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亚亚(86):家的对白
大家看没看湖南卫视的《我家那小子》?这是一档综艺节目,里面讲的是四个明星与他们的妈妈沟通交流的事情。四个妈妈被请到电视台的演播室,看着孩子的独居生活,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这个节目很有意思,让人笑得合不扰嘴。
第一个明星是钱枫。他原来是个非常帅的演员,但后来却渐渐变得胖了。他的妈妈说:“我害怕他饿着。”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这一点我十分清楚,每次回西安红旗奶奶总是狂塞我(此处表情是痛并快乐着)。结果呢?钱枫就胖了十斤。
第二个明星是武艺。因为妈妈在国外陪弟弟读书,他就一个人住在北京。他不会做饭,每天都吃外卖,以至于身体都不健康了。他的妈妈离得远,平时联系又不多,对他的关心显然是不够的。
第三个明星是陈学冬。他从小胃就不好,所以经常去看中医。他也不吃热饭,他的大姨住得远,也不多问,所以有很多情况都不知道。
第四个明星是朱雨辰。朱雨辰的妈妈管他管得非常严,表面上看十分清楚儿子的一切,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他。当妈妈的管得太多了,应该给儿子一些自我的空间。
这些家长们注重的无非是吃的、住的,看似很关心、很在意,却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少了沟通、交流和理解。这让我想到了这几天正在看的一本书《傅雷家书》。当年傅聪远渡重洋在波兰学习钢琴,傅雷为了教育好孩子,在一封封家书里说的话却不止这些。
先来认识一下傅雷和傅聪。傅雷是一名翻译家、作家。他的妻子叫朱梅馥,与他是青梅竹马的一对。他们拥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叫傅聪,二儿子叫傅敏。傅雷在文革初期被划为右派,后在家中服毒自杀了。傅聪二十多岁到波兰留学,再转到英国,经过自己不断努力成为了一位闻名世界的大音乐家,被誉为“钢琴诗人”。在傅聪的成长过程中,傅雷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从那些家信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首先,傅雷是十分爱傅聪的。家信的开头,傅雷总以“亲爱的孩子”称呼傅聪。在信中傅雷也总是提醒他“注意身体、不可能过度疲劳”等话。
其次,傅雷的家信也少不了教育。下面是我摘抄的傅雷的原话:“1960年11月13日,但愿你脾气好,万万不要像我,要以我的坏脾气作为你的警戒。1960年11月26日晚: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上面的文字中包含着关爱,也包含着期望。傅聪就是在这样的耐心和细致的教育中,一步一步成为大音乐家的。
再次,傅雷经常给傅聪寄去一些物品,但很少是穿用的物品,大部分是书籍。从祖国寄去的物品饱含着思念,也传递着力量。
相比明星家长的教育方式,我更赞赏傅雷的教育方式。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吃穿住用之类的,难到二十几岁、三十多岁的人还需要父母帮助考虑这些吗?那他们也太不成熟了。最重要的东西,应该是心与心的沟通,是让孩子思想和情感的独立。(作于2018年7月)
小作者简介:亚亚,爱美食,爱思考,有梦想的快乐女生。
亚亚爸爸的话:将一档明星真人秀节目与傅雷家书放到一起讨论,实在有些让人感到突兀,但没有办法,这就是现实的一个侧影。好在这种对比不是无聊无益的,尤其对于成长在“抖音”娱乐环境中的孩子而言。相比于看《我家那小子》,读《傅雷家书》并不轻松,其中有很多音乐专业术语,也有很多絮絮叨叨的“废话”,还有很多只有成年人才能深刻体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更难为人的还有那远去的陌生的时代背景。亚亚努力去理解去感悟,终成了一篇这样的《家的对白》,还是下了一翻功夫的。于此说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对照傅雷我真的感到十分惭愧和压力巨大。一位学养如此高深的大家,不管工作有多忙多累,仍坚持不厌其烦地叮咛儿子的学习生活,指引儿子的成长发展,其中的用情之深已非常人父母所能企及。何为“呕心沥血”也不过如此了。为人父母的言传身教,傅雷是彻底做到了。他不只让傅聪吃饱穿暖,给予傅聪知识,激发傅聪的才能,更一路陪伴和指引傅聪拥有独立而伟大的人格。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延续,推而广之、说到大处则是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这便是傅雷的赤子情怀,纯洁而有力。“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