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故乡的“异乡人”

网络图片。

【《我的“私人高考史”》之十】

我们的数学不是体育老师教的,但语文曾经是。

初中的时候,毕老师教过我们体育。他说的是普通话,很好听。我们都羡慕说普通话的人,但是打死自己也不说,嫌丢人。真实的原因是自卑。

如果村里有人去东北待了两年,回来说一口大碴子味的普通话,我们会笑话他,说他忘本,瞎跩。

可是毕老师说话我们听着那是真好听。当然也觉得他的普通话和收音机里不太一样。后来才知道他是唐山人,他说的是唐山味儿的普通话。

唐山大地震后我们就都知道了毕老师是唐山人。地震中他哥哥幸免于难,他的嫂子和侄子,都未能躲过。记得震后他回了唐山一趟,再回到学校时,话少了许多,眼睛经常盯着你,其实他没有看你,他走神了。

他是怎么从唐山来到我们军屯中学的?多年前我问过我大哥,这一会儿又记不真切了。最大的可能:他是一位知青。

我写这个《我的“私人高考史》系列,目的并不在研究那时的高考,而是尝试回忆我的通往高考之路。写了几篇之后,就感觉脑中似乎有坚冰融化的声音,多少人,多少事,争相浮上水面。我就是这样又想起了毕老师。

我向高中同学于兰海打听毕老师的近况。兰海在县中医院工作几十年了,军屯中学老师和同学的消息他那里最多。

我问他:知道教咱们语文的毕瑞田老师的近况吗?他应该一直在郑口。

兰海回答:回唐山了。应该走了六、七年了。毕老师是我初中体育老师,教我打乒乓球。在县科技局上班,儿媳在我们医院,七年前全家迁到唐山了。

原来他早回唐山了!这我没有想到。当年他“无家可归”,未能回城,我以为他从此就扎根在卫运河西岸了,结果还是回了故乡。也好,他在我们老家参加工作,成家立业,足足生活了四十多年,青春岁月都抛洒在这里了,是该回去安度晚年。

兰海说他跟毕老师学打乒乓球,我没印象。我印象最深的,是毕老师当篮球比赛的裁判。身穿一身蓝色运动服,脚蹬球鞋,脖子上挂着一个明晃晃的铁哨子,毕老师轻盈地在场边来回穿梭,忽而快跑,忽而慢走。未叼在嘴上时,那哨子就随着他移动的节奏在胸前欢快跳动。该吹哨时,他总是吹得果断、有力。我觉得如果把篮球比赛比作一篇文章,他的哨声就是标点符号,长的是破折号,短的是顿号,长短相间的是感叹号。他的双手会随哨声做出各种动作:有的像刀斧劈下,有的似风火轮飞转,有时两拳相击,有时双掌成T,有时上浮下按,有时左挥右舞,我们常常都看呆了。一场比赛下来,既不知比分高低,也不问谁输谁赢,我们的目光就跟着毕老师的裁判动作上天入地,闪转腾挪。我们甚至弄不清他手势的意思,但是那有什么关系呢?是什么意思重要吗?关键是潇洒啊!

毕老师个子不高,印象中他从来都是篮球比赛的裁判,很少见他下场打球。他似乎很享受他的裁判岗位。我也曾见他打乒乓球,不用说无论削球、扣杀还是推挡,他的动作都很标准、漂亮。

高中时他教过我们一阵语文。这会儿我突然想起,他的字写得就称不上标准和漂亮了——何止不漂亮,简直有些难看。看着他在黑板上写出拘谨、松散、不成队形的粉笔字,我们都认为也没什么。他是体育老师啊!体育老师的字写成这样已经很好了。再说,那些写一手好字的老师能当那么潇洒的裁判吗?

作为我的语文老师,这么多年来记忆中我时时想起的,是如下两件事:其一,他最鼓励我好好学语文,常常当众朗诵我的作文,表扬频频,鼓励有加。其二,他竟然自己订了一份《人民文学》杂志,且常常借给我看。刘心武的《班主任》我记得就是那时候读到的。

那个年代的毕老师,在军屯中学教室内外,显得是如此与众不同:肤色虽比我们当地人黑不少,但长相英俊,说普通话,热爱运动,动作潇洒漂亮,自己订阅《人民文学》杂志,知道许多国内外大事(我怀疑他那时偷听“敌台”),性格开朗,爱开玩笑,急躁时满脸黑红,青筋凸起,尽显真性情。他因不是本地人,常常就显得孤单,落寞,他是否常常想念他的地震前后的唐山呢?他一人远离故土生活在我们这里,其中有多少无奈,多少不甘?

忘了准确年月了,反正当时我们还在校,同学们忽然都传说,毕老师结婚了,娶的是牛庄村的民办教师韩老师。坏小子们一边议论一边摇头,小声说“那韩老师样样都好就是长相有点配不上咱毕老师”。

我大哥不这么看。他和毕老师是好朋友。他说,唉,老毕,一个唐山人,在咱这里无根无底、没家没业的,有韩老师帮着他成个家,还不行嘛!挺好!

我很少和毕老师交流关于我高考的事。有时会就什么事问问他的意见,他往往语焉不详。这也难怪,他也属于相信我考不上的人。他总是笑着说:“洪侠呀,考考试试吧,这样呢,起码今后自己不后悔。”又说:“为什么非上大学啊?能干的事儿多了去了,关键是好好混!”说得也对,我自己又何曾自信一定能考上大学?后来的事实雄辩证明了那条真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毕老师不是一般“群众”,他的眼睛更亮。

我高中毕业后没几年,毕老师调到了县城工作。他终于不再做“穷教书的先生”,而是去了县水利局上班。有一阵儿他在老县招待所东面的村子里租房子住,我去故城县采访时曾经去他家里吃过饭。那时听他谈笑风生,感觉他似乎还算春风得意。后来见面就少了。来深圳后,有次回家过年,我找了几个同学一起请毕老师喝酒。再后来,就听说他生活有些烦恼,退休前在科技局做了个民主副局长。

每次听到毕老师只言片语的消息,我总是想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军屯中学篮球场上的毕老师。他的风彩,他的风光,他的风华,都刻印在那里。如今他回唐山去了,我一时联系不上他,再见一面都是难事。他回到唐山哪里了呢?和他震后幸存的哥哥一起生活?韩老师适应唐山的生活吗?她和毕老师会不会经常谈起军屯中学?毕老师会偶尔想起我这个老学生吗?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高一班

    1968年,我们进入"教育革命"后的高中,续上残缺的读书梦. 小操场盈溢树香花香,穿插三分凉爽,芳香与凉爽附入体内将些极不情愿放弃的睡意拂向一边,而另一面是极活跃不肯停下的青春梦. ...

  • 一次名人的失败讲座—— 姚雪垠不会说普通话

    刘国儒,毕业于昭乌达蒙古族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在宁城天义中学教书十年,后改行从警二十八年.工作近四十年,不慕名利,追求自由,轻松快乐是生活主旋律. 一次名人的失败讲座-- 姚雪垠不会说普通话   ...

  • 今日扬州电视台来采访

    今日扬州电视台来采访 江苏省丁沟中学   张广祥 今天,用吕祥运的话来说,我又"祥爷"了一回.上午,有扬州电视台<关注>记者来采访我了.采访的因由,自然还是我网上的扬州 ...

  • 十七年后,你们还用参加高考吗?

    十七年后,你们还用参加高考吗? 今天是二零一八年六月七日,十八岁的我正坐在高考的考场里,给二零三五年十八岁的你写信.高考是一场特殊的考试,也是一场特殊的成人礼.我不确定,十七年后,等你长到跟我今天一样 ...

  • 衡水中学再出大招,给高三考生送上豪华大礼,定制新冠肺炎考题

    很多学校原来计划是在2月17日开学,但由于形势严峻,不得不再次推迟了开学,教学也从线下教学改成了线上课堂.为了不影响教学效果,很多学校也是绞尽脑汁,变着花样想给学生最好的教学内容. 衡水中学就是如此, ...

  • 推荐|齐烁萤:难忘的九月——写给蒋师

    难 忘 的 九 月 --写给蒋师 九月,开学季. 好像这个传统从我上学开始,就固定下来,一层不变了.屈指算来,应该有四十多个年头了.九月,对大部分的庄稼来说,都是行将成熟的季节,寓意着即将收获,即将在 ...

  • 衡水中学高级语文张老师,假期推荐20本高...

    衡水中学高级语文张老师,假期推荐20本高...

  • 723期B || 匡燮:《蛮荒时代》26校园纪事(五)老师记忆/静华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只见他不紧不慢㧱起一个吃了,再拿起一个吃了,大伙就大声数着,一个,两个,三个--当数到第十二个时,有人喊道:"不 ...

  • 胡洪侠|这75种善本书,曾经和我故乡有关

    我一直想复印现藏国图的贺孔才撰<潭西书屋书目>手稿,迄今未得手.不仅贺家捐赠的图书"一入侯门深似海",连目录也秘藏深锁,不教人知,真是何必又何苦. 我不过就是想知道当年 ...

  • 胡洪侠|如果没有书店,城市将会怎样

    昨夜二更到苏州.托朋友王道订的酒店,说是在相城区,原属苏州郊县.果然下高速不远就到了,前后远离城市灯火,只有酒店大堂灯火未熄.今早下楼早餐,才发现酒店原来在湖边,风景竟然甚佳. 今天王道做导游,踏访苏 ...

  • 胡洪侠| 范用存牍中的姜威往事

    <范用存牍>,汪家明编,北京三联书店2020年9月第一版. 此书一套四册,收范用先生存友人来信1800多封.全书按通信人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书后附通信人简介."H-L" ...

  • 胡洪侠|董桥《文林回想录》

    疫情不仅减损人情交往,也耽误书缘缔结.一国之内,因为有诸多电商平台助力,喜欢的书还可以照买不误:一涉境外,麻烦比天大,检疫防疫之严,海关有如"鬼门关.我当然支持对新冠病毒"严防死守 ...

  • 胡洪侠| 台静农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实难”

    <乡愁的理念>,董桥著,北京三联1991年5月版. <乡愁的理念>1991年5月出版,整整一年以后,1992年5月11日,我才买到一册.书中48篇散文小品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有段 ...

  • 胡洪侠|“童年”之后,“读者”也消逝了

    <读书的挽歌--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美]斯文·伯克茨著,吕世生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1月版. 今天想重述一下30年前的一堂课.那是1992年的秋天,一位名叫斯文·伯克茨的教 ...

  • 胡洪侠|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港台版“书之书”|之七 “活在书堆下”

    这些天扶助一万多册书陆续走进纸箱.同事问是否需要帮忙,我坚拒.收拾藏书是自己的事,岂能假手于人? 一本一本自书架上取下,翻翻,或不翻,扫一下封面,迅速考虑眼下的分类.分箱,和日后的分楼层.分房间,然后 ...

  • 胡洪侠书话|以一本大书,致谢深圳的大美

    <南寻深圳>序 2014年10月16日 2012年夏,<晶报>创设"独唱团"系列专版,邀请资深编辑记者以专栏作家姿态披挂上阵,在自己擅长领域每周发言,靠鲜明 ...

  • 胡洪侠:牯岭街中年淘书事件

    本文图片均采自网络 [此文写于2013年12月]  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拍成上映二十多年了,我久闻其大名而从来没看过.这次因想着要写牯岭街,在网络里搜资料,只见满屏幕说的都是杨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