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56)

本篇要目:

******************************************

1251.芷江天后宫

清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

1252.荫家堂

清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

1253.新化北塔

清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

1254.浏阳文庙

清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

1255.湘阴文庙

清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

1256.北五省会馆

清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

1257.岁圆楼古建筑群

清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

1258.零陵文武双庙

清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1259.乾州文庙

清                          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

1260.恭城书院

清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

*******************************************

1251.芷江天后宫

湖南芷江天后宫在舞水西岸,与县城隔河相望。清同治八年(1869年)《芷江县志》载:"乾隆十三年(1748年)福建客民创建。"占地3700多平方米,现保存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坐西朝东,南北建耳室,中间三进;戏台、正殿、观音堂,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梳妆楼已拆,建消防池。全部建筑结构完整。

重檐歇山顶,门楼形状。两侧雄狮蹲踞,石鼓对峙;顶盖斗拱飞椽,十二金鲤咬脊,葫芦攒尖;左右青石铺地平台,围夔矩龙栏杆;中间十七级石阶紧接沿河大道。面临滔滔舞水,门坊显得格外雄伟。坊上浮雕,凡95幅。大幅2.62平方米,小幅0.09平方米。鱼龙凤狮,花草木竹,神鬼人仙,形象生动逼真,画面清晰如故。或一幅为一的典,或数幅为一据。华拱鱼樵唱和"与"耕读为本"相对,侧柱八幅为"八仙飘海"、"丹凤朝阳"、"二龙争珠"、"狮子滚绣球"、"八王巡天"、"魁星点斗"、"连升三级"……大雕细刻,镂空镌深,堪称鬼斧神工。"五龙拱圣"中"天后宫"三个大字,用笔浑厚圆润;"武汉三镇"、"洛阳桥",施刀细腻入微。参观石雕艺术的专家,无不称扬此坊工艺之绝无仅有。


戏台是传统的木制结构,两边立柱上雕刻了各种人物场景,充分体现出了民族文化艺术的面貌,戏台边上是两排耳房,其中有观音堂、罗汉殿。观音堂内供奉有各种观音圣像,和妈祖共同为芷江人民祈福求愿。


进入天后神殿,妈祖端立殿中,面带慈祥微笑,身披云霞帔,聆听着舞水河不断的涛声,保佑着过往客商的平安。宫内原妈祖神像惜在“文革”中被毁。随着两岸交流日益加深,两岸同胞寻根祭祖纷至沓来,现在这尊面带慈祥的妈祖神像,就是一位台胞寻访天后宫后,协助当地政府于1992年从妈祖的故乡———福建莆田湄洲岛主庙请来的。


妈祖殿


财神殿


观音殿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芷江天后宫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52.荫家堂

荫家堂老屋,位于湖南省邵东市杨桥镇清水村,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距今186年。老屋背靠屋后凤凰山,面对开阔的田陇,屋前有蒸水河流经,距衡宝公路500米。由清代富商申承逑兄弟修建,坐北朝南,纵深四进,横列为十一排,面宽125.4米,进深67.86米,占地面积850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砖瓦结构,屋墙全部用青砖砌成,有正屋108间,杂屋四十间,天井44个,圆木柱156根,是一座体量庞大,布局严谨,的湘西南民居建筑,现存木雕、石刻、彩绘等建筑装饰十分丰富。


大屋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背靠屋后凤凰山,面对开阔的田陇,屋前湘江支流蒸水河缓缓流淌。步入大屋,先要经过屋前约2000平方米的晒坪和一条宽4米的石板路。大屋主体建筑二层砖木结构,纵四进,横连11排。院落占地总面积9191平方米,共有正屋108间,杂屋40间,天井44个。院内正堂前设戏楼,后置神台,神台上方悬挂巨匾,上书“荫家堂”三个烫金大字。


大屋木雕中的龙、凤、花、草、鸟、虫,大门石坎、石墩、石柱基及天井四周石条均以龙、凤、牛、羊、马等浮雕装饰,彼此呼应,其工艺精雕细琢、精美绝伦,栩栩如生。前后格扇门、窗的格芯式样多不相同,其它艺术构件与艺术处理也很有地方特色:如风格独特的封火山墙与前后檐墙组合成高低错落的屋面,正如史书所述:“檐牙刺天,栋角连云,盘盘曲曲,震眩耳目”。

堂屋地面铺以30公分见方的青砖,尽头置花板神台,支撑屋梁的木柱以石雕为基础,这曾让北京来的文物专家激动不已,连呼“宝贝”。因是四进式,院内有四条风雨长廊贯穿,每条两三百米长,平添了“百年深宅”“庭院深深”的气氛。相传日本人1944年进犯邵阳,到处烧杀掳掠,却不敢进荫家堂这座迷宫一样的古宅,他们害怕有游击队埋伏于此。


荫家堂规模宏大,年代久远,自然残损无可避免,部分房屋现已岌岌可危。为此,省文物局及邵东县多次拨专款,对屋顶瓦面、门窗、隔断花格进行了检修;切实加强对荫家堂及周围环境的保护管理,严禁在院内搭建临时建筑,已搭建的临时建筑一律拆除。同时,文物专家呼吁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共同为这一古建筑瑰宝的保护献计献策。

荫家堂建成后,为申承述五兄弟居住。现住有申姓村民70多户,近300人。而申承述五兄弟已繁衍子孙900余,除荫家堂部分住户外,其他散居本县附近乡镇,更有到怀化、娄底、桂林、台湾等地为官、经商的。

荫家堂主修者申承述兄弟,年轻时家境并不富有,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穷则思变,自从介入米业,凭着诚信与精明,只几年,便稳稳地做了湘中南第一米商。记者惊叹,荫家堂老屋注定已成邵商的精神图腾,屋主无形中打上民营经济开山鼻祖的烙印,“标本”意义显而易见。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荫家堂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53.新化北塔

北塔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境北2公里资水之滨,建成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为旧时县城外八景之一,高大挺拨,雄据一方,旧称“北门锁钥”。北塔建筑精巧,为湘中名塔。塔高44米,料石青砖结构,八角形,上嵌石舫,舫尾或为龙头,或为鱼尾,状如翘角;上覆铁瓦铸顶。塔基尽铺巨石,缝灌灰浆,层垒而上,中无片隙寸土,固如磐石。


石栏上嵌刻唐十八学士像,栩栩如生。第一层堂面宽广可容八席,高10米,堂顶似覆大锅,四隅棱削。左右两厢有曲巷螺旋而上,从第三层起,高广递减而精巧递加,每层曲巷有牖,高平腰,可凭以俯瞰远眺。至第七层高处,北望则千里在目,万山嵯峨;东瞩则高楼栉比,烟囱林立;南眺则维山高耸,大桥飞虹,县城宏伟,田园如画;俯瞰资水如带,船只穿梭。各层塔堂,均置石床,可坐可卧,可诗可画。更进七层堂外,南通小巷,别开一室,更为巧致,纵横有石凳、面对维山开牖,左右石壁,诗画相连。人坐石凳,一眼望去,新化风光,尽收眼底,楼台城郭,烟火万家,令人神往。

正门对联为欧阳辂撰写,联云:“正欲凭栏疏远目,直须循级上高头。”次年,邓显写有《游北塔记》。屏立梅南千嶂;珠联斗北六。缺一字,窃以为北斗七星,北塔如一星,其他尚有六星,故缺处应为“星”字。诸君认可。塔上多有题诗,但因文革破坏、磨损凋落及随意题画“到此一游”之类,只能依稀辨出个别诗句。


第一层拱门,门楣上“北门锁钥”。堂面宽广可容八席,高10米,堂顶似覆大锅,四隅棱削。左右两厢有曲巷螺旋而上。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新化北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54.浏阳文庙


文庙,儒教庙宇,是宫殿式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圭斋路北侧,在浏阳市第一中学校园内。文庙始建于宋,庙宇面街背山,南北长149米,东西宽43米,共有13个建筑单元,是国内保存完整的孔庙之一。

浏阳文庙座北向南,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万仞宫墙(现开拱型门)、泮池(现为花坛)、状元桥(已毁)、棂星门(已毁)、大成门、甬道、露台、大成殿、御碑亭。奎文阁位于文庙后山。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建在一个1.67米高的麻石铺垫的露台上,属木结构,重檐歇山项,盖黄琉璃瓦,屋角飞翘,屋脊为青花空心方瓷砖,中竖五色葫芦宝顶。殿内设八卦澡井,朱漆雕花格扇门

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为长方形庭院,中间是长42米的甬道。庭院左右侧即为东西两庑,两庑下首左右分置钟、鼓两亭。庭院里两株古树枝繁花盛,一株紫薇一株罗汉松,应该都有百年以上树龄。


整个大成殿由32根大石柱支撑。殿前露台上东西各置舞亭一个,舞亭为木结构,重檐四角攒尖顶,盖绿瓷瓦,下托黄琉璃瓦当。整个舞亭由内外各四根石柱支撑,内顶为莲盘人物澡井。舞亭是祀孔时舞生演舞的地方。露台下为踏步台阶,中间有祁阳石雕盘龙。


大成殿露台下为宽6.21米,长42米的甬道,直通大成门。甬道两旁为庭院,古松翠柏,映衬得郁郁葱葱。庭院左右侧即为东西两庑,旧为放孔门七十二贤牌位之室,两庑下首左右分置钟、鼓两亭。大成门高9米,宽12.6米,单檐硬山屋顶,盖有黄琉璃瓦,下台阶即棂星门、泮池状元桥自南向北横跨在泮池之上。文庙周围宫墙高5.7米,长9米。大成殿后为御碑亭,梁上悬有康熙、乾隆等的题匾“斯文在约”、“万世师表”多块,现已无存。


戏台澡井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浏阳文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55.湘阴文庙

湘阴文庙视频介绍


湘阴文庙位于湘阴县城步行街,几经兴废,现有建筑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由“玉振金声”冲天坊、泮池、状元桥、“太和元气”坊、大城门、大成殿及厢房组成,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县级文庙,建筑艺术精湛、风格独特。


湘阴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与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时间相近,历朝历代先后十多次予以维修、加修、重修,至清咸丰元年,“规模宏丽,遂甲于湖以南”,整个文庙建筑群风格独特,技艺精湛,气势宏大,古朴雄伟,状元桥位于文庙之前,横跨“泮池”。


按科举时代规矩,高中状元者可打马过桥。状元桥两侧,南面为“肃然起敬”牌坊,北面为“太和元气”牌坊,古时文官在此必须下轿,武官到此必须下马。二牌楼均为石榫结构,全用花岗石块镂空雕刻而成,其造型奇特,制作精良,令人叹为观止。


在“金声玉振”冲天坊南侧铁围栏下面,一头头石狮已残臂断腿,一块块雕刻着精美图案的石板支离破碎,横七竖八随意堆放在地。“金声玉振”冲天坊、“太和元气”坊等古建筑,其石榫结构、花岗石块镂空雕刻均遭不同程度人为损坏。“金声玉振”东侧石柱上榫入的石片有3块已不知去向,只留下榫孔。从损坏痕迹看,为时已久,却未能修旧如旧


此大城门就如一处门卫。


大成殿系乾隆九年(1744)重修,是整个文庙的精华和核心。若登高远望,在天空和云霭的衬托下,大成殿雄立于现代楼群中,给人悠然古朴之美感。若临近观赏,则见大成殿雕梁画栋,屋脊的陶制游龙呼之欲出,重檐歇山式的筒瓦屋面,其正面挑出与众不同的庑殿式楣额,使人不得不佩服当年大殿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建筑技艺。大殿为砖、木、石结构,须弥座式台基,花岗石铺砌,坐北朝南。沿石梯月台两侧拾级而上,只见石栏杆上雕有多种动物和几何形图案,有的还属于明代构件。登上平台后再上梯三级,


进入正殿外围的环廊,推开高大的朱漆雕花格门,跨入大殿内,只见孔子和“四贤人”孟子、曾子、颜子、思子泥塑像及佛龛端立大殿中央和两旁,使前来瞻仰的人肃然起敬。大殿内有不少绝妙对联,后壁两旁分别嵌入康熙帝亲撰的孔子赞和“四贤人”赞的青石碑文……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5月),湘阴文庙见证了日寇飞机对县城的数次狂轰滥炸,县城一片焦土,文庙虽幸免被毁,但损失也非常惨重,祠、亭、楼、阁多为所毁,忠孝悌义祠、诗礼堂、仰高亭、毓粹门、观德门、鼓亭、钟楼、仰高门、景行门、明伦堂、崇圣祠等已不复存在。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湘阴文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56.北五省会馆


湖南湘潭市雨湖区平政路392号是古湘潭十一总码头所在地。在这个昔日的繁华商埠港口,有一座背倚雨湖,面朝湘江的古建筑,这就是北五省会馆。“北五省”是指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和山东五省,北五省会馆是当时湘潭商业发达和经济繁荣的最好见证,同时也是湖南省保存完整的最大的“关庙”建筑,里面供奉着威武刚勇的“关帝”。会馆建筑的构造与工艺在全国都属罕见。 


北五省会馆建于清康熙初年(1665年前后),当时湘潭是商业重镇,交通便利,商业繁荣,许多外地商人汇集于此,有的甚至落脚生根。这时各种会馆应运而生,会馆既是流动商人的歇息之处,也是某一地域、行业协商议事、制订行规、沟通信息及调解矛盾的场所。会馆是伴随着湘潭工商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是当时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它们反过来又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在维护行业秩序、促进文化融合及倡导社会公德等方面起到独特作用。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北五省会馆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会馆。 


北五省会馆还有一个名称———关圣殿,后人敬仰关羽的至信至义,所以在馆内祭奉关帝,寓意忠义诚信和刚不可欺。整个馆所占地4000余平方米。会馆为宫殿式木质结构,门前立有两尊高大的石狮,威气袭人。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殿。前殿牌楼有“双龙戏珠”的大型浮雕,显得高雅华贵;正门额牌上有楷书“关圣殿”三个直书大字,左书“河岳”并配有“吹笛牧童”,右书“日星”亦配有“击钹罗汉”;上方有“桃园结义”、“犀牛望月”、“刘海戏蟾”等人物故事浮雕及陶雕花卉;殿内有山门和戏台。


戏台


春秋阁”是主殿,为重檐歇山顶结构,春秋阁以花岗岩石为台基,殿前矗立着一对透雕汉白玉蟠龙柱,柱上各盘着一条镂空石龙,扬头跃尾,盘旋而上,活灵活现。龙柱下各有麒麟形状的石兽一尊,煞是可爱。主殿内供奉着威武刚勇的关羽雕像。会馆的后殿与雨湖相通连,建有花园和亭台。 


一对透雕汉白玉蟠龙柱,柱上各盘着一条镂空石龙,扬头跃尾,盘旋而上,活灵活现。龙柱下各有麒麟形状的石兽一尊,煞是可爱。


钟楼、鼓楼等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北五省会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57.岁圆楼古建筑群

岁圆楼古建筑群位于双牌县理家坪乡坦田村,始建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建成于1840年,当地皓命奉政大夫何贤寿规划建筑。岁圆楼为典型的湘南农村古式建筑,整个建筑呈徽式民居风格。"二润庄"、"六如第"、"四玉腾飞"三座庭院依次从南至北整齐排列,坐西朝东,每一座庭院上下三座,沿山势呈阶梯式建筑,砖木结构,有房间22间,天井四口,六级石阶,牌匾三块。


大门为亭台式楼阁所遮护,雕梁画栋,石雕木刻十分精美。大门门框皆有石刻的楹联,楷书书写,字体遒劲有力,镂雕的石狮、麒麟、龙凤、花卉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其屋檐、横梁以及窗户上的镂雕、浮雕图案,构思奇巧,富有装饰性。

屋内保存着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亲笔题写对联的完整的木雕床一张,全为镂空雕,构思奇特,做工精细,金光闪闪,富丽堂皇。耳门全部以条石作底,门框用优质青砖砌成。地面用传统工艺技术浇注,坚硬光滑,平整如镜,色彩艳丽。室内靠天井边和室外地面全部用青石平铺。三座庭院两侧各建有横屋两座,有天井四口,房间16间,牌匾2块。岁圆楼共有大小房间82间,天井16口,牌匾11块。庭内排水设施颇具科学性,雨季水不漫,旱季水不干,干湿度宜人。四周有围墙,院落前有宽敞的青石坪,为院内和家族公共活动场所,秋收时可代作晒谷场,院落对面有装饰华丽的壁照,壁上塑有彩绘的"八仙过海"、"姜太公钓鱼"、"何仙姑登天"、"女娲补天"等寓言故事。旁边还建有官庭(专门招待达官贵人的场所)、油坊、花园、祠堂、戏院等配套建筑,整个建筑和设施占地约100余亩。

岁圆楼周围群山环抱,山青水秀,自然景色十分美丽。主要景点有马头山寨、笔架山、狮子岭、凤凰山、犁头山、将军岭、坦水漂游、百丈瀑、古老的纸作坊、油作坊、永清甘泉、女人窝、古战场遗址。距尧山、神仙岭仅2公里远,尧山里处处有溶洞、地下河,与舜帝之弟--象的居住地江村访尧约12公里,是很有旅游开发价值的风水宝地。离已经开工兴建的洛堪铁路仅一公里,随着洛堪铁路的开通,岁圆楼这一鲜为人知的集建筑精华的古代民居,必将为世人所家喻户晓,成为湘南旅游天地的一颗明珠。


二润庄


六如第


六如第细部。六如第是岁圆楼中最精美的一栋建筑,泥塑、木雕技术精巧。

福清官迎宾楼,建于清代,位于罗园楼东边,是专门用于接待客人的地方,系岁圆楼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该建筑占地660平方米,由前,中,后三进厅和两边厢房组成,每厅中间设有天井,两边雕龙画凤,设施齐全,装修豪华,气派,供达官贵人,亲朋好友来访休息。


迎宾楼细部


迎宾楼细部


迎宾楼细部


四玉腾辉”的建造比六如第和二润庄晚了近二十年,因为贤寿公在建造六如第,二润庄等建筑时操劳过度,又因长子昌仁去世而一病不起。所以由老四昌智主持建造,因为建在状元楼旁,也增添了书香气。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岁圆楼古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58.零陵文武双庙


零陵文庙位于湖南永州市零陵古城东门岭路(永州市五中旁,零陵文物管理所内),原为“零陵县文庙”,又名“县学宫”、“先师庙”、“孔子庙”、“圣庙”等,始建于宋嘉定初年(1208年),原址为潇水西岸愚溪桥左,后曾六次迁移改建,四易其地。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重建,但今仅存大成殿及东西两庑,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


大成殿为歇山重檐,翼角高翘,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殿前廊有石柱四根,两根为汉白玉柱,两根为青石柱,分别浮雕着蟠龙与飞凤。殿前月台及丹墀两旁分立石狮、石象各一对,丹墀则为汉白玉浮雕云龙。


大殿台基及四周的石围栏上,以及各廊柱、殿柱之石础,均雕刻着人物故事及飞禽、走兽、花卉等图案,选型古朴,精致细腻,栩栩如生,可谓件件珍品。


殿内屋顶澡井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零陵文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庙又名关圣庙、关帝庙、关云长庙,是专门祭祀关圣大帝——关云长的寺庙。零陵武庙坐落于湖南永州零陵古城东山,坐东朝西,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现现仅存正殿及抱厦(在前献殿),为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历史上,零陵武庙曾是湘南永州、衡阳、邵阳、郴州等州府共同奉祭的高等级武庙,五进五开间,为我国江南规模最大的武庙,有“北有山西运城,南有湘首永州”之说。

正殿位于东山之巅,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歇山重檐式,红墙青瓦,翼角高翘,端庄雄伟。殿前檐廊宽约三米,六廊柱,其中青石龙柱四根,柱径0.41米,浮雕雌雄蟠龙,从下往上缠绕,龙头硕大,横跨凌空0.62米,张嘴含珠,腾空欲飞,为全国最大青石龙柱之一,气势全国之最。抱厦前的青石浮雕五龙丹墀,筋骨鳞爪毕现,功力透彻,亦映衬出关公的勇武精神。


澡井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零陵武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59.乾州文庙


乾州文庙位于湖南省吉首市乾州古城的中部,南临万溶江,乾州文庙始建于清雍正七年至十一年(1729—1733年),乾隆六十年焚于兵燹,唯崇圣祠留存,1801年重建,1810、1836、1846年又相继扩建和修葺,文庙楼阁日臻完善,气势恢宏,十分壮观,一座绝无仅有,庙学合一的孔圣之庙傲然屹立于万溶江畔,堪称湘西建筑群体之最。


文庙中轴线上,前置照墙,两边分设黉门,进而是红石棂星门、月桥(俗称状元桥)、泮池、戟门。戟门左为名宦、右为乡贤两祠,此为一进。二进正中为大成宝殿,前侧即为东庑和西庑,院中置条石,石径直达月台,台前有五龙奉圣红石卸路,大成殿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风铃飘响,拱棚、藻井、撑拱、雀替、柱础石墩十分考究,且置丹桂两株于侧。三进即崇圣祠,右为学宫、明伦堂和儒学教渝署(习称老师衙门),照墙南向外为头门,中为大堂,左有文昌宫,中有明伦堂,右为教渝署(民国时为县党部)。其间间以厢房,后有居室。在清代撰修的《乾州厅志》中有记载和描述:“文庙在城东土垣内,大成殿五间,东西庵各三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间,泮池一区,圆拱桥一道,尊经阁一所,名宦祠一间,乡贤祠一间。”这样的规模算不得宏大,却也是湘西文人们的精神沃土,是一片历史的宝地了。


戟门前是泮池、月桥,戟门左为名宦、右为乡贤两祠,此为一进。


大成门此文同作戟门。


泮池、月桥,


大成殿五间,东西庵各三间。


明伦堂


文昌宫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乾州文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60.恭城书院


恭城书院位于湖南通道县罗蒙山下,原名“罗蒙书院”,始建于宋1105年,占地面积2830平方米,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恭城书院”,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

这座经历了210年风雨历程的古书院,由门楼、斋舍、讲堂、通廊4个部分组成,建筑群完整而有序,两层木楼建筑以一条中轴线排列在一起,中有通廊串联,四周青砖护墙,院外有桂花树两株。。


飞檐翘首的门楼雄伟壮观,布满青苔的石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拾级而上,进入书院就是长长的走廊,两边对称地分布着6栋斋舍,上下两层,每栋斋舍有4间讲堂和1间宿舍。

恭城书院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座不朽的丰碑。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时,在书院内召开临时紧急的“通道会议”,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挽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从此,古老的恭城书院就与伟大的长征联系在一起而彪炳青史。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恭城书院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传承历史文化,六安文庙及赓飏书院等古建筑将重新修复!

    对于咱们六安人来说,文庙.赓飏书院等这些古老的建筑,留存着很多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承载着历史.在当前六安的老城区改造中,文庙.赓飏书院以及古城墙都将保留,并加以修复,一起来看看.    近日,记者走进鼓 ...

  • 建水:一方隐匿在古建筑中的净土

    不少人因为<舌尖上的中国>来到建水 希望一品建水豆腐的味道 而最后让大家意犹未尽的 却是这座小小古城里的古老建筑 -- 建水 古称"临安" 旧时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建水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林 恭城古建筑群(文庙、武庙)

    恭城文庙.武庙位于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拱辰街 建于明至清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城古建筑群包括文庙.武庙.周渭祠和湖南会馆四处明清建筑.恭城县距桂林不是很远,而且通高铁,交通还是便捷的.恭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共计795处) 本篇要目: ************************************* 703.良乡多宝佛塔  辽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要目: ********************************************** 711.慈寿寺塔  明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

    本篇要目: ***************************************** 721.佛真猞猁迤逻尼塔  辽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要目: **************************************** 731.金山寺舍利塔 元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 732.天宁寺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要目: ************************************ 741.蔚州古城墙 明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 742.故城寺 明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要目: ************************************** 751.宣化柏林寺 明至清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 752.卜北堡玉泉寺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要目: ********************************* 761.衡水安济桥 清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 762.凤山关帝庙 清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要目: ******************************** 771.闾原头永兴寺塔 宋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 772.张村圣庵寺塔 宋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要目: *************************************** 781.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 宋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