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人生并不完美,不如用旷达拥抱逆境

但愿人长久 王菲 - 闲情听茶“琴心茶韵”

01 跌宕起伏的人生
嘉佑二年,苏轼考取了当时国家考试的第二名,也就是进士。
其实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委屈,因为其实他是那一年的第一名。
当时科举考试所采取的是盲审制度,即考生答完卷之后,是不能直接交给考官审批的。
因为担心会认出字迹来,从而徇私舞弊。
所以在考完试之后,先交给负责誊抄的考官誊抄一遍,然后再交给负责批阅的考官批阅。
有趣的是,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这篇文章后,误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而为了避嫌,于是只给了个第二名。
就这样,原本可以得第一的苏轼,最后却只得了个第二名。
可是这背后还有一个很了不起的故事,欧阳修后来打开了考卷,发现这个考生是一位来自四川的年轻人,叫苏轼。
便连夜去见宋仁宗,立刻高度赞扬了苏轼的文笔,并评价他“将来会是国家的将相之才”。
但仁宗当时的年纪也已经很大了,不久后便是宋神宗即位,大力推行变法。
所以后来苏轼到他中年的时候,不但没有像欧阳修预言一样,成为宰相之才。
反而一直落难、一直被政治上打压,甚至被贬入狱。
这时候,太后听说苏轼被关在监牢,便向宋神宗说“当年宋仁宗在的时候,欧阳修曾经觐见他说这个人将来是宰相之才”这句话救了苏轼。

所以我觉得苏轼背后有很多的故事,有人在陷害他,也有人要保护他。
也许他也没有想到,一个太后,最后会讲这句话,反而救了他一条命。
02 真性情的典范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在春天,我们如果看到花褪色了,凋零了,总觉得是件悲哀的事情。
可是苏轼每次看到生命中比较悲哀、感伤的那一面时,也会看到新生的那一面。
比如花都落了,落了满地都是,可是你看到枝头上,你不要悲哀,因为果实又结成了。
他会看到生命中一个赋有变化的东西。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非常有画面感的一句诗,站在一个丘陵上,看到绿色的小溪小河流绕着人家。
但春天的时候杨花一直在飞,枝上已被吹得越来越少,这又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可是他又提醒你,这些每一个棉絮飘到任何地方,就会长成新的植物、新的生命。
虽然“枝上柳绵吹又少”,可是你不要悲哀,因为“天涯何处无芳草”。
此刻苏轼听到墙里面有少女的笑声,正在荡秋千,他觉得春天这么美好,
这些少女一定也长得很漂亮,可是他看不到,因为有一个高墙。
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苏轼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中国的文人一直不敢有真性情的潇洒。
比如清末文人王闿运在谈论这首词时,评价“此则逸思”,就是不够真情,太飘逸。
一个文人是要有很规矩的部分的,怎么可以偷听墙内女子的笑声?
然后还“多情却被无情恼”非文人所意,为人不可以这样子。
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苏轼后来其实被很多人打压,是因为他身上有太多很潇洒的文人的部分。
他敢爱敢恨,他觉得一个美的东西时,就会忍不住想要歌颂,可是“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句话不止那些少女误解了他,甚至后来很多谈论苏轼的文学评论也可能误解了他。
因为我们觉得“多情”就是“逸思”,做人最好规矩一点。
那这些东西虽然觉得很美,可是不敢讲,因为觉得那是“非文人所宜”。
所以我一直觉得也许我们在苏轼的身上可以做更多一点点的翻案。
如今我们会觉得人性上怎么样能够更自由?能够更解放自我?至少在真假之间,坚持更多一点的真性情。
那苏轼所有的多情并没有犯罪,是因为青春的美好,使他愿意去歌颂生命。
所以我还是觉得蝶恋花是中国的文学里歌颂青春非常动人的一首词。
03 活出自己 

水调歌头(节选)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文学史上的苏轼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开阔的个性,树立起自己的生命典范的。
这个生命典范让你知道其实文学重要的是活出自己。
活出自己这件事情变成这么重要,它不是一种形式。这首词是他在中秋节写给弟弟的,十分有趣。
其中出现的大都是完全自在的东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李白的诗里也经常出现这些元素,可是苏轼没有李白那么孤傲,他很温暖,非常温暖。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或许觉得自己是天上的仙,要回到天上去。
人世与天上可以这样转换,给人以自由、随意的感觉。
接下来,他从月光的角度去描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光穿过了红色的楼阁,照进了有描画的窗户,照在失眠的苏轼身上。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他在调侃明月吧?说你不应对人有所憎恨呐,为什么会在人们分别时圆满呢?
对于生命的无常,你根本无从了解,这个时候他带出了最直接的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代直接触碰了生命的无常性,他们不避讳这个话题,可是也不因此而悲哀。
对于生命“空”的状态、无常的状态,苏轼直接去写,完全不做任何的修饰。
我们今天也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可是到结尾,他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还是有愿望,他不会因为无常而变得沮丧、绝望,苏轼建立了北宋另外一种开阔、另外一种豁达。
苏轼所创造的文学风格几乎是一扫唐代贵游文学的风气。
“贵游文学”的意思是说,从六朝以后一直到李白。
基本上都在追求比较贵族气的豪迈、华丽,追求大气、挥霍的美学感觉。
可是到苏轼的时候,我们看到他真正建立了宋代词风中的平实。
读到“明月几时有”,你会觉得苏轼最大的特征是他总可以把世俗的语言非常直接地放入作品中。
比如“人生如梦”,比如“多情应笑我”。
如果要讲复杂和丰富,在中国的文学创作上,很少有人比得上苏东坡。
他可以豪迈,可以深情,可以喜气,可以忧伤。
如果完全从美学角度来讲,苏轼的成就大概是最高的。
我们从小就在读苏轼的诗句。
可是在你的后来的人生里,他的某个句子会忽然冒出来。成为你的千古绝唱,因为那个句子里承载了人最深的情感。
如果我们的文化里少了苏东坡,也就少了动人的情感。
编辑 :ruy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