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正确认识“自我”,轻松拥有“好人缘”

周樵夫

发布时间:06-0114:46学者,情感达人,优质创作者

本文为《趣味心理》专栏,通过学习,帮助您做一个懂生活、有情调的人。

作者:周樵夫,情感学者,知名心理导师,闺话特约作者。

古语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除了不断探索世界,在人际交往中,努力去了解他人之外,还会有一种普遍的行为,那就是认识“自我”。

站在主观的角度上,去识别客观的世界容易,若想实现自我认知,对于每个人而言,却是一种需要智慧,具备挑战的事情。

而那些,真正实现认识自己的人,却能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一份智慧和清明,也能时时刻刻把握住人生的方向,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当然,这样的人,想要通过人际,拥有一份好人缘,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如何理解“自我”?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分成三个部分。

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指代着,人格的存在状态。

这三种状态,代表着人格发展的趋向,由注重个人的感受,到遵守一定的规则,是自我认知与文化熏陶,不断提升交融的结果。

本我:是原始状态的自己,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遵循快乐、舒适的原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生存的规律。

自我:受控于个人的意识,它遵循现实的原则,伴随着一个人的感觉、思考和判断等主观行为,对个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超我:是人格中,一种相对“理想化”的状态,它遵循着一定的社会与文化需求,能够对自我的意识,进行一定的约束,遵循着“道德”的原则。

若想人际和谐,贵在有自知之明。

生活于世,一个人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在生产和生活中,保持相对正确的姿态,去追求属于想要的一份幸福。

怎样更好地认识“自我”,我们可以将自我的意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自身状态的认知;第二阶段:对肢体活动的认知;第三阶段:对心理活动的认知。

我们若想真正了解自己,就需要明白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它是对自身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肢体活动,有一个认知的基础,然后体现在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认识自我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想要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用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话来说,“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会保留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倾向”,这就意味着,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要努力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大家找准定位,才能更好地展示个人的魅力。

而找准定位的方法,伴随着认识自我的过程。

若想,实现真正认识自己的目的,我们要保持“兼听则明”的心态,既能自我审视,也能接纳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做一个大家认可的对象。

正确认识“自我”,争取拥有“好人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