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5岁服装设计师 --- 最常见的7个误区

(这是F先生第 148 篇原创文章)

很多学生和设计师毕业后的几年往往水土不服,做什么都不顺,还认为是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把创新与个人喜好作为关键的考虑因素,这些习惯与误区会影响设计的方向,最终做出低质的、不受人待见的衣服。

所以,我总结整理了一定要避免的这7个误区:

误区1设计即艺术!

误区之一就是将两种类似的职业混为一谈。

如果你认为设计就是艺术,但从学科上来说,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的。

设计更应该与“商业”关联,而不是“艺术”。

其实将这两种职业混为一谈也情有可原。

艺术与设计都离不开洞察力,通常表现为表象,事实确实如此。每个人也许都同意---艺术具有探索性洞察力。

无论是梵高对艺术的突破,塞尚的重塑,还是马蒂斯的再构,所有的艺术都在探索可能的一切。

---几乎所有国内的院校把设计系放到艺术院校里,而不是商学院。

我不是说这样不好,我仅仅想说明的是,探索并不是设计首要的考虑因素。

一个设计是不是创新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或是有趣的,这可能没有多大意义,它仅仅需要有效实用即可。

所以我奉劝在校的学生,特别是初入服装设计师大门的童鞋们:服装设计和艺术领域虽然有时会重合,但在多数情况下,它们是不同的。

所以又会导致一个问题:重设计,轻工艺。

现在仍然很多服装设计师认为自己是搞艺术的,只着力于作品的设计,而忽视裁剪、工艺的制作。这样的错误想法导致他们不懂工业制版及工艺流程。

由于设计缺乏服装工艺基础,做出的成衣与设计构思相差很远,如空中楼阁,缺少实际,这样的设计师不会有多大发展的。

误区2过于追求创意!

有关服装设计存在已久的一个误区当属创意,这和第1个误区简直是亲兄弟。

但很难说天才般的想法多久才会出现一次。

期待每天都有天才般的想法或将职业依赖于此想法是很不明智的。

相反,你应该首先了解穿你衣服的人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需求。

只有深入地了解消费者和市场环境,你才有可能做出适合市场的设计。切忌过分的追求创新,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大部分普通人不会因为你的创意有多好买你的衣服。

大部分设计师,只要出来工作了几年,就把自己看成很了不起了。

可他们大多数却意识不到设计灵感运用上存在的问题,即使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创造出一点“自己的东西”也很难被企业认可。

其根本原因是缺少设计知识与经验,对于设计灵感的运用不懂得融会贯通到设计构思,设计师就算很有潜力也无法突破。

也许创意不存在,因为想出来的创意前辈已经创造了,他们的经验就在这里。

否则,为什么一直会流行复古?

误区3与众不同就是好!

你的重点绝不是设计的有多与众不同。虽然很多很特别的原创设计,外界的评价非常不错。

但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走这条路,因为这条路并不宽敞,也因为条条大路其实都通罗马。

在制定设计开发策略时,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它是否能对应上穿着的消费者。而新锐设计师们偏爱于打破前辈的传统,建立属于自己的全新方式。

其实很多“独立设计师”的衣服卖的:并不好。

一些不太成熟的“设计师品牌”,因为不做市场调研,不研究消费者,只凭设计师自己拍脑袋设计。产品调性不统一,容易盲从流行而大变样,顾客没有太多忠诚度。

经常听到初入职场的新手设计师宣称:“我要突破设计的界限!”我想问:你有多少基础,你有多少实战经验?

大展拳脚的渴望是可以理解的,但你要记住,设计师好比裁缝。你的目标应当为放大品牌、组织、产品的特点,而不是想当然搞创意。

误区4必须寻找灵感!

如果我说:做商业服装设计不需要灵感,你也许不太认同,因为你多次受到灵感的激发。

或许在某一时刻你确实感到体内有一股灵感在流动,你所做的每一步都顺其自然,创作更是一气呵成。

而灵感的问题在于它的随机性,它让你把希望寄托于你没办法控制的地方。这些虚幻的东西你也许抓不住,也并不总是能和你要做的设计紧密结合。

如果你非要等灵感来了再去设计,也许适合你的是自己的画室,而不是设计部。

误区5设计师比顾客高级!

说起如何看你的设计,消费者可能和你的角度完全不同。

其实你不应该惊讶,因为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性的东西,普通人没有多少概念。而随着设计重要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服装设计师这个队伍。你们将所学的东西发挥得淋漓尽致,却还是不够。

而你们设计师要明白,你所扮演的角色要找和普通人相通的地方。

比如你把自己当做一个游客,你丰富的常识能够帮你完成旅行,但不要误以为自己就是当地人。

你和顾客之间最良好的关系,应当是双方平等直接的交流,能够吸取她们给你的建议和意见,而不是因为你是设计师就高高在上,觉得你更有品味,更有专业见解而不顾其它。

设计师也是普通人,你也一样。

误区6我喜欢就行了!

“我喜欢”是设计中是很危险的字眼,无论从谁的口中说出都一样。

对专业服装设计师而言,这样说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你要把自己从工作中抽离出来,即使注入情感,也要记得你不是受众。

我建议你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你可以把自己放在穿着者的位置,试着了解她们的感受。

这可能包括看市场,看看那个环境的顾客都在挑选什么。

或者,你可以去别的品牌或店铺花钱买一些衣服,感受在那里购物的感觉,感受如果你是顾客,你有什么样的需求。

如果你能够像顾客一样感受、体验,那你一定会比更多没有这样的设计师优秀!

误区7拿奖的设计师更牛X!

恕我直言,已过去了20年,如今“XX十佳服装设计师、XX大赛获奖设计师”这几个字已经不再能代表什么了。

随着服装设计环境的不断发展,任何想要获奖的人如今都可以“赢得”一枚奖章。

颁奖活动的组织者们似乎在做一种愈发兴隆的生意。

为了扩大参与积极性,组织者每年都会绞尽脑汁设置一些新的奖项。

虽然很多学生和设计师,都承认大多数奖项没有任何意义,但却不能阻止他们追求奖项的脚步。

奖项可以作为有用的宣传工具,也是一种对你引以为傲的经历进行赞美的方式。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获奖,这些奖项的价值就会令人心生质疑。

就像现在遍地的“男神女神”,称号早已变的毫无分量和价值。

很多默默无闻的设计师,却是市场经验和管理经验非常丰富的。他们也许没有“混”个十佳或是某某杯大赛奖,所做的却是一直被顾客和市场认可的实际工作,他们依然有着丰厚的收入回报和行业内的好名声。

拿奖或不拿奖其实不重要。

一切在于你自己,有没有真材实料。

总结:

一些学生和设计师毕业后的几年往往水土不服,做什么都不顺,还是认为是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把创新与个人喜好作为关键的考虑因素,这些习惯与误区会影响设计的方向,最终做出低质的、不受人待见的衣服。

所以,我建议你:

首先了解穿你衣服的人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需求。 升华 这个需求才是你要做的。

也不要等所谓的“灵感”,马上去做,状态是做出来的,因为公司是产生效益的地方。

你也要明白,你不是高高在上的。因为,设计师也是 普通人 。

所以,你可以把自己放在穿着者的位置,试着 了解 她们的感受。

最后,拿奖或不拿奖其实不重要。

一切在于你自己,有没有 真材实料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