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马丁·路德的“自媒体写作秘籍”

《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张笑宇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第1版。

我们都知道马丁·路德这个人,知道他是宗教改革领袖。为什么呢?

——因为他很有名啊!历史教材上有他啊!考试要考他啊!

那为什么他能上历史教材?他如何成了我们的考试题目?

你肯定还能说出一堆能获高分的标准答案。我也能。

但是,写《技术与文明》的张笑宇说,马丁·路德之所以值得我们痴迷,是因为他非常了解活字印刷企业的经营模型,且主动适应大众,写小册子,简直就是今天的自媒体大V。他了解并且能够调动我们这个物种的局限性与脆弱性,以足够的信念、勇气和洞见力赋予技术以灵魂。当年刚刚诞生的印刷术正不断为天主教会生产没有灵魂的赎罪券和宣传手册,是马丁·路德改变了这一切。

你的老师听罢此言肯定大摇其头:什么鬼!没有抓到知识点,零分!

张笑宇才不管你老师怎么想。他在新出版的《技术与文明》中,发愿带你换一个视角看世界。他不简单重述历史故事,也不负责提炼历史规律,而是以技术为主角,以历史关键时刻为舞台,从人类物种规律出发,重新排演技术与文明的互动大戏。许多你熟悉的故事,经他上天入地一通讲,可能就变成了让你十分陌生的故事。

比如马丁·路德。

古登堡活字印刷术诞生之初,所印多为拉丁文宗教书籍,客户主要是教会,所以价格既不菲,生意更不好做。印赎罪券虽然赚钱,但订单也在教会手里,不是想印就印的东西。马丁·路德年轻又聪明,身为大学神学系教师,思想却不合主流,一心要批判经院哲学。他很欣赏印刷术,1517年他把自己的主张写成神学论文,印成大部头的书,寄给外地学者,希望引起辩论。可惜他所在的维腾堡实在太小了,他又没有名气,外面的世界谁理他呢?

这时,一个流量热点出现了:罗马教皇又发起新一轮赎罪券营销,引起商人、政客和地方诸侯反对。路德果断出手,写《九十五条论纲》,通过讨论赎罪券话题,整体反对经院神学。他把只有一张纸的论纲贴在教堂,又到处寄阅,广为传播。此时天主教方面一位神学家怒火中烧,奋起反击,印了八百份反驳论文,运到维腾堡大学发给学生。殊不知此时这些学生早已是路德的铁杆粉丝,一见书商售卖论文反对他们老师,这还了得!于是夺过印刷品,一把火烧了。

这一把火,却也把路德烧醒了。他因此“发现”了“大众”:公众的支持更有利于思想传播啊!他从此大走群众路线,弃用拉丁语,用大众看得懂的德语,专写小册子,相当于今日之自媒体文章。马丁·路德因此成为当时销量第一的作者,并将这一纪录保持了近百年。

张笑宇说:“虽然路德以新教改革名垂史册,但他同时也是个营销天才、商业大师。”他说路德其实就是今日“自媒体文章的创始人”!他具备一种非凡的能力:用通俗语言,在短短的篇幅内,把大道理讲清楚,还要让大众觉得这道理与自己息息相关。路德思维高度清晰,写作技巧纯熟,生活体验又丰富,能说到大众心里去,这才是自媒体人的必备素质。他又乐于亲自跑印刷厂校改自己的文字,把控印刷流程,“放到今天,他就是一个懂得写代码的学术网红,一位专业水平很高又自带流量的话题大V。”

虽如此比附了一番,张笑宇还是迅速指出了路德与当今大V们的不同:如今大V们都梦想着改变历史,而马丁·路德却早已真正改变了历史。究其原因,路德不仅会讲故事,而且不为利益所捆绑,始终做自己思想的主人。他关注的是提升人类的灵魂,是“道”,而不是“术”。他教给人们的,是洞见历史真相的力量,而不是真伪难辩的流量。

(0)

相关推荐

  • 564年前造出新媒体,影响整个世界进程,他因此名人榜排第八

    今天公司内训,一位90后分享,她对新媒体的感觉是,小时候接触的都是旧媒体,报纸.电视.电台等,长大了接触的,才是新媒体,微信.微博.抖音等. 站在她的视角,这样概括不无道理. 但若站在历史长河里看媒体 ...

  • 德国故事:一个民族600年的记忆与历史

    点 击 上 方 关 注 文 明 和我们一起    看文明    知中国    走世界 ■ 1989年12月22日庆祝柏林勃兰登堡门重新开放的旗帜 上面的标语意为:我们都是德国人.明确表达了东西德统一的 ...

  • 当王阳明遇见马丁·路德:明朝为何错失了历史机遇?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1 在早期全球化的历史浪潮中,明朝留下了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长期保持经济领先和文化辉煌:另一方面呈现出巨大的传统惯性,不为新思潮所撼动.在世界近代史 ...

  • 胡洪侠|台北张大春传授写作秘诀

    又几个小时后,大春哥的墨迹图片传到,附言说:"不带标点,86字."够严谨. 他写的是: 元季学者吴莱博学而好游历.每至胜迹名山.必盘桓密察.以吻合生平闻纪.尝语人曰.胸中无三万卷书 ...

  • 胡洪侠|如果没有书店,城市将会怎样

    昨夜二更到苏州.托朋友王道订的酒店,说是在相城区,原属苏州郊县.果然下高速不远就到了,前后远离城市灯火,只有酒店大堂灯火未熄.今早下楼早餐,才发现酒店原来在湖边,风景竟然甚佳. 今天王道做导游,踏访苏 ...

  • 胡洪侠| 范用存牍中的姜威往事

    <范用存牍>,汪家明编,北京三联书店2020年9月第一版. 此书一套四册,收范用先生存友人来信1800多封.全书按通信人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书后附通信人简介."H-L" ...

  • 胡洪侠|董桥《文林回想录》

    疫情不仅减损人情交往,也耽误书缘缔结.一国之内,因为有诸多电商平台助力,喜欢的书还可以照买不误:一涉境外,麻烦比天大,检疫防疫之严,海关有如"鬼门关.我当然支持对新冠病毒"严防死守 ...

  • 胡洪侠| 台静农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实难”

    <乡愁的理念>,董桥著,北京三联1991年5月版. <乡愁的理念>1991年5月出版,整整一年以后,1992年5月11日,我才买到一册.书中48篇散文小品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有段 ...

  • 胡洪侠|“童年”之后,“读者”也消逝了

    <读书的挽歌--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美]斯文·伯克茨著,吕世生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1月版. 今天想重述一下30年前的一堂课.那是1992年的秋天,一位名叫斯文·伯克茨的教 ...

  • 胡洪侠|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港台版“书之书”|之七 “活在书堆下”

    这些天扶助一万多册书陆续走进纸箱.同事问是否需要帮忙,我坚拒.收拾藏书是自己的事,岂能假手于人? 一本一本自书架上取下,翻翻,或不翻,扫一下封面,迅速考虑眼下的分类.分箱,和日后的分楼层.分房间,然后 ...

  • 胡洪侠书话|以一本大书,致谢深圳的大美

    <南寻深圳>序 2014年10月16日 2012年夏,<晶报>创设"独唱团"系列专版,邀请资深编辑记者以专栏作家姿态披挂上阵,在自己擅长领域每周发言,靠鲜明 ...

  • 胡洪侠:牯岭街中年淘书事件

    本文图片均采自网络 [此文写于2013年12月]  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拍成上映二十多年了,我久闻其大名而从来没看过.这次因想着要写牯岭街,在网络里搜资料,只见满屏幕说的都是杨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