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苏07 兴建黄楼,苏轼触怒楚霸王?

据说,苏轼在动了兴建黄楼的念头之后,却发现建筑材料有限。恰好,徐州府衙内有一座几乎废弃的厅堂,古传是项羽所造,名曰霸王厅,多少年来无人敢进入,坊间谣传“动者必祸降之于身”,久而久之,就被废弃了。
苏轼正愁没有木料石材兴建黄楼,便下令拆毁霸王厅,以料兴楼。
这是元丰元年(1078)初发生的事,一年之后的七月二十八日,正在湖州任上的苏轼突然被御史台的恶吏粗鲁地逮捕缉拿归京,是为乌台诗案。
苏轼大兴土木,并非如今天很多官员热衷的面子工程,他造黄楼有两个打算,一来,城墙外需要加固,城墙上新修建筑,利于抗洪指挥,二来,他为此楼定名黄楼,于五行八卦上亦有深意。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每行皆对应有颜色表达,黄色属土,黑色属水,水来土掩,是五行之理,因此,黄楼亦隐含着抗洪大义。
元丰元年(1078)八月十一日,黄楼的整体工程竣工了,与此同时,苏家还有两桩喜事临头:
一是弟弟苏辙的女儿与苏轼的好友文同的次子文逸民结百年之好,这样一来,苏文两家,亲上加亲,是为至亲至友。
仅一日后,苏轼就当了爷爷,他的长孙苏箪(音同“丹”)诞生,苏轼在给好友李常的书信中记录了这件喜事:
八月十二日这天,我总算有了个孙子,生出来就是个大胖小子,看样子长大以后肯定是一把务农好手,我给他起了个小名叫楚老,你也一定替我开心吧?
原文是:
某辄有一孙,体甚硕重,决可以扶犁荷锄,想公亦为我喜也。八月十二日生,名楚老。
所谓扶犁荷锄,就是指扶着犁耕地、扛着锄头下田。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苏轼对于田园生活是何等向往,其它文人士大夫生了子孙都盼着十年寒窗考取功名,唯独苏轼,有了第一个大胖孙子,竟然盼着他回家务农了。
关于苏轼的这位长孙后来的人生,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甚至连卒于何年也没有记载。
在对文人士大夫非常看重的宋代,甚至连一个小县官都会有详细的史考,只有农夫平民才会消湮于史料之中。
从这些细节中或可判断,这位苏门长孙,后来很可能遂了苏轼的心愿,一生务农,平凡而宁静地度过了一生。
多说一句,在苏轼过世两年后(1103),苏箪的儿子苏嵩诞生,这一支苏轼后裔奏请朝廷,入籍苏轼生前最向往的终老之地——常州,由此子子孙孙安居于常。
从这一支苏氏家谱中可以看到,至公元1931年,苏轼的三十世孙苏定强是中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中科院院士。
写至此处,我突然记起,就在几个月前我夜访常州时,在苏东坡终老地藤花旧馆邂逅了一位老兄,当时他见我一脸的虔诚与肃穆,便上前攀谈,并塞给了我一本小册子,言语大意是共同努力弘扬东坡文化云云。
我当时也未留意,只觉得这位老兄好像刚喝了酒,一嘴的酒气。
待我回到酒店翻看这册子时,发现这是苏东坡终老地的宣传册,封底手写着两行钢笔字:苏轼第三十四世孙苏某某,微信:XXXXXX
想来,他应该便是在徐州诞生的苏箪一支的后裔吧?
失敬了。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0)

相关推荐

  • 苏洵王安石,为何一见面就互不喜欢?

    360docimg_0_ 齐鲁壹点 2019年02月26日 · 齐鲁晚报官方账号 想了解两人互不喜欢的原因,还得先从苏轼苏辙参加考试说起. 苏轼考中,安石态度 几年一次的制科试,录取名额不过五个.考生 ...

  • 少年说|| 琪琪(143):苏轼(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谁在中秋佳节之日写出了这一诗句?是的,他就是我们熟知的苏轼(苏东坡). 当我看到写苏轼的这本书时,我最想知道的是:苏轼是如何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于是, ...

  • 不孝长孙十几年来的纠结与遗憾

    下午收到柏谚发给我的两张照片,他到我从出生到长大所居住的"家"拍照,顺手发给我看.是苏恒昌大哥请柏谚去拍的,他们想帮我解决一个压在内心十几年的纠结与遗憾. 照片左边只够停一部汽车的 ...

  • 想终老而不得:苏东坡悲惨遭遇后的豁达人生

    上一集我们说到,苏轼从合江楼搬到了嘉佑寺.那时的嘉佑寺破败.潮湿,但苏轼在这恶劣的环境下,还常常去钓鱼.散步.嘉佑寺旁边有松风亭,苏轼在居住嘉佑寺期间,一次,他游松风亭时,道出一句"此间有甚 ...

  • 苏轼人生轨迹路线图

    寄语:苏轼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瑜伽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 ...

  • 惠州有什么特别?让一生漂泊的苏轼萌生给自己建终老之地的想法?

    程之才的到来也让苏轼重新住进了合江楼,境遇获得改善.但到程之才离去后,苏轼又不得不再次迁居嘉祐寺.在合江楼和嘉祐寺之间往复迁居的经历,也催生了苏轼买地筑屋,在惠州给自己建一个终老之地,然后把家人都接过 ...

  • 王兆鹏|从“年谱”到“编年系地谱” ——重建作家年谱的理念与范式

    苏辙自绩溪至杭州概略行程路线图,李常生<苏辙行踪考>下册(台湾新北市城乡风貌工作室2020年版) 从"年谱"到"编年系地谱" --重建作家年谱的理念 ...

  • 徐苏06 苏公黄楼盛景 被美国人误认做了黄鹤楼​

    徐苏06  苏公黄楼盛景 被美国人误认做了黄鹤楼 如果苏轼活在今天,必定是天下最顶级的斜杠型人才. 诗/词/书/画这四项才艺,每一项都是天下最顶级的存在,在这四个领域的榜单上,他都能排进中国通史前三位 ...

  • 诤苏07 义父子沆瀣朋比 诤苏轼火眼金睛​

    诤苏07 义父子沆瀣朋比 诤苏轼火眼金睛 变法"三杰"中(以王安石的视角,这三个人都是人杰),王安石最赏识的当属吕惠卿. 吕惠卿,福建泉州人,在真州(今江苏仪征)推官任期结束后返京 ...

  • 徐苏02 苏轼问:明月几时有?苏辙答:孤帆水驿照离忧

    徐苏02 二苏别离意难平 水调歌头再中秋 苏辙因南京(商丘)任期未至,更愿在徐州多陪哥哥几日,这一停,就是百日有余,从四月下旬,停到了当年的中秋. 尽管公务繁忙,苏轼仍尽量找出时间与弟弟相处,珍惜这难 ...

  • ​徐苏09 黄楼苏子醉 似是故人来

    徐苏09 黄楼苏子醉  似是故人来  苏轼一生交友无数,即便把那些遇人不淑.交友不慎.在紧要时刻将他狠狠往火坑.悬崖里再推上一把.踢上一脚的恶友剔除之后,依然有很多贤达君子.才华横溢的好朋友,王巩(定 ...

  • 徐苏10 黄楼往事:红颜未忍 山川开阖

    徐苏10 黄楼往事:红颜未忍 山川开阖 关于黄楼,苏轼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诗句与遗迹. 前文提到,苏辙所撰<黄楼赋>被苏轼书写后刻于石碑之上.重阳日,此碑立于黄楼之中,史载,碑型方柱,文章四面 ...

  • 徐苏13 月老苏轼 嫁了侄女娶孙媳​

    徐苏13 月老苏轼 嫁了侄女娶孙媳 苏轼在徐州期间频繁结交青年才俊,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与王蘧.王适两兄弟的情谊. 苏轼比王氏兄弟年长近二十岁,是父辈人物.他尤其欣赏王适的人品,认为他贤达文雅,朴实厚重, ...

  • 徐苏21 ​苏轼的仕途,到底是坎坷还是平步青云?

    徐苏21 苏轼的仕途,到底是坎坷还是平步青云? 从熙宁十年(1077)四月二十一日赴徐州任,到元丰二年(1079)三月收到朝廷调至湖州的诏书,苏轼在徐州一把手的位置上还没有做足两年. 回顾苏轼近二十年 ...

  • 徐苏23 苏轼:我好舍不得徐州……可是我好想离开徐州​

    徐苏23 苏轼:我好舍不得徐州--可是我好想离开徐州 对于历史人物,中国人有一个特别不好的认知惯性. 其实,每个历史人物,其实就像我们这些平凡而自信的普通人一样,都是由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的细微动向 ...

  • 徐苏24 苏轼突然被从徐州调走的真相,只有一个​

    徐苏24 苏轼突然被从徐州调走的真相,只有一个 苏轼离开徐州启程赴湖州时,在<江城子·别徐州>一词中离别不舍之情甚浓,却隐藏了他对于下一站的目的地湖州,早已经心驰神往之的心路历程. 这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