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ofo辟谣滴滴收购 背后的“共享经济”是否有其原罪?
随后,ofo联合创始人于信也在朋友圈转发该消息并回应:“周一就提前辟谣了,周三还要再来一遍。假的。结局?还早。” 据了解,经纬中国是ofo的B轮投资方,并在ofo之后的几轮融资中持续跟进。据公开资料,肖敏是ofo的董事会成员之一。同时,经纬中国也是滴滴出行的投资方之一。
根据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微信ID:i100ec)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报告下载:http://www.100ec.cn/zt/2017gxjj/ )中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52850亿元,较2016年的36750亿元增长了43.81%,增速逐渐放缓。3月,ofo完成D轮4.5亿美元融资,由DST领投,滴滴、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Coatue、 Atomico、新华联集团等多家国内外机构跟投,4月、7月分别发起D+轮融资、E轮融资,阿里巴巴成为投资人之一。4月,永安行成为“共享单车第一股”,然而同年11月16日,小蓝单车“融资失败”,剩下砍单、拖欠供应商款项的烂摊子,在2018年1月,365天的小蓝单车突然易主,爆出将单车业务托管给滴滴出行。
那么,对于曾经发展如火如荼的共享单车究竟为何遭遇困境?
对此,电子商务中心特约研究员、亿达上海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认为:首先,从其内部经营制度分析,其更多注意力放在了理念的宣传以获取用户量上,“最后三公里”的口号充满了吸引力,让共享单车在整体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急于面世。但这无可厚非,创新的不断完善需要有容错度,例如我们认为已相对完善的“支付宝”转账制度,也在近期推出新改革,然而企业应当做好准备面对试错成本,仅仅把此依赖于屡次融资,暴露出的是企业背后的盲目。
此外,共享单车的具体内部政策存在纰漏,包括车辆停放、报修回收等在后期逐渐改善的问题,以及被诟病已久的收取押金设立资金池的问题更不用赘述。摩拜、ofo小黄车面世后,短期内爆出“小蓝车”、“小绿车”、“共享电瓶车”等多种共享车,可见其潮流之热,成本之低。
另外,在“共享经济”提出的那一刻,便面临将“共享设施”占为己有的风险,不可忽略的是在意识尚未成熟的现在,无论国内外都无法保证车辆的安全,在经济紧张的当下,这样的问题将被放大。从另一面来看,这也是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监管,内外机制不完善的后果。
“不可否认,'共享经济’的本意是好的,立足于优化个人生活、发挥物品的价值,但是模式的完善还需要更多支持。”董毅智称。
此外,董毅智还表示,“ '共享单车’所有权并不共有,也不构成共同使用,车辆本身也不属于闲置物品“物尽其用”的对象,相反,单车公司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于购买、回收、修缮,押金对象也未明确至某一特定物体,本质与分时租赁高度类似,发展至今已有论证。其“共享”符号的背后是企业利用需求、玩弄“创新”,达成资本目的的游戏,这样的游戏存在天然的自我淘汰能力,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用户需求却无法拥有用户粘性,换言之单车的可替代性极高,其背后是技术创新的空缺。
此外,用户需求下企业与用户在对赌“信任”,一方是否能守护用户的“押金”是否能提供质量完好的车辆,一方是否将妥善使用车辆?企业为了完善模式、精准投放,需要试错,需要大量融资以支持其“试错”,最终成为了资本的角逐,一场“伪创新”环境下的敲锣打鼓,偶尔丰富吃瓜群众的工作餐。
从滴滴最早在2016年9月参与了ofo的B+轮融资,此后还参与了ofoC、D、E轮融资。而出行作为滴滴主营业务的延伸,共享单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此前仅依靠收购小蓝单车与推出自营品牌青桔单车,也只能在三四线城市拓展。而依靠ofo在一二线城市的投放量,是滴滴最为看重的资源。收购ofo之后,滴滴也能与将摩拜收入囊中的美团相抗衡。
目前,被美团收购后,摩拜实行了全国免押政策;在阿里的支持下,哈罗单车继续和芝麻信用合作推行免押。在这种形势下,ofo能否坚持到最后?还是尚待考究。(文/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 微信:ziranren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