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旭 | 最佳的生活方式
最佳的生活方式
文|孙光旭
题记:
我们,相爱或者死亡。
最近在朋友圈里读到一篇关于最佳的生活方式的文章,除了运动节食之外,文章还提到一条是:每天和六岁以下的孩子相处一个小时。
有点奇怪的论断,心中颇感疑惑。
仔细想来,我不是每天都和五岁的女儿在一起吗?信手掂来,回顾和她在一起相处的情景,似乎朋友圈里的文章也颇有道理。
(一)她对朋友的理解
“有东西都要分享。”这是女儿图图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每次从幼儿园接她回来,妈妈一边整理她的书包,一边听着她不停地唠叨着。“我和韩朝哲是好朋友,我把苹果给他吃。“老师今天批评刘如啦,她哭啦!”图图给予她的朋友无限的同情。
“姐姐是我最好的朋友。”这是图图的判断。每次和周末回家的姐姐的团聚,成了图图的节日。听到姐姐的声音,她赶忙呼喊妈妈快开门。“姐姐,你可回来了。”拥抱一阵子后,图图爬上橱柜,拿出好吃的送到姐姐的面前,不停的催促姐姐赶快吃下去。
“都要做个好朋友。”图图经常训诫我们夫妻。有时候,我们说话讨论的声音太大,图图便在旁边不断的警告着。“大家都要做个好朋友。”我们一边笑着一边应答着。
(二)她的怜悯之情
我家居方丈,厨房简陋。时常有老鼠光顾。有一次,我和妻念叨着最近要买个夹子或鼠药之类,以便教训一下刚刚咬坏我家筛子的老鼠。晚上,当我把食物收起准备放到冰箱的时候,图图拦住说:“爸爸,把这个馒头放到地上吧?”“咋啦?”“给老鼠留着吃。不然,老鼠饿了怎么办?”……我和图图一起把她吃剩的食物掰掉一些,放到墙角里去。图图满足地笑着。
春日的午后,我骑车驮着图图到公园去。“爸爸,快停下来!”图图下车径直向路中央奔去,在一只死去的小鸟身边蹲下来。
“爸爸,小鸟死了木有?”“爸爸,地上有血呀!”……我用十秒的时间把她从马路中央抱过来,女儿不停地向我询问着,完全不顾我的余悸未定。她要求我把小鸟拿过来,放到路边的花池里,“别把小鸟轧坏啦!”她在车子后面反复的念叨着,因为,路上还有车来车往……
(三)她的爱和悲伤
女儿黏人,也越来越淘了。最让爸爸妈妈头疼的是她吃饭的节奏。每一次,饭菜上来,呼呼地吃上几口,便东张西望地继续玩她的玩具,或者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或者不停地说话,笑着,闹着。完全没有要自己把“任务”积极完成的意思。有一天,我多次批评,毫无结果。“图图,你再不吃,饿死你!”我大声呵斥。
“真的吗?”“爸爸,你要饿死我?”图图停下来,迷惑地望着我。
“是哩,你不听话,不吃饭就饿死算了。”我转过头去,并不看她。
“爸爸,饿死我你就没有女儿啦!”图图把脸转过来,仰面问道。
……我依旧不做声。
“你没有女儿,你老了,就没有人养活你啦?爸爸。”她大声哭起来,她的小小的身子蜷缩成一团,双手捂着脸,眼泪从小手指间流出来。
我一把揽过她,我的眼泪盈满了眼眶。多么不堪的一个父亲……
细数和女儿相处的点点滴滴,我和女儿每一次的拥抱,就是最真的生活,我和女儿的一时的分别,便开始最真的想念。她的一举一动,她的一笑一闹,无不充溢着生命的真善美,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所以,和孩子在一起,难道不就是最佳的一种生活方式吗?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孙光旭,男,1974年8月生。1992年发表第一篇诗歌。1997年毕业于许昌师专美术系。2001年合著诗集《追逐青春的日子》,在《散文百家》《星星诗刊》等发表散文、诗歌几十篇首。诗歌《茶韵》入选《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年鉴》。现为邓州市新闻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