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福的“联姻”:一所民办养老院与公立医院的医养结合之痛
编者:万仁涛;图片来源于百度。本文字数2916字,建议阅读时间7分钟
说起“医养结合”,想必稍微关注养老产业的人都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当下,参与医养结合型养老项目的社会力量越来越多,“结”的方式多样,“合”的效果也天差地别。
今天,我们说一个民办养老院与公立医院搞医养结合的事,希望能够引起想从事这方面业务的朋友们的思考。
先说说医院的情况。
A医院是一所公立医院,该医院老年病科采取中西医结合形式,是省级重点专科,有开放床位48张,其中老年重症监护病房床位有10张;还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可提供多种专业检查,且配有设备先进的老年病研究实验室。
而B养老院现有床位450张,房间都配备有生活用具。还建有老年健康绿色通道、健身场所和娱乐场所,能为健康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
根据当地政策,A医院与B养老院进行了深入合作。
A医院投入1200万元专项资金新成立了“养护中心”。该中心作为公立医院附属机构,由医院老年科直接领导。在权责方面,医院拥有所有权,并对中心负法人责任。日常运营则由医院专门成立的项目领导小组和养老机构管理团队具体合作。
养护中心管理主体为社会上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医院老年科转诊而来的老年病患者,定位于中高端层次有医疗、养老、护理、康复需求的老年人。依托当地社区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养老“养+医”结合的“日间照料”和“喘息”服务,不断拓展和完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新成立的养护中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医院本部仅3公里,便于紧急情况迅速提供医疗服务。同时为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了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就医便利条件,并按照功能划分设置了养老区、医疗区、康复区、娱乐健身区。
图片为作者拍摄,图文无关
其中,养老区设置床位200余张,提供自理服务、支援照护服务、介助服务、介护服务和特别护理;医疗区设置床位100余张,急诊、急救、诊疗、检验等设备已投放到位,为住养老人提供日常医疗活动,并负责符合住院条件老年病人的双向转诊工作;在康复区内,设有康复训练室、多感官训练室、生活辅导室等;娱乐健身区开设了网球场、门球场、健身器、阅览室、书画室、棋牌室等场馆。
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建在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起居、体育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可持续提供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康复服务。在人员配备上,该中心配置了医、护、技专业技术人员20名,养老护理员100名,管理及其他工作人员30名,初步形成了人员设置合理、医疗养老康复设备完善的医养结合机构。
养护中心目前可提供的服务包括:①基本生活照料,包括生活起居、膳食供给、社工帮助,这几方面主要是由养老机构借助从业多年的社会资源和长期经验进行操作。②持续医疗保障,包括健康管理、协助就医、康复护理和紧急医疗救助。
养护中心自成立以来,初步构建了医疗、养老、康复、护理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模式和“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全程托护”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方面,依托医院强大的医疗保障支撑,设立了若干医疗科室,并对老人开展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同时根据护理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和根据老人实际需求进行动态管理;
养老服务方面,中心设立了养老事务管理科,通过宣教“健康养生、文化护养”的理念,推行中西结合的养生服务;康复服务方面,有专业康复队伍对院内老年人进行一对一个性化功能训练和康复理疗;护理服务方面,聘请资深照护师和经验丰富的养老护理员组成了照护团队。
这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了养老院不便就医、医院不能养老的问题,提高了老年人生命质量。
在实践过程中,养护中心设置了医护区和照护区,根据老年人健康情况采取医疗和养老两种路径进行管理,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医疗和养老相互转换,同时建立了无障碍转诊模式,即中心两大区和院本部相互之间随时转诊:小病、慢病不出中心院区,中心内进行双向转诊;危急重症转入医院本部,实行院区间双向转诊;度过急性期和危重期的病人再转入中心院区进行后期康复训练和专业照护。
借助清晰完善的分治、转诊路径,不仅提高了养护中心的服务效率,也增强了对中心内老年人的医疗保障能力。
虽然双方的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是随着合作的深入,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显现。
第一个问题就是管理权限不明确,导致政策标准不统一且协调难度大。
从业务范围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涉及民政、卫生、社保、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等多个部门的业务。
从管理机构看,各类型养老机构多隶属于民政部门主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老龄委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归卫生部门批准并管理,医疗保险报销由人社部门主管。
相对于普通养老机构的审批和运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需要接受以上多个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这种部门间的交叉重叠管理很容易形成利益纷争、责任推诿、沟通协调不畅的局面,造成政策执行不统一、相关政策落实难等问题。这种在制度上和行政划分上出现的“齐抓共管”的情况,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此外,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属于独立的经济主体,存在利益冲突,协调难度大。
图片为作者拍摄,图文无关
第二个问题是机构费用标准较高,造成老年人经济负担沉重。
该养护中心的收费标准为月均费用5000元左右,而该省服务水平较好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月均费用在5000元~10000元之间,这对于收入来源较少、收入水平不高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导致众多老年人即使需要这些服务,也会放弃前往专业的养老机构。
第三个问题是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基本医保支付结算困难。
当前,老年人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内接受相关服务不能纳入医保报销体系,产生的医养服务费用只能靠个人养老金和家属出资共同负担,这使得很多老年人对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心存顾虑,选择机构养老的行动度大大减弱。
第四个问题是老年医疗护理和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短缺。
目前来看,养老机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待遇不高、职业发展空间不大,医学专业毕业生普遍不愿到养老机构工作,人才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十分突出,人员流动性较大,护理队伍不稳定,“断层”现象严重。
因此,养护中心受运营成本的限制,只能雇佣未经专业培训、没有专业护理知识的中老年女性护理员进行老年人的照护工作,这部分人以农村或城市下岗的中老年妇女为主,以初中和中专毕业生居多,职业技能较低,缺少针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的身体保健、心理调试及康复指导等知识培训,其所做的工作只能看做是一般的看护,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护理,不能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养老服务人才供需失衡的突出问题严重削弱了养老机构的医疗和护理功能,阻碍了养老机构朝医养结合方向的转型和发展。
这些问题,都是医养结合开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何解决?您有好的建议吗?欢迎在下方留言。
在这里,读懂中国养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