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救子的故事存在漏洞,如果细想一下,它是违背常理的

历史故事总是充满了趣味和哲理,但历史发生在很久以前,无人能亲自证明一切,只能以史料作为借鉴。司马迁写的《史记》中,有一个“陶朱公救子”的故事,虽然故事情节曲折令人回味无穷,仔细推敲一下却漏洞百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司马迁《史记》中,曾经记载了“陶朱公救子”的故事,陶朱公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谋臣范蠡。范蠡曾帮助越王勾践称霸天下,后弃官而去成为富商。然而天下之事不可预料,范蠡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听到了自己二儿子被楚王囚禁的消息。为此,陶朱公心急如焚,商量着让小儿子带金子前去赎人。

大儿子听到父亲让三弟营救二弟,心中顿时不满,于是吵闹着要去亲自营救二弟,范蠡也没办法只能依他,但范蠡却明白,大儿子此去必然会让二儿子葬身于他乡。果不其然,大儿子首先找到了楚王的宠臣庄生,并将所有钱财都交给对方。庄生“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便劝说天有异象,楚王应该大赦天下,楚王觉得有理,随即宣布要将所有囚犯都释放。

此事传到大儿子的耳朵中,他认为楚王既然要大赦天下,二弟自然也会出狱,如此一来,便与庄生毫无瓜葛。思来想去,大儿子居然再次登门向庄生索要钱财,气得庄生只能再次向楚王进谗,最后指使楚王杀害了陶朱公的二儿子。

在故事中,陶朱公似乎已经被神化,他的预见性眼光的确令人钦佩,但是如果我们能仔细品读的话,也会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漏洞,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在故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当属庄生无疑,他的手中似乎掌握着很大的权力,能够决定陶朱公儿子的生死。与此同时,司马迁刻意将庄生包装为一个廉洁的名人,称他收下金子的目的,只是为了不让陶朱公儿子存在心理负担,事成之后必然会将收受的贿赂全部返还。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似乎并没有看到,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贪污受贿进谗的贪官;一个因没有吃到嘴边肥肉而恼羞成怒的小人。如果按照人之常情来看,即使陶朱公的大儿子言而无信,但作为陶朱公的朋友,庄生“不看僧面看佛面”,起码不会再次将他的儿子送入险境,故此来看,庄生与范蠡之间的交情并不深厚,或者说二人之间的“友谊”很可能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之上的。

庄生固然有问题,但范蠡的问题似乎更大,毕竟他的表现极为反常。故事中的范蠡似乎很有远见性,知道大儿子根本救不出自己的二儿子,所以才提前准备葬礼。然而世界上没有不爱儿子的父亲,既然范蠡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结果,为何非要让大儿子前去营救呢?从常理上而言,他的举动似乎十分反常,更何况范蠡绝非普通人,难道他只是拗不过大儿子的脾气?这似乎完全不可能。退一万步讲,如果将我们换作是陶朱公范蠡,我们也必然会叮嘱儿子不要吝惜钱财,而不是等儿子走后自作聪明的办葬礼。

最后我们谈谈陶朱公的大儿子,在故事中,陶朱公的大儿子似乎显得相当愚笨,他不辨是非,亲手葬送了二弟的性命。但从客观角度而言,即使是情商极低之人也不会做出如此蠢笨之事,求人办事必然要送去礼物,他成长在豪门之家,不可能不懂得其中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即使陶朱公的大儿子果真如蠢猪笨牛一般,他起码也会等到二弟被释放出来才会登门讨账,而不是在未见到弟弟之前就迫不及待的索要钱财。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陶朱公救子”的故事实在是漏洞百出,司马迁在撰写历史时并未对其加以仔细考证。谈到这里,小编的奉劝诸位,读书的确可以使人耳聪目明,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之时仍需要带着质疑与审视的眼光。

参考资料:《史记》中华书局出版 司马迁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

  • 历史上的黄金 | 先秦两汉黄金那些事儿(之二)

    温馨提示 本文约2650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愿您能为历史上的黄金故事,会心一笑. 刺客的酬金 刺客是一个古来有之的职业,史记中还单独为五位著名刺客合列了一传,是为<史记·刺客列传>.我知 ...

  • 范蠡晚年,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定死罪。...

    范蠡晚年,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定死罪.范蠡深思熟虑后,决定让小儿子去救人,不料大儿子竟"以死相逼",范蠡无奈,预言:你若去,你弟弟必死...... 事情是这样的,<智囊全集 ...

  • 范蠡救子的故事:大儿子因贪财而丢掉弟弟性命

    <史记>原文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 ...

  • 雨天读史,“穷养男儿”的观点真是荒唐

    " '穷养'的陶老大,终于把弟弟陶老二给断送了.--重读<史记>陶朱公的故事" 今天重新读到<史记>中很有名的那个关于陶朱公的故事.就是大儿子把二儿子送上不 ...

  • 范蠡救子

    (来源网络) 越王勾践灭吴之后,范蠡趁摆庆功宴当晚,悄悄带走了西施,隐居陶县.二人生活多年,育有3子.一日,闲坐在家的范蠡,突然收到了二儿子在楚国即将被斩的消息,西施泣不成声,范蠡忙道:"快 ...

  • 黄金千两救不了儿子性命?范蠡丧子悲剧背后的权谋和道德

    韩非子曾有一句极其深刻的名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一个平等而稳定的社会秩序应该是高于一切的,哪怕是王子犯法,也当与庶民同罪.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文人们总是靠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 ...

  • 紫砂传说故事之陶朱公“创陶”

    2019-07-02 23:06 最早记录紫砂的文字出现在宋代文人的诗篇之中,把紫砂做成茶饮器具,用来鉴赏把玩的记录最早见于明代历史典籍.可是关于紫砂陶的起源传说却可以追溯到两千四百年前,民间普遍认为 ...

  • 【地名故事】上谢村与陶朱公有关

    上谢村与陶朱公有关 兰溪市上华街道石港塘行政村上谢自然村发现陶朱公遗址. 据<兰江导报>: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后人尊称"商圣&q ...

  • 范蠡:《陶朱公商经十八法》

    导读: 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他的师傅是文子,文子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过.先带大家了解下,老子(李耳)有两个 ...

  • 潘星录楷书《陶朱公三致千金遗训》立轴

    潘星录楷书《陶朱公三致千金遗训》立轴

  • 范蠡《陶朱公生意经》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价格要定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费用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货物要百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货价减: 钱财要明慎 ...

  • 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因过失杀人被判死刑,...

    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因过失杀人被判死刑,他想派挥霍成性的小儿子带着大量钱财前去营救,却被善于持家的大儿子拦住,要替老小前去.陶朱公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不料却害死了二儿子! 消息传来后,陶朱公不哭反笑:& ...

  • 走进上华街道石港塘村:上谢自然村发现陶朱公遗址

    走进上华街道石港塘村:上谢自然村发现陶朱公遗址 石港塘村位于上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00米,村民委员会驻石港塘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区域面积1.62平方公里,耕地1497.7亩,养殖水面176亩.辖 ...

  • ​陶朱公致富《十二戒》

    ​陶朱公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 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 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 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五字商训: 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

  • 财物何用:陶朱公的儿子们

    钱重要还是人重要?这个问题恐怕见仁见智. 换一个问题:钱重不重要? 2009年,有一部风靡一时的电视剧<蜗居>,剧中人都面临着形形色色各种选择,也因着这些选择而导致了不同的命运.若论谁最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