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告诉你,这11点才是掌握高级技术的关键!-国球汇
马凯旋 乒乓国球汇 2014-09-03
随着弧圈球的风靡,以撞击为主的进攻技术似乎已踪迹难觅。其实撞击从来都没有过时:现代弧圈讲究的是“打摩结合”,我认为,中国初学者第一课仍然是快攻,撞击,今天仍是无处不在,无法绕过。千万不要把撞击与旋转(摩擦)对立起来看,而是要统一起来,因为撞击有助于更快、更好地建立手上感觉。中国人一直没有丢掉“快”字,所以到今天仍屹立于世界乒坛巅峰而不倒。这种“快”不仅仅是击球时间上的快,还有方法上的快——也就是撞击的合理使用。在中近台的争夺中,撞击技术仍有生命力,而且只要你想打好乒乓球,就得解决这个问题。适当地在撞击上花一些时间,既可以保证出球速度,又容易合上对方来球的力量。引申一点讲:容易合上力也就容易发出力。建立撞击、快攻技术的基本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后,再改练任何打法,掌握不同打法的高级技术,包括练削球打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有句老话:得正手者得天下。下面,笔者就剖析下这项运动中的重中之重——正手攻球。
No、1先易后难
业余爱好者练球,刚开始打对攻都会有困难,双方很难打出一定的回合,因为来球“拱”着你呢!不妨先练习攻推挡,你攻,同伴推挡,而后交换练习,你推,同伴攻。有了一定的数量基础后,再尝试着近台稍微发点儿力,比如匀速、匀速、“叭”,三板中有一板加力。待双方能力有所提高,可以进一步过渡到正手对攻。因为正手对攻可以说是基本功里的核心技术,而攻推挡(包括横板快拨/直板反面拨挡)无论速度多快,出球的性质与正手对攻还是不一样,没有那种“拱”的感觉。
No、2徒手起步
开始最好做些徒手的练习。徒手→上台→徒手→上台,慢慢就把动作结构打出来了。这几乎是不可替代的。有人可能会认为直接上台练习就行,但我仍然认为徒手挥拍还是非常有用的,而且是非常非常有用!尤其当你要学习、建立新技术时,徒手练习不可或缺。因为徒手练习不用你过多去想动作,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击球中的感觉。业余爱好者做徒手挥拍练习,不容易像专业队,动不动三、五千次地挥,但基本的感觉要在挥拍过程中找到,比如重心交换、身手合一。在此基础上,把身体打松,能够放松之后,再要求自己做到各个技术要点。假如刚开始就上台打,很多人无形之中就会感觉受到球台和球的制约,甚至不少人动作会立刻变僵,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搁了。只有借助于徒手的单一重复,才容易建立动作定型,或者说肌肉记忆。
No、3简化动作
刚开始上台练习,站位基本合理,将手臂放于身侧,台面高度以上就行了。可以少关注前臂,多注重腰胯。甚至可以觉得前臂没怎么动,一转腰,球拍就顺势挥出击球了。这主要是建立身前、迎球的感觉。不是球撞到你拍子上,而是你用球拍去“找球”——初学阶段,你对“迎前”这个术语概念可能感到不好理解,那么我们就用最简单的方式来体会,就是“找球”。笔者的意思是,一定要把动作简单化,挥拍就是走直线,最简单也最容易合上力,动作也干净。所谓动作不合理,不外是翻肘、耸肩、吊腕……种种不合理,都属于多余动作,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其实只要动作简洁,走直线就好。匀速情况下,正手攻球能连续二、三十板不失误,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练习了,否则手上没有感觉。
No、4先推后收
正手攻球,引拍、迎前、转腰、收前臂……这些教课书上都有,不必多说。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无论正手、反手,你的技术都是一套系统,在当下,进攻技术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对付上旋球(弧圈)。那么,正手攻球就必须“先推后收”(也有部分人叫“先迎后收”)。与老式正手攻球相比,引拍时前臂位置要稍高一些,向前击球的成分明显得多一些。
为什么用“推”,其潜台词有“平挡”的部分含义在里面,板形不能太压,才可能有“推”的感觉。假如板形太前倾,要么是压,要么就变成了“盖”。另外就是稳定性好,整个手臂与身体的一体性强烈,对付弧圈球更有利,不像老式动作过早、过多地强调收前臂。板形越前倾,接触球的面积就越小,摩擦相对就“薄”,回球可能也较稳,但你发不出力。当然,防弧圈时,位置步法来不及调整,偶尔为之可以。
No、5把球打长
如果练正手攻球时习惯性地用手腕“勾”球,或过早过多地收前臂,致使球在过网太近的话(换句话说就是球打的线路太短),你可以放一个小物件在对方球台距底线适当的距离处(适当有点高度的任何小物件),量化的话距底线50公分左右,每板球都力争越过它,这样你想不打长都不行,而且非得用重心配合动作把球“推”过网不可。仅仅把球打过球网是远远不够的,要打到底线去,宁可出界算好球!但不能下网,因为下网肯定不对,而出界往回调容易。这样练习,你打出的球有弧线,还够长;练一段,击球时向前多一点,摩擦少一点(弧线相应低了),直到不再需要借助障碍物。
No、6以退为进
越站近台,球往往容易打得越快,而成年人往往在越打越快时,惦记着发力,但是,只是上肢过多过早地发力,动作极易变得发僵。这样,你根本就无法体会到最重要的重心交换!适当的时候,不妨站位退出去,两脚更开,纵向感更强,左脚更偏前一点,膝盖往里屈,重心放膝盖上,含胸收腹。在退出球台击球时,你必须借助重心转移的力量去把球打得够长,而且刚开始时,不必发力,就用腰带手,荡秋千似地把球荡过网去。贴台站,你可能靠手臂就能把球“糊弄”过网,站位离台越远,越得靠重心,靠蹬腿转腰。这就跟打网球似的,网球为什么不可能只靠手打,你打出的球到得了网前吗?乒乓球与此同理,中近台打熟练了,然后挪回近台,还是这感觉,站位略作调整,动作幅度稍小,重心交换的感觉不就出来了吗?
其实,这是一种能力的训练,根据站位的远近、来球的具体情况,可以较自如地改变动作外形的幅度。成年人可以早一点练习这个计划。这既是训练手段,也是日后的实战需要。从步法的合理性来说,前后步法的运动方向也是斜上斜下更合理一些。
No、7逐级换挡
“喂球”刚开始时,最好是多挡少推,纯粹借力,别发力。假设同伴是直板推挡,他的前臂甚至都不用有动作,这样过来的球不拱,便于你还原和下一板的连接。如果他前臂伸出或突然加速发力,你往往会被来球顶住。如果同伴水平够高,最好能在挡的基础上,根据你掌握动作的能力,把喂球的速度力量一点一点往上调,领着你打。每一次都比你现在能接受的速度恰恰快那么一点点。具体快多少没法量化,你们可以去试,过快了往回调,慢了往上加。合适了,就把这速度保持一段时间,不要无休止地加速加力。当你对这个级别的速度力量适应了,再练习一段时间能掌控自如了,再往上加。
其实,能够保持住某个节奏稳稳地慢慢地连续打上20-30板,就证明你对这个速度有了基本的控制能力。这个指标性的要求非常重要,否则就不是你能掌控的速度。一快就乱,一打比赛就变形,更遑论发力了!以上说的练习内容,基本上是强调借力为主,顶多是借力中发一点力。不能合理地借力是无法更好地发出力的,说白了,就是不能过早纯粹靠自身的发力来练习,结果肯定不会好。这是铁律!
No、8打出节奏
让同伴把速度适当调整,保持在一个你能完整交换重心、动作可以100%地挥动为尺度的状态。此时可以更进一步,以三板或四板为一组,前两或三板匀速挥动击球,第三或第四板突然加速,变成:1、2、“叭!”,或1、2、3、“叭!”。“叭”的那一板在速度和力量上与前几板要有反差。这里有个问题要特别提出:前面的两或三板球,动作幅度一定要和最后一板球一致,不能小,不能凑合!最后一板球击球时间不变,但要在触球前瞬间加速,就是在最后触球前的30公分左右的距离内瞬间加速。随后放松还原,准备下一个循环。这样你的动作就不容易僵。否则,动作没打开,只想去发力,是基本功练习时最不可取的。同样,支撑这个练习的首要因素还是重心交换。
瞬间加速的那一板球,要顶着球打。这有两层含义:来球跳到最高点,是你触球发力最好的“点”,更是你可以借上来球之力最多的“点”;而只有带着重心交换做动作,那个“顶”上去的感觉才出得来,这既是合力,又是迎球。这种训练对日后前臂、手腕手指在击球时要起的作用,是重要的前期铺垫。为什么不要求板板都发力,一是程度问题,初学者不宜;二是练你的击球节奏。同样的击球点,你不能全用一个速度打。这既练了发力,节奏也出来了。从三板对一板,到两板对一板,最后能练到一板对一板的时候,正手的威力就开始显现。然后,你可以站位退出半步,双腿站得更开一些,重心再低一些,击球时由后向前的感觉再多一些,每板都能发个7成力。这时,你正手的速度力量可以说基本建立了。
No、9死球活练
起步阶段,往往是以借力为主,这样易于动力定型。但要注意,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越打越贴台,结果动作越打越小,而现代乒乓球对力量的要求却越来越多。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方法,笔者的建议是,近台攻球手法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后,不妨练一练带前后步法的连续正手攻球。1/2台就够用。先站在你平时练正手攻球的基本站位上,打两板,然后左脚往斜后方退一步,右脚肯定要跟着往斜后方迈,同时转腰摆手、转腰击球,也是打两板,再回到原来贴台的位置上,打两板,再退,再两板……这样就变成了斜前后方的两板两板交替练习,这种斜向的步幅如果能越走越大,你在中近台也就能正手攻球了,你的正手动作就打开、打活了,能大能小,收放自如。
No、10尽早侧身
实战中,中国人一般还是强调多一些使用正手,其中用得较多的是侧身位正手攻。所以,我们不妨早些开始练习侧身正手攻球。在正手位攻斜线时,很多教练会强调触球时要打在球的纵轴线偏右一点,但在侧身位攻斜线时,就需要做相应的改变,尽量击打在球的正面纵轴线上,否则会变成“勾”着打球,球速既慢又乏力。这条线还有一个现象,给人的感觉似乎比正手斜线要长。其实这是侧身造成的,所以,打这条线时,还要更多地向前打,争取把球打到对方的底线,否则,威胁和杀伤力会小很多。(注:练习侧身斜线有一个细节需要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正正手位练攻斜线,我一般要求重心要完整地从右脚转至左脚上,但侧身斜线略有变化,一是向前打的成分多一些,二是重心交换时,右脚还要吃住一点劲,不能100%转至左脚上,否则不是打不长就是角度打不开,球总往偏中线方向跑,这不同的两条斜线得打出不同的感觉才行!)
No、11多练直线
直线与斜线的练习比例,我建议不能少于3:7,肯定是斜线多,但也不能一味斜线。基本技术动作较自如后,就要加大直线的比例。要知道,乒乓球比赛中,会打直线才是真正的高手。你可以观察职业选手尤其是老瓦的经典赛事,正反手打直线使用频率之高,超乎你的想象。
侧身打斜线,站位时左脚前插会多一些(右手为例),打直线则不然,左脚不能前插太多,站位要相对稍平。只有先把站位调整好了,整个动作才能合理,否则不是斜线好就是直线好——站太平了,打斜线好不了,要不然只能“抹着”打;左脚前插过多,一定是打斜线好,打直线容易“搂”。练侧身正手,我建议多练一点打直线,打直线好的人,斜线差不到哪里去,而只会打好斜线的,直线好不了,因为直线比斜线难打,线路短,下手得快,动作得更为紧凑。
另外,侧身打斜线,要把前臂“收”的感觉变成多往前打。多往前打,少往里收,前臂“收”多了球长不了,而且撞击少了,会形成“裹”着打,绵软乏力。练习方式一般是:1、单一斜线;2、单一直线;3、复合线路。可以用2x2 或3x3的方法练习,即两板斜线+两板直线;或3+3,练到这个计划时,由打斜线变成打直线或者颠倒顺序时,脚下的站位要做小范围的调整,斜线时左脚偏前多一些,直线时双脚的平行感多一些,用小范围的垫步最好。这是非常有用的一个计划。手与脚协同,并碎步一体,希望大家试一试。
本文出自《乒乓世界》杂志,经国球汇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国球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