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观真聊太极
内气与内劲
所谓“气”,其实就是人体内产生的一种内部能量,这种内能量会产生力量,就叫内力,就是为了区别肢体产生的力量,因为这种内能量无形无相,但有作用,像气体一样,所以我们的前人把这种能量起了个名,叫做“内气”。
你如果不想叫它“气”,你随便叫它啥都行,关键是你身体里出了这种东西没有,真不在乎它叫什么!
把“内气”换成“内劲”,不就好理解了!
前辈说的“内气”、“内劲”是一个东西!
一个气球放在那里,你不动它,它有内气,但没有表现出力量。
你用手去压它,它表现出了力量,向外弹你的手,这就体现出了劲。
一个体(本体),一个用(作用)。
你说是两个东西吗?叫内气,是在体上说;叫内劲,是在用上说,东西原本还是一个!
所以拳论上说:体用兼赅,神化无方。
所以,前辈说“气”,说“劲”,都没说错,只是我们自己不理解罢了!
推手
现在推手中所谓的松,基本都是懈,所以你一“松”,准让人推出去。
真正的推手训练,是两人在老师的指导下摸东西,感觉东西,哪种感觉是对的,哪种感觉是错的,力是什么感觉,劲又是什么感觉,一点点的体会,一点点的认识,这才是推手的目的!
一味的追求谁把谁推出去,对太极功夫的长进只能是适得其反。
很多人认为我身体软软的用力就是劲儿了,其实那不是劲,那是柔力,柔力也是力,也是你的筋骨皮产生的力量!
啥时候你筋骨皮的力量都扔干净了,你就知道那个“劲”是从哪儿来的了,你就真的“懂劲”了!
这时候就要练推手了,要拿这个劲来用了!
初期推手你会发现,很多时候那些你扔掉的力,又在不断的回来起作用了,总和你的劲掺和,你就不断的在推手中再扔它,不让它掺和到你的劲里去,最后,你就只用劲,不用力了,就定性了,也就是真正的“功夫上身”了!
所以,不懂劲,瞎推有啥用啊?无非是比比力量和技巧罢了,人家摔跤练的就是。
但这个时候去推手,就永远别想把力扔掉了!
谁耐得住这个寂寞,谁就过得了这个坎儿!
太极的“推手”,和现在的“推人”,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也不是一样的目的!
龙卷风! 这才是“虚无”的力量!
自由搏击,那是拼体力的运动,倒了再起来接着打,不是天天专业的疯练体力,还不把你累死啊!
真正的中国武术不是竞技,是搏杀,要的都是人的要害,倒下就不可能给人起来的机会了。
真有太极内劲功夫的,再有他们专业训练一半的时间,上去就足够了!
推手把东西练固定了,就要练散打了!
太极推手是太极散手功夫的必经桥梁而已!
到那时怎么打,太极劲都是不丢的!
无极生太极
把自己的身体由“实”练到“虚”,真的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
当你的身体内部真的出现了你以前根本就没感觉、不认识的那一种东西,而且这种东西会在你的意识指导下产生变化的时候,你才会真正折服前辈们对太极内功的精确描述,是绝不虚言的!
这种“虚性”力量,和我们平时身体的“实性”力量,在性质上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这种虚性力量可以很强大,也可以瞬间缩小的让你找不着,意识一想,它就会在你的身体内把事儿干了!
这种东西不真正体悟到自己的身上,打死你也不会相信的!就像我之前一样!
“要练就练少阳少阴”,能说出这句话,有水平!!
不是筋、不是骨、也不是皮!
是从你最空、空间最大的地方生出来的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像两块磁铁之间的空间那种排斥力量一样,你拿手摸,什么都没有,但它们中间就有那股强大的力量,你根本无法把它们合到一块儿!
你练对了,练长了,你的空间(在你的小腹内)就会慢慢的产生这样的力量!这就是太极劲的“根”!
在空间中产生的一种力量,才叫“无中生有”,无极生太极!
所以,练太极要把自己松到“空”。
这是对的,松了,就自然的抻你的筋了!筋自然长了,空间就慢慢的有了!
今天的东西太深了,还是先练水性吧,这是很重要的阶段!
只要显象都与真正的棚劲无缘,直说了,这到是句真正准确的话!
棚劲,说到底是内性自发,而不是有意去做!
你内里是那个东西,外人碰上,它就产生那个劲儿!
无为而自为!
劲的出入开合
听别人来的劲,舍己从人的意识!
死物不会出劲儿,没的练。
所有的拳都是要出劲儿攻防,只有太极接手是入劲儿随化,所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识!
见入则开,遇出则合!“一开一合,拳术尽矣”。
你的劲儿不会“开”,人家的劲儿就进不来,进不来,就谈不到“化” 。你的劲儿真的会开了,你才会有空。
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开,都不会开,所以推手时别人的劲儿来了,我们就只会向身体的四周扒拉,扒拉不出去,自己就被推走了!
开合是说劲儿,不是动作,现在都把开合说成动作的分开、合上!“谬之千里”了!
入:就是有东西(别人的力量)要向我身上来,我就要在他用力的这个点上让它进来,但我的劲不开,它是进不来的,所以,见到要入的东西来了,我的劲就一定要开!
见入则开!
所以之前讲过,空,是空在自己身上,不是向外扒拉!
但不会开,你是空不了的!
现在的推手,都在说空,其实都是在躲,如果躲就是空的话,哪个拳没有空啊,怎么就是太极的东西了?
所以,真正的空,现在太难看见了!
所以,过去真正有功夫的老前辈,一搭手,人家手好像没动,你就不自觉的往前栽,就是你的劲掉进去了!
这样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太极功夫!
所以,拳论上才说:“一开一合,拳术尽矣”。
等你感觉你的劲向里掉,要失重,你本能的向回抽劲儿时,我的劲就像关门一样一合,就毫不费力的顺着你的抽劲把你送出去了!
你想出,我就合,帮帮你!
遇出则合!是劲儿的合,不是动作!
所以,出入开合,你看你没看见什么动作,人家就玩事儿了,你就完蛋了。
以后多找找这样的东西,看谁有,谁就是真正的太极功夫!
你说的这种现象,就是力气活儿的现象,我的力气和变化比你好,我就行,我的力气和变化不如你,我就不行!
所以说,这些跟真正的开合的性质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真正的太极功夫,是根本不和你比力气和变化的。
太乙老师的意思是:用脑子反应感觉别人劲的,就根本不是真正的“听劲儿”。
太乙老师要是没有体悟到,就根本说不出这些话来!
阶段不同,理解不同,都没错!
拳论摆了几百年了,谁都能看!
只是懂和不懂、真懂假懂的分别了!
太极之'中”
所谓中,不是中点,也不是中线,而是指寂然不思,万善未发。
而未发之中,有一昭然不昧的本体,这个本体就是中,就是太极。
98%的人认为是身体的中点和中线,还在每天练着所谓的守中、用中,如何躲开自己的中,如何去打别人的中等等。
其实根本不知道太极功夫所说的中是什么,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而这种“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东西在我们对太极拳的认识中太多了,所以太极功夫就成了现在这个鬼样子!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句话,是用人的“性情”来作比喻,说明“中”是什么!
喜怒哀乐是人的内性情,人人都有,但不在外面,在不遇事的平常状态下。
人的这些性情是不显于外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虽然不显,并不是没有,是人含于内的内性,这些内性都是应物(外)而发的,没事是不会体现的。
万事万物亦如人,皆有性,有什么样的性,就会显出什么样的形(喜怒哀乐皆有外显之象)。
为人者,先天性在神(出生前),后天性在气(出生后)。-----黄帝内经
练太极之“中”,即练阴阳混一、刚柔相济之“气性”。
像人的喜怒哀乐之性一样,此性含于内而不见,但不变,永远阴阳混一(如水之性,外柔而内刚),应物则显像于外(棚劲,如水之浮力,触物而自生),无论动作如何变化,此性永远不变,即为达到了“中定”!
守中即守其不变之性。
所以“中”,和身体的中心位置没什么关系!
所以太极之中又叫“虚中”,虚者,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性也!
而非是看的见摸的着的“形”之中!
所以,太极要至虚极,练神还虚,虚至虚灵!
练的就是虚性!守中即守一!
'中',就像“阴阳”一样,是一个大概念,而不是特指某一个东西,就如在“阴阳”这个大概念下,大小、长短、快慢、虚实、常变------太多了!
都是一对对具体的阴阳,但无论有多少对不同阴阳,易经告诉我们,阴阳的变化规律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叫“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这些阴阳变化的规律,就是太极拳的“规矩”,而不是现在人认为的动作的大小、高低、方向--!
中,也是一样的概念!!!
道本虚无,中即道体,
中者一也,守中即守一。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道行之,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是中,气是气,唯气得其中者谓之“中气”。
看看,多乱呀,这么多中的说法,谁明白呀!
所以,性有性的中,象有象的中,形有形的中,意有意的中----,都要搞清楚!
千万不要把“中”认为成一个东西!
更不是很多人说的“身体的中线”这种概念了!
守中用中,是一点没错的,只是现在的人不知传统文化的真实含义,把它误解成了“守住我身体的中线,而后对准别人的中线攻击”,这就“谬之千里”了!
太乙老师说的,就是“性中”,也即“中性内存”的高级层面了!
太极拳最终要的是这个东西!
后天观先天,云里雾里;先天观后天,一目了然!
别管那么多了,听听而已,别人再让你守住身体的中线,你知道是错的就行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先知道太极拳的“规矩”(阴阳的规律),然后遵循“规矩”踏踏实实的练拳就是了!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守中即守道!
太极功夫要用出来打人,就要有棚捋挤靠等八法,而这八法一定是万有归无后无中生的有,是引进落空之后的事,所以没有前面的万有归无(虚极而空),根本谈不上后面的八法(无中生有)。
丢者阴之过,顶者阳之过!
丢,不是丢手,而是丢劲。
顶,不是顶手,而是顶劲。
手断一样可以不丢劲,手没断一样可以是丢劲!
丢顶是言劲,而不是言形!
用则显其形不显其性,而其性不失是谓执中。
内气与内劲
太极拳要求松,就是把自己先练成水,那个水中之性,柔中之刚才能出来。不知我讲清楚没,大家讨论。
把那个球放在桌子上向下按,也会产生力量,那就是阳象阳性,刚中之刚,纯刚,就是力,刚柔相济就没有了,虽然也是力量,就不是我们要的阴阳相济的太极劲了。
现在推手中看到的基本都是这种力量,而不是太极劲。
今天我们先在概念上懂劲了,以后再慢慢在身体上懂劲。以后我们再慢慢聊,要弄清的东西还很多。
那发人呢——你把球按进水里一松手,你就知道什么是发劲了,是那个柔里的刚的忽然释放。水之内刚是可以把巨大的石头都冲走的。
练太极像学开车
(网友太乙:不干力气活, 不用肌肉之力)
不到练一定的程度,这两句话基本没人会相信,都认为是比喻而已,练到了,你才知道,是真的!
真正会放松的,一辈子膝盖都坏不了!
不懂自然运动规矩,一直在做违背规律的事,因此,受伤是正常的,不受伤反而不正常。
太乙老师咋老说的这么刨根儿啊!
其实,陈家的老祖宗最强调自然、自然,但现在的人已经不懂到底什么是“自然”了!天天跟自己较劲,不练坏才怪。
真正会松下肢的,下肢根本不着力,脚踏浮萍,轻灵圆活,膝盖想坏都难!
现在人膝盖出毛病,都在动作的形上找,其实真正的内涵不知道,外部动作姿势咋找都没用。
太极功夫这东西,没有真正的“明”师指点,基本都会掉沟里!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绝不是虚言。
但好东西不吸引眼球。
都是实修路上的风景,这个阶段而言,就挺好!
不要总拿最终阶段的标准去衡量,那就都别练了!
现在人总说“有意无意是真意”,所以上来就叫初学者什么都别想,那还能练啊!
老司机开车,开车的所有行为他可以什么都不想,眼睛看见什么情况,动作自动就完成了,不光不想开车的事,他还能和你聊大天呢,但他保证不会把车开错,在开车这件事上,他已经到了“有意无意是真意”的阶段了,没用脑子想,纯乎自
但一个正在学车的,教练就叫他什么也别想,开就行了,你听说过这样学车的吗?
这时候不但要有意,而且还必须认真的用心用意才行!
所以,别把东西放错了地方,那样越走越远!
就太极拳而言,我们都是在学车过程中的人,所以别总拿老司机的状态说话和判断,那样你就别学了,直接就出功夫了!
现在很多人上来就站无极桩,上来就要求什么都别想,站就行了,有几个站出东西了?基本属于胡闹!
无极状态是老司机的状态,没练到一定程度的,根本就不可能站无极桩!
无极状态是啥,你自己都不知道,身上也没有这个状态的感觉,你站在那了要守这个状态,守这个感觉,你都还没有,你怎么守啊?不是纯瞎站吗!
就像你刚学车,一个教练跟你说,你坐在车上,要找老司机的感觉,你找个看看。
拳理拳论都没说错,但说的都是老司机的行为和效果,不是正在学习中的人效仿的东西!
今天讲的只是一个道理:东西要分类,不能一勺烩!
康伟,陈式太极拳名家,太极理论研究专家,《太极观真》理论研学体系创始人,六式太极功法创编人,'全民太极'APP主讲导师,北京无极乾坤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
康伟老师习练太极拳40余年,深得太极功法之精要,并在多年太极拳术修炼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太极拳理论和太极运动养生机理,并融合《易经》、《黄帝内经》、《阴阳五行学》等传统文化及中医理论,创立了《太极观真》传统太极文化教学体系,成为用现代化教学模式进行传统太极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