,实际上没时间处理中书省的政务,相当于是虚职,而冯胜在大都督府的任职却是实职。

洪武五年,朱元璋徐达、李文忠、冯胜兵分三路征讨北元,“大将军达军不利,左副将军文忠杀伤相当”(《明史·冯胜列传》),只有冯胜大获全胜,斩获颇丰。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六月,冯胜的女儿嫁给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被册封为吴王妃。十三年前,朱元璋在应天自称吴王,他能册封朱橚为吴王,封地为杭州,可见对这个儿子的喜爱。

由于杭州是朝廷财赋重地,洪武十一年,朱橚被改封到北宋的都城汴梁,此时已改名为开封,“钱塘财赋地,不可”(《明史·诸王列传》)。

值得一提的是,朱橚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弟,“建文初,以橚燕王母弟,颇疑惮之”(《明史·诸王列传》)。

洪武十八年二月,徐达病逝,从此,冯胜在明军中位列第一。洪武二十年,冯胜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率颖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北征,统兵二十万,成功招降纳哈出二十余万部众。

洪武二十八年二月,冯胜被赐死,他的儿子均不得继承爵位,“赐死,诸子皆不得嗣”(《明史·冯胜列传》)。

冯胜与朱元璋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他为何会被朱元璋赐死呢?

一、被朱元璋委托以心腹之任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攻克集庆路,改为应天府,不久被小明王韩林儿任命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七月,朱元璋下令设置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掌管亲兵,任命冯国用为都指挥使。

帐前都司是江南行省直辖的机构,从二品,统辖驻守应天的各翼元帅府,下设秦淮翼元帅府、五翼元帅府等机构,朱元璋的嫡系在帐前都司占绝对优势,常遇春曾在五翼军任职,充当朱元璋的侍卫,“常遇春为中翼大元帅......宿卫帐下”(《明太祖实录》)。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大举进攻应天,朱元璋率兵抵御,令冯胜、常遇春等人率三万帐前五翼军埋伏在石灰山,“胜攻其中坚,大破之”(《明史·冯胜列传》)。

可见,帐前都司的兵力至少在三万以上,他们负责镇守应天。通过帐前都司,朱元璋把应天牢牢控制在手里,保证了他以后对主力队伍的绝对控制,由此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程度和朱元璋对冯胜的信任。

后来,冯胜跟着朱元璋亲征陈友谅,攻下安庆,进克江州,北上安丰救小明王,围攻武昌,几乎与朱元璋如影随形。

洪武元年六月,冯胜被任命为征虏右副将军,在北伐明军中,仅次于徐达、常遇春,高于汤和、杨璟。

洪武二年九月,朱元璋把徐达召回应天,令冯胜驻守庆阳,节制诸军。冯胜认为关陕已经平定,于是带兵返回京师,朱元璋大怒,严厉斥责。不过考虑到他战功卓著,没有治罪,只是把赏赐减了一大半。

十二月,王保保趁明军南返,从甘肃带兵进攻兰州,于光从巩昌率军来援,结果被擒,不屈而死。

朱元璋决定反击,洪武三年正月,冯胜跟随徐达征讨王保保,在沈儿峪将其击败。

这年十一月,朱元璋封冯胜为宋国公,诰词是这样写的:“胜兄弟亲同骨肉,十余年间,除肘腑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混一”(《明史·冯胜列传》)。

冯胜随侍朱元璋多年,已然成为他的左膀右臂,深受信任,难怪会被比作骨肉至亲。

此时冯胜的职位仍是大都督府的右都督,正一品。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二,冯胜奉命疾驰回京,六天后,蓝玉被拘押。

冯胜在京师亲兵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朱元璋让他此时返回京师,很可能是出于信任。多年前,胡惟庸案发生前,朱元璋也曾调李文忠坐镇京师。蓝玉案中,不少受牵连人员被晋王朱棡就地抓捕。

二、被收大将军印,朱元璋偏袒蓝玉

冯胜的战斗力有多强悍呢?或许从洪武五年的这场战役可见一斑。

洪武五年,冯胜率领西路军向河西走廊进发,攻击西北元军,五月抵达兰州。冯胜派傅友德率五千精锐轻骑,闪电般直驱西凉,攻克永昌,进至埽林山。冯胜亲率主力稳健推进,与傅友德合兵后,六月进抵甘肃,接着攻下亦集乃路,最后进至瓜州、沙州而还,高歌猛进,扫荡了北元甘肃行省全境。

洪武二十年六月,冯胜抵达辽河东岸,挺进到金山西侧扎营,纳哈出见到朱元璋派的招降使者后犹豫不决,冯胜越过金山,屯驻至金山东北,对纳哈出的部众形成强大的震撼力,其部将全国公观童投降,冯胜趁机派人招降,派蓝玉准备受降。

蓝玉盛情款待纳哈出,席间,脱下服装让纳哈出穿上,纳哈出误认为是对自己的侮辱,用蒙古语告诉部下伺机脱身,常遇春长子常茂的部下能听懂蒙古语,告诉了常茂,情急之下,常茂抽刀砍伤了纳哈出,幸亏都督耿忠护着纳哈出去见冯胜,才及时稳住了形势。

纳哈出在松花河的十几万部众闻讯后陷入恐慌,纷纷逃散,冯胜令耿忠安抚纳哈出,又派观童招抚溃散的部众。

回师途中,都督濮英所率负责殿后的三千骑兵,遭到逃散的纳哈出部众突袭,损失殆尽。

冯胜上传捷报的同时,对女婿常茂激变之事也秉公上奏。

可是,有人告发冯胜“多匿良马,使阍者行酒于纳哈出之妻求大珠异宝,王子死二日强娶其女,失降附心”(《明史·冯胜列传》),常茂也揭发冯胜的过失,再加上濮英的战死,朱元璋一气之下,收回大将军印,让冯胜回凤阳,“胜自是不复将大兵矣”(《明史·冯胜列传》)。

九月底,朱元璋任命蓝玉为征虏大将军。

蓝玉举止失当,没有考虑到纳哈出的感受,导致后来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朱元璋不仅没有惩罚,还把让他担任大将军,可能是有意扶持太子朱标的势力,为朱标日后继位做准备。此时朱标二十二岁,朱元璋五十九岁。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是皇太子妃常氏的亲舅舅,是朱标的铁杆支持者。

三、获封太师,位列群臣之首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九月,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被册立为皇太孙,此时朱允炆十五岁。

十二月,朱元璋加封冯胜、傅友德为太子太师,李景隆、蓝玉为太子太傅,冯胜此时位列百官之首。不久,冯胜率傅友德去山西、河南练兵,“诸公、侯皆听节制”(《明史·冯胜列传》)。

洪武二十六年正月,在朱标去世的沉重打击下,朱元璋身患热症,生命垂危。

若是当时朱元璋没熬过来,冯胜无异于首位托孤大臣。也许,在最无助的时候,朱元璋还是选择了相信随侍多年的冯胜。

四、因猜疑被赐死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冯胜的女婿周王朱橚被朱元璋责令迁往云南,原因是: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当时,冯胜在凤阳,也许,朱橚是去看望岳父的。

不久,朱元璋改变主意,让朱橚留在京师,两年后返回开封。

朱橚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植物学家,其著作《救荒本草》、《袖珍方》、《普济方》流传至今,影响深远。朱橚可能对皇室权力的争夺兴趣不大,不过,他这次不谨慎的举止后来可能让父亲疑心他和岳父冯胜有所图谋。

朱橚并非塞王,在藩王中的实力并不突出,之所以引起朱元璋的忌惮,或许是因为他是燕王朱棣同母所生的亲弟弟,而朱棣于洪武二十三年出征乃儿不花大获全胜,逐渐成长为实力最强的藩王。

冯胜对北方的明军十分熟悉,北平、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都指挥使司的兵力都曾听从他的指挥。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与朱棣形成制衡。朱樉正妃是北元骁将王保保的妹妹,次妃是卫国公邓愈的女儿,而次妃邓氏已被朱元璋赐死,“偏妃邓氏,因妒忌被责,自缢身死”(《太祖皇帝钦录》)。

晋王朱棡的岳父、永平侯谢成因蓝玉案获罪被诛,世子朱济熺的岳父傅友德于洪武二十七年被赐死。

而信国公汤和已于洪武二十七年病重,无法站立,于次年八月去世。

冯胜于洪武二十八年二月被赐死,或许是因为朱元璋的猜忌,“太祖春秋高,多猜忌”(《明史·冯胜列传》),他想给皇太孙留下一个稳固的皇位。

冯胜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朱元璋也曾对冯胜信任有加,不过二人最终还是渐行渐远,不由得让人心生叹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