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清朝的作文参考书,被我们浪费了
我们到底该怎么学习古文观止
我们到底该怎样学习古文观止,仅仅是掌握一些文言文技巧吗?
《古文观止》之所以流行,不是说在民间受欢迎,而是它符合科举时代的应试写作之道。要论受欢迎的程度,古文观止远不及子不语、聊斋、阅微草堂笔记、三国、水浒、西游、红楼梦等书。因为前者没什么故事性,看起来枯燥,但为什么还是读书人人手一本古文观止呢?答曰:有利于考试。古文观止的编者就是以科举作文为标准,来选择文章的。
且不说起承转合这些个八股文技巧哈,暂且用现在的写作标准来衡量吧,以方便我们现代人的理解,古文观止里的文章更符合作文的路子,几乎每篇文章都夹叙夹议,主旨鲜明,入题快,有金句,篇幅短,句式齐,改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到精彩所在,例如岳阳楼记,简直就是标准的优秀作文路子,三五两句入题,“嘱予作文以记之”,然后概括性地展开一阴一晴两幅画面,又为两幅画面标配一喜一忧两种情绪,画面好看,情绪也扯得上关系,接下来,绝不留恋于画面,迅速推出鸡汤金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什么忧后什么乐,哎呀,诺大一个洞庭湖,浩浩荡荡,就是奔着这四句话来的。
此类作文,改卷老师看得明白,又不费时,而且用金句适当地提一下神,好,就高分了。岳阳楼记虽不是应试作文,但合这个路子。其实仔细想想,洞庭湖景和先天下后天下的金句,逻辑上并不是太紧密,但是好看啊!提神啊。相反,读聊斋、石头记,在考场作文上很难立杆见影,为什么?因为在短篇幅内很难施展,因此有些人看了大量小说还是写不好考场作文,包括抒情散文也如此,你把考场作文写成荷塘月色,低分的可能性很大,改卷老师三分钟内找不到精彩,找不到金句,枉是朱自清也玩完。
文学素养要高,必须要读大部头,但短期内要凑效,还是要有短组合训练,八百字之内,云蒸霞蔚,龙虎气象,古文观止比较合适。模仿大部头或小说写作文,短期内容易手滑,蒲松龄写聊斋写惯了,也手滑,居然在考场上越幅,也就是写到卷面外,所以一直未登榜。
当然,这里绝对不是否定蒲松龄、朱自清的至高文学地位,而是就应试作文而言。才子之文和考场之文并不完全交集。古文观止的文章可以做到这个交集。应试照顾到了,也为文学素养打好基础。所以你们注意到没有,古文观止不选庄子,不选史记里的长篇传记,编者是有用心的,如果应试作文按照逍遥游的路子去写,你这只鲲鹏很有可能被老师呛死在小水塘里。虽然不妨碍你日后成才,但当时的挫折是免不了的。
老刘研究古文观止多年,一直在挖掘其在写作上的秘密武器,而不是像很多老师那样,解释一通字词就万事大吉,那样简直是入宝藏空手而回,不要再这样浪费古文观止了。一本作文宝典啊,可惜难遇上像能理解能运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