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口渴,《金匮》竟然总结了12法?!

中医书友会第1866期

I导读:“口渴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金匮要略》中论及口渴的条文达50余条,它不仅是后世治疗渴证之典范,而且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本文将《金匮要略》中治渴分为十二种方法,希望大家在治渴中有着更多的思路。

试论《金匮要略》治渴12法

作者/刘玉三、赵玲

口渴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金匮要略》中论及口渴的条文达50余条,它不仅是后世治疗渴证之典范,而且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笔者拟将其治疗大法概括为12个方面,试述如下。

一、益气生津,清热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肺胃热盛,津气两伤之口渴证。方用白虎加人参汤。

《痉湿暍病》篇第26条指出:“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暍是伤暑病,所谓“太阳中热”,是指感受暑热而引起的太阳证。盖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感受暑邪暑热熏蒸多致腠理开而汗出;汗出多而腠理空疏故其人恶寒;暑必发热、故其人发热暑热伤津故见口渴之证。

暑热内盛,气津两伤,故用白虎汤以清肺胃之热,加人参以益气生津,热解津回则渴止。正如《伤寒溯源集》中云:“暍乃暑热之邪,其气本热、不待入里,故中人即渴也……所以即用石膏以治时令暑热之邪,又加人参补汗出之表虚,添津液而治燥渴也。”

二、温补肾阳,化气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肾阳虚衰,气化失司之口渴证。方用肾气丸。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第3条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肾主水,肾阳的蒸腾气化作用,主宰着整个水液代谢过程。今肾阳虚衰,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气化以摄水,故见消渴而小便反多,治当温补肾阳为法。

肾气丸中以六味地黄丸补益肾阴,阴盛则阳长,阳有依附,不使外浮:用桂枝、附子温阳暖肾,补水中之火,鼓舞肾气,使其上可以蒸津以止渴,下可以气化以摄水。《医宗金鉴》认为:这种组方“是以阴中温养其阳,使肾阴摄水而不直趋下源,肾气上蒸,则能化生津液”而止渴。

三、咸寒润下,生津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阴虚燥热,渴欲饮水不止之证。方用文蛤散。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第6条云:“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肾阴衰弱,不能制约盛火之炎,心移热于肺,则肺燥阴伤,故渴欲饮水,但水入不能消其热、制其燥,而反为燥热所消,故致饮水不止。

文蛤散中用文蛤一味,其性味咸寒,可养阴润燥而导心热下行,则津生而渴止。正如《金匮玉函经》所云“其味咸冷,咸冷本于水,则可益水,其性润下,润下则可行水。合咸冷润下则可退火,治热证之渴饮不止,由肾水衰少,不能制盛火之炎燥而渴,今益水治火,一味而两得之。”

四、调和营卫,祛湿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水湿侵犯经脉,阻碍营卫的运行,气不化津之口渴证。方用芪芍桂酒汤。

《水气病》篇第28条云:“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宜芪芍桂酒汤主之。”此渴因湿热互郁,营卫俱病所致。

故以芪芍桂酒汤调和营卫,实卫祛湿,兼泄郁热。俾卫阳得实,营阴得益,湿热得清,其气得行,则水津得布而渴除。

五、行气活血,通阳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肝郁气滞血瘀之口渴证。方用旋覆花汤。

《五脏风寒积聚病》篇第7条云:“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热饮,旋覆花汤主之。”肝着之病,因气郁血滞,阳气痞结所致。热饮可使气机通利,胸阳暂得宣达,故发病前但见渴喜热饮。然而瘀结不去,病终不除,故用旋覆花汤行气活血,通阳散结使肝经气行血畅,阳气通而瘀血化则肝着可愈,其渴可止。

正如《金匮发微》所云:“肝着之病……胸中阳气不舒,故未病时引热以自救。旋覆花汤方,用葱十四茎以通阳而和肝,旋覆花三两以助肺,新绛以通络,而肝着愈矣。”

六、益气补脾,温肺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虚寒性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之证。方用《千金》生姜甘草汤。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云:“《千金》生姜甘草汤: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脾胃气虚水寒不运,不能化津上承,则肺叶枯痿,咽燥而渴,治当补脾温肺。方中参、草、枣补脾气,生津液;生姜辛散温通暖中宫以布津液。俾胃中津液灌溉于肺,则泽槁回枯不致肺热叶焦,而口渴自止。

七、化气利水,润燥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下寒上燥之口渴证。方用瓜蒌瞿麦丸。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第10条曰:“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瓜蒌瞿麦丸主之。”盖肾阳不足,不能化气于膀胱,所以小便不利;下焦真阳虚衰,不能蒸腾津液上潮于口,以致上焦燥热而渴,治当使肾阳振奋,气化有权。

如此既可使水道通利,又可蒸津上承,津蒸水降,则诸证自愈。

《医宗金鉴》云:其方“以薯蓣、花粉之润燥生津而苦渴自止;以茯苓、瞿麦之渗泄利水,而小便自利,更加炮附子宣通阳气,上蒸津液,下行水气……”

八、利尿发汗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气不化津,膀胱蓄水之口渴证。方用五苓散。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第4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第5条:“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两条虽均由停水引起,但证候略有不同。前者是表邪未解热不得泄,膀胱气化受阻,水停于下,津不输布以致口渴饮水;后者是先因膀胱气化失职水不下输,不仅下焦蓄水进而胃中也停水,津不上布而口渴饮水则拒而不纳故水入即吐。

由于二者在病机上是一致的,故用五苓散化气行水,表里分解,水去津布则渴止。正如《金匮要略心典》中云:“五苓散利其与热俱结之水………热除水去,渴当自止。”

九、利水化饮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胃有停饮,中阳受阻,津不上承之口渴证。方用茯苓泽泻汤。

《呕吐哕下利病》篇第18条云:“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此为胃有停饮,胃失和降则呕,饮阻气机,津不上承则口渴,渴饮水多,更助饮邪,如此则愈吐愈渴,愈饮愈吐,而成呕吐不止的胃反现象。

故用茯苓泽泻汤通阳化气,利水除饮。俾气化水行,则呕渴自止。正如《金匮要略浅注》所云:“今有挟水饮而病胃反,若吐已而渴,则水饮从吐而俱出矣;若吐未已而渴欲饮者,是旧饮不因其得吐而尽,而新水反因其渴饮而增,愈吐愈渴,愈饮愈吐,非从脾而求转输之法,其吐与渴,将何以宁,以茯苓泽泻汤主之。”

十、育阴利水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水热互结,郁热伤阴之口渴证。方用猪苓汤。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第13条云:“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本证病变在肺,肺热伤津,则渴欲饮水。肺伤则上源不清,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因而小便不利,水邪内停必与热邪互结,郁热则进而伤阴,故用猪苓汤利水除热,滋阴润燥而止渴。如《金匮要略浅注补》云:“此节猪苓汤证,是证发于肺经,肺主皮毛,而先病发热,是肺有热也。肺热不布,故渴欲饮水也。”

十一、内外兼治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百合病日久,阴虚内热较甚之口渴证。内服百合地黄汤,外用百合洗方。

《百合病》篇第6条云:“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百合病出现口渴,说明阴虚内热较甚,邪热留连肺胃,津液已伤。

此时仅服百合地黄汤则恐药力不够,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故采用内服、外洗并用之法。

在内服百合地黄汤的基础上,再配合百合洗方渍水洗身。因肺合皮毛,洗其外,亦可通其内,共奏清热养阴润燥之效,渴止矣。正如《张氏医通》所言:“其一月不解,百脉壅塞,津液不化而成渴者,故用百合洗之,则一身之脉皆得通畅而津液行,渴自止。”

十二、饮食调养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胃中津液受伤之口渴证。可用大麦粥或煮饼等。

《妇人妊娠病篇》第10条白术散方后注云:“若呕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妊娠呕吐,吐而损伤津,故见口渴,因此需食大麦粥以生津液。李时珍谓大麦具有”消渴除热、益气调中之功,意即此也。

另百合洗方方后注云:“洗已,食煮饼……”即当百合病日久出现口渴时,不但要服百合地黄汤,同时要配合百合洗方外洗。洗后还可食煮饼,只有内外兼治加食养,方可使余热得清津液得复,百合病愈而口渴止。这里的煮饼为小麦粉制成,能益气养阴可帮助其除热止渴。

(0)

相关推荐

  • 滋肺化源消水肿

    王与贤老中医在临床上应用滋肺化源法治愈了大量的水肿病人,取得了意外的疗效.究其机理,他认为肺为华盖,统摄一身之气,又为水之上源.如果肺津亏耗,不仅影响肺的宣降,更会导致肺虚不能化气从而使津液气化失常, ...

  • 治疗口渴,《金匮》总结了12法!

    试论<金匮要略>治渴12法 口渴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金匮要略>中论及口渴的条文达50余条,它不仅是后世治疗渴证之典范,而且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笔者拟将其治疗大法概括 ...

  • 关于口渴,《金匮》有这12种治法

    试论<金匮要略>治渴12法 作者/刘玉三.赵玲 口渴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金匮要略>中论及口渴的条文达50余条,它不仅是后世治疗渴证之典范,而且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笔 ...

  • 《金匮悬解》——四诊之法

    脏腑经络三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病有新旧,治有先后,此定法也. 1 此是先救新病还是先治旧疾之先后顺序.先治卒病,后治痼疾. 脏腑经络四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 ...

  • 改良泽泻汤治疗顽固性眩晕泽泻汤出自《金匮...

    改良泽泻汤治疗顽固性眩晕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由泽泻.白术两味药物组成,比例为泽泻五份白术二份,主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冒,头目昏眩,舌苔白腻,脉弦滑.现代研究证实,泽泻汤对于 ...

  • 《金匮悬解》——痰饮辨证与治疗大纲

    痰饮八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悸,必有伏饮. 1 膈上病痰,肺气壅满,喘满咳吐:发则寒热者,此是肺气失敛,营泄则发热,营为卫之根,卫虚则恶寒.太阳之经,行身之背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金匮:治疗皮肤病的思路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金匮要略>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我们在前头虚劳篇里头谈到的大黄蟅虫丸,它 ...

  • 《宋柏杉·直击临床讲金匮》第11、12讲

    作者 宋柏杉 (11)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臓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臓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 下面我们进入第十一节的学 ...

  • 金匮赤丸治疗癌性腹水1例 – 经方派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最近比较火.究其原因,来源于中国古代,但近现代在中国用的少,日本用的比较多的东西,从日本流回中国时,让国人觉得有些熟悉.又有陌生感,仅凭字面又可大致理解,因此 ...

  • 《金匮悬解》李可老中医——治疗癫痫医案

    附二,李可老中医,破格救心汤医案.选自<捍卫阳气不生病>,纪念一代大医李可. 河南一个40多岁的妇女,有个男孩,13岁,生下来后由于脑部受伤,诱发癫痫,严重的时候一天三十多次,折腾的孩子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