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海 | 读张静老师《苏轼的月亮》有感

读张静老师《苏轼的月亮》有感

文|王光海

在大自然中,月亮是最美丽、最可爱、最有浪漫色彩、最撩人情怀的物象。张潮有言:“月下听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真益笃。”月亮是苏轼诗歌中频繁出现的一个意象,是苏轼诗词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传达出思乡、忆人、怀古的共同情感体验,成了中国人超越现实苦难、寻求精神家园的一种寄托。

在张静老师的美文《苏轼的月亮》中,既有“一泓圆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又有“一溪风月”——《西江月》;还也有“一湾残月”——《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等。明月在苏轼笔下,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更多的是他把月当作友人、亲人、恋人,或思念,或喜悦,或叹自身际遇,把自己的情感向她倾诉,用最真诚、最热烈的情感去拥抱月亮。

词人借明月传达他的人生理想。“我醉拍手欢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念奴娇·中秋》),把明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这种“天上事人间化”的写法,体现出苏轼那诗人的气质和超凡的想象。而且苏轼常把月亮人格化,赋予生命,并能与之进行感情交流,从而达到天上人间的精神默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人更深一层的对人生目的和宇宙存在的怀疑和喟叹。明月意象寄托了词人的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胸怀令我们钦佩。

苏轼的月亮,是诗意的月亮,也是一个人的情怀。月亮是永恒的,是圣洁的,是骚人墨客歌之咏之的对象。如今我们看见天上一轮美丽的圆月,大多会怎么做呢?恐怕首先是拿手机拍照,然后发到微信朋友圈分享,哪里又会痴痴地仰望着圆月,来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呢?“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让我们追随词人的脚步,相约举杯于皓月当空之夜,共赏一轮“苏轼的月亮”,共品张静老师的美文,一起感受古人、今人的诗意情怀吧!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王光海,邓州市思源实验学校语文教师。从小喜欢文学,近几年偶有作品发表,收获过小奖。喜欢用文字记录生命轨迹和所闻所见、所思所想,所求无它,只为生命中一份固执的深爱。

Dec. 20

201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