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啥意思?有没有道理?
咱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摸索和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并以通俗易懂的俗语形式,口口相传,延续至今。
其中,不乏有关人情世故的一些规矩礼数,很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
这里所说的“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即是告诫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应对亲戚朋友之间的人情往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引起对方的不快。
首先,说说为什么“喜不送伞”?
古人认为人生有四大喜事,即:“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其中,以男婚女嫁为头等喜事。“喜不送伞”中所指的的“喜”,即为婚嫁之喜。
青年男女由相识相知到相爱,心心相印,缔结良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最美好最幸福的期待。
大喜之日,热闹非凡,亲朋好友自然会送上衷心的祝福,祝愿一对新人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为了让喜事办的圆满顺利,人们会刻意营造出喜庆吉祥的氛围,比如大红的囍字贴上墙,大红的灯笼挂起来,欢乐的音乐奏起来,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
还有,为了讨个好彩头,有人用红枣、桂圆、花生和莲子,摆设成“早生贵子”的字样,寄托着和和美美的寓意。
因此,在这种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的场合上,一切细节都会围绕着花好月圆的主题展开,前来恭贺的人们,送礼也要讲究成双配对,切不可有单数的。
“喜不送伞”,为什么遭人忌惮呢?
就是因为“伞”与“散”是谐音,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与婚姻的期许恰是相反。若是不懂规矩,贸然行事,岂不是自讨没趣。
接着,再聊聊“寿不送烟”是何道理?
当儿女的谁不希望父母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因此,在老人寿诞之际,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给老人祝寿,不失为传统孝道的一种具体体现。
然而,寿礼可不是随随便便送的,其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过去传统的寿礼有寿桃寿糕、寿幛寿屏,以及钱款之类。现在则简单多了,去超市买些营养保健品礼盒套装就挺不错。
按照平常的思维逻辑,如果老人有烟酒的嗜好,买点上档次的作为寿礼,也会同样受到欢迎。
虽说烟酒对健康不利,但一辈子的习惯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可是寿诞上送酒可以,送烟则为不妥了。
为什么呢?理由和“喜不送伞”是一样的,还是“烟”与咽气的“咽”谐音,是为不吉。
这与延年益寿,福寿绵长的祝福大相径庭。
最后,谈谈“丧不后补“有啥说法?
人生在世,有大喜就有大悲,生老病死,是谁也无法逃脱的自然规律。
尽管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从趋利避害的心理出发,人们还是希望尽快从丧葬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以免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人们在操办丧葬活动时,一般都会坚持一切从简的原则,尽量缩小参加人员的范围,不希望过度地惊扰亲朋四邻。
唯有默默地将缅怀逝者的哀思,寄托在心灵的最深处,才是最好的纪念。
所以,如果亲朋好友丧事没有通知你,是不必介意的,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这和男婚女嫁截然不同,喜事过后可以随礼以表心意,白事可是万万不能的。
这样不仅会有不吉利的寓意,而且还会增加苦主的悲伤情绪,实在是于人于己都没有这个必要。
综上所述,“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这句俗语,我认为是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反应。
虽说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但也是约定俗成的老规矩,还是应懂得一些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