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战例,中美两军两位最优秀连长弹尽粮绝后的指挥水平

阵地防御是军队作战中很重要的一环,有的阵地非常重要,可以影响整个战局,通常由最高指挥官下令固守,但是否能守不守得住,就要靠一线指挥员的指挥水平和战士的顽强,本文选了两个中美两军的连级战例,看看同样的固守命令下,同样是一个连,同样的地形,同样弹尽粮绝,两军的战果如何。
一:255.1米高地阻击战
1951年6月,由于后勤不济加雨季逼近,中国大部队开始向北撤退,美军4个军趁势反击,一时之间战线中部出现了缺口,这里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铁原,对美军来说,只要夺下这里,就可以卡住敌军西线的部队和物资的通道,但对中国军队来说这里是不能被卡住的喉咙,为了堵住这个25公里宽的缺口,三个步兵师奉命就地防御,坚持顶住美军反击,在铁原以南有一个小高地,是美军进入铁原的必经之路,高地由三个山头组成,东侧200高地坡度较平缓,树木很密集,南侧无名高地坡陡崖多,两个高地后面是一个高255.1米的高地,守卫这个高地的是郭恩志连长带领的8连,8连这时只有一挺重机枪,由于整个师都没几门炮,郭恩志并不能指望得到什么炮火支援,唯一的支援火力就是一门60毫米迫击炮,而美军则有强大的航空兵和炮兵支援,守住这个公路边的高地是很困难的,但坚守是一道死命令。
郭连长先向友军了解敌军的进攻特点,再观察地形,由于他兵力和武器都很有限,无法同时守住三个高地,他就要决定先守哪里,在和各排长研究之后,郭连长决定先守200高地,理由是如果他是攻击方,一定利用树木隐蔽先攻山坡平缓的200高地,再加上200高地最近公路,适合美军快速机动特遣队下车和坦克支援,打下200高地肯定从伸出的山梁攻击255.1米高地,于是他在200高地上布置了一个排,无名高地布置了一个排,255高地布置了一个排作为预备队,并立即组织部队挖工事,这支来自冀中的部队特别善于挖地道,用自己的长处克制敌军的短处,由于8连没有足够的弹药,郭连长特别指定神枪手射击美军炮兵观察观察员,减少了美军炮火的准确性。
6月5日天刚亮,远处烟尘滚滚,郭连长只让2排准备战斗,其他排不暴露火力,不出所料,美军1个加强团的快速机动特遣队就直接杀向200高地,首先来20轮的炮火准备,然后美军步兵冲了上来,冲到距阵地20米时,2排一起投手榴弹打退了美军,美军又攻了一次,发现有点难啃,于是转向悄无声息的无名高地,郭连长发现200高地突然沉寂,意识到敌人转攻无名高地去了,马上带着60毫米迫击炮和重机枪转移到无名高地,趁敌人还没上来,先和副连长突击开了场诸葛亮会,布置出一个很反常的阵地,重机枪不搞什么侧射,而是布置放在阵地中间,1个步兵班布置在重机枪两侧,2个步兵班埋伏在阵地前面两翼,然后和迫击炮手,重机枪手,和步兵班班长交待什么时候开火的信号。
美军很快攻了上来,一步步逼近无名高地上的主阵地,距离主阵地还有60多米,郭连长立即下令迫击炮开火,迫击炮手先瞄着美军战斗队形左边打了一发炮弹,又向美军战斗队形右边打了一发炮弹,再向美军战斗队形后方打了一发炮弹,在炮弹的驱赶下,美军士兵本能的向队形中间躲避,很快靠成一团,郭连长立即下令重机枪向美军战斗队形中间猛烈射击了150发子弹,密集的美军在重机枪的猛烈射击伤亡惨重,被迫分成左右两边,
埋伏在阵地前面两翼的两个步兵班班长正是等待这个时机,马上从旁边杀出,主阵地的步兵班也从阵地冲出,三面夹击美军,几乎将其全歼,打得美军晕头转向,实在搞不懂怎么进攻的反被进攻,剩余美军赶紧逃跑,郭连长立即下令“鸣金收兵”,全部退回防空洞里,防止敌人炮火报复,晚上,美军停止进攻,宿营休息,郭连长观察美军警戒不是很严,带着两个班长下山往敌营扔了一顿手榴弹后又退回了山上。
6月6日12时,1个连美军迂回到8连右翼,1个连美军迂回到8连左翼,形成严密包围,旁边207高地已经被美军攻下,8连的后方的通信补给完全中断,援兵在仅有的7门火炮支援下也无法突破美军坦克封锁线,8连弹药非常匮乏,全连只剩下1枚手雷和13发子弹,于是郭连长决心突围,他发现美军封锁虽然很紧,但主要注意防范援军和容易下山的地方,西面悬崖下面封锁不严,悬崖很高,正常人思维是没人会笨到跳悬崖,郭连长决定跳崖突围,半夜,8连所有人静悄悄地跳下悬崖,用仅有的弹药消灭了悬崖旁边斜坡上一个美军哨所,全部回到三营主阵地,不过仗还没打完,郭连长和8连在补充完弹药后,又继续回到255高地,继续打击美军,共坚守6天6夜,以伤亡16人杀伤八百人的战绩,全连获一等功,授予 " 钢铁连”称号,郭连长获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二:213米高地防御战
1951年8月1日,范佛里特中将在第八集团军最北方的战线上发现有一座大约213米高的山岭,山岭不到一千米长,非常陡,手榴弹能从山顶上一起滚到山脚。普通人至少要一小时才能爬到山顶,山顶上有5个小山包,最大山包是主峰,其他四个小山包向东延伸,山下有一条小溪,在美军的怀俄明线防线上看,这座一片褐色的山岭和周围绿油油的山岭明显不同,南坡就像是犁过的地一样,这是因为第24步兵师曾经攻占过这里,消耗在这里的各种炮弹,起码价值百万美元,所以这个山岭得名“百万美元”岭,这座山岭本来对美军来说没什么价值,而且还会造成一个突出部,所以美军攻占后放弃了,但战局发生了变化,随着防线的变化,这座山岭变得重要起来,如果对手占据了这里,就可以在美军眼皮底下集结兵力,并很好地观察美军的防线内的活动,为了打乱对手计划,并利用这座山岭控制对手后方的运输线,使其无法进攻,范佛里特中将决定让第24步兵师的5团3营占领并坚守这个山岭。
1951年8月2日,第24步兵师的5团3营I连和L连轻松的攻占了这座没有守军的山岭,然后K连就在8月3日21时前来换防,打头的是舍弗勒排长带领的2排31人,22时,2排所有都进入了东端的两个小山包,山很陡,进攻的唯一路线是顺顶线由东向西攻,舍弗勒在东侧山包布置了一挺机枪,指向山包之间,机枪旁布置两支自动步枪负责保护机枪,接着K连连长海特上尉也带着1排和3排向西部的两个山包上爬,他们稀稀的爬了整整一夜,到天亮时山下还有士兵,I连和L连见K连差不多到齐了,赶紧带着自己的武器下山了,海特连长看了一下山岭,发现I连和L连一整夜什么也没干,在山上没有构筑任何工事,只好赶紧催促士兵们挖工事,最东面还有一个最小的山包,海特上尉没有派人去设置警戒阵地,因为这个山包有点孤立,这正好给了对手机会。
黎明前,几发迫击炮弹落在阵地上,舍弗勒没有布置防御的最东面的山包出现了一挺机枪,和美军展开枪战,双方隔着不到50米的山包互相射了40分钟,因为山包的阻挡,双方谁都无法压制得了对方,但美军几乎打光了弹药,需要等待山下的民工把弹药送上来。海特连长认为守着几个孤立的山包不如在山顶保持一个严密的阵地,他下令散兵坑都挖紧挨着,顺着狭窄的山顶围着他成了一条细细的防线,连指挥所就在阵地中心,3门60毫米迫击炮就在连指挥所附近,同时指挥所旁还留了一个班作为预备队,第24步兵师为守卫这个山岭,调来了555野战炮兵营的两个105毫米榴弹炮连,两个155毫米榴弹炮连,另外还有两个107毫米迫击炮连,还在几英里外布置了3盏60英寸的探照灯,分别对着山头和云层,天一黑就提供照明,阵地周围还安置了照明地雷,然后下午到傍晚士兵们都在睡大觉,山下的韩国人则源源不断把弹药送上来,
8月4日,这天乌云密布,天一黑就开始下雨,一直到21时15分,突然,I连及L连之间的山谷中有两个照明地雷发出强烈亮光,离3营预备队只有几百码远,3营预备队开始射击,几分钟后最东面的山包的机枪向K连阵地猛射,同时一组人影向美军阵地中部爬过来,不过似乎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偏离了K连主阵地,爬向舍弗勒排长带领的2排,然后60多颗手榴弹飞向美军,不过山顶太窄,大多数手榴弹飞过山头滚下了山坡,但有一颗炸断了2排的电话线,美军在大雨中只能看见几英尺远,只好在风雨交加中不断射击和往下扔手榴弹,双方打了20分钟,进攻停止了,但各个方向向美军飞来的子弹并没有停下来,22时,对方枪炮声停了下来,整个山岭只剩下雷声滚滚,雨也越来越大,仿佛美军这个山岭已经被重重包围。
半小时后,进攻又开始了,一颗手榴弹落在2排机枪阵地上,下士坎思坦特和一等兵托巴斯在爆炸中受了重伤,哭喊着求救,班长德卡德让戴蒙德去接管机枪,结果又被手榴弹炸伤,德卡德只好自己来操纵机枪,祸不单行,机枪旁负责保护机枪的两名自动步枪手也被手榴弹炸伤,自动步枪和机枪都出了问题,2排自身的弹药和连部的弹药都让德卡德的机枪打光了,舍弗勒排长赶紧向海特连长求救,海特连长派出预备队的同时也让3排和2排交换机枪以恢复火力,1排把多余的子弹运给2排,并要求迫击炮猛轰山顶东端,雨也越来越大,美军探照灯射到云层反射下来,还有朦胧的照明弹象是雾中挂着的灯笼,一发接着一发把整个山岭照得发白,美军阵地北面,400至500码外至少有4挺重机枪,东侧也有一挺机枪,还有不少于40支步枪不断向美军射击,双方机枪的曳光弹在两山之间连接起来,几乎撞在一起,
虽然战斗激烈,海特中尉也没什么事可干,除了站在山顶上堑壕里上观察着这场火力战,他和日本人在太平洋上打了3年也没见过这么猛烈的战斗,剩下的工作就是不停打电话给3营戴维斯少校急需弹药,戴维斯一边保证马上送弹药,一边要求节约弹药,但山上的美军没听他的,继续保持火力强度,午夜1时,雨持续不断,打向美军阵地的火力也持续不断,海特上尉牵肠挂肚的弹药还是没有运上来,他又打电话去催,得到的回答是,搬运弹药的韩国人受到枪击全部跑光了,暂时不会有弹药运上来了,可能要等天亮把四散的人找回来才能运弹药上来了,各个排长汇报说弹药几乎已经用完了,海特上尉只好请求炮火轰击阵地周围保护,炮火持续到4时30分,光是107迫击炮就发射了2165发炮弹,好不容易坚持到天亮时,雨一停,K连还是没有等到弹药,就放弃阵地跑了,范佛里特中将的计划落空了,
三:结论
这两个战例我们看到郭连长在阵地布置上的巧妙,品字形防守即使失去一个高地依然还有缓冲之地,继续防守,反看海特连长的阵地布置就是一条线,只要冲被一点就防线崩溃,再看指挥,郭连长把战术发挥到极致,扬长避短,一反常态的兵器布置,伏击、诱杀、主动夜袭,这哪里是防守,简直就是在进攻,巧妙的协同发挥出最大战斗潜能,反看海特连长除了打电话求救没有其他事可干了(事实上这些工作是连军士长和炮兵观察员干的,不是连长干的),只求敌人靠不近就可以了,没弹药就跑了,反看郭连长没弹药就突围回去拿弹药再回来继续打,这两个战例的起因很相似,就是守住一个能影响全局的阵地,这么重要的任务当然要派最有能力的指挥官去担任,所以可以认为这两位连长都是高级指挥官心中最优秀的一线指挥官了,可以类推当时中美两军连级一线指挥员的指挥水平。
不过高级指挥官也差不多,美军几乎所有的一线师级指挥官都因指导不力被撤了职。名单看这里
阵亡、吓死、投降、撤职,1950-1951年悲摧的十多名美国将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