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日记|《深圳:设计之都的诞生》:是时候写这本书了
写这篇公号时,从办公室拍出去。图\夜书房
朋友传来几张十几年前的图片,让我的一个念头忽然强烈起来:那本书,也许到了动笔的时候了。
我说的是《深圳:设计之都的诞生》。
2008年,深圳代表团在巴黎街头和教科文组织官员合影。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给深圳“设计之都”称号。这是深圳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一步,而我,有幸成为将此称号申请到深圳的初始策划者和全程参与者之一。除市委领导外,参与此事的战友还有宣柱锡、李宁、李燕子、小谢等等一帮人,以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编辑部同事居多。
现在这帮人各奔东西,很少见面了。甚至我们已经很少听到“设计之都”这个名号了。现在大家都管深圳叫创新、创意之都。
现在也很少有官方机构在名称中继续使用“设计之都”字眼儿了。原来意义上的“设计之都”正在成为历史。
既然已成历史,也就到了著书立说、存档备案的时候。
深圳代表团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正式递交“申都”报告。
2008年5月吧,我们把深圳“设计之都”申请报告送到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深圳递交的报告有两种风格,一中一西,均经过特别设计与精心印制。中国风格的报告由雅昌承制,“国际范儿”的报告则由韩家英公司完成。从我们手中接过报告的教科文官员普萨先生(上图右二)说,他从没有见过有哪座城市把申请报告做得如此认真,又如此精彩。
从巴黎回来后,闫小培副市长(左三)率队专门去北京向章新胜主任(左四)汇报。
报告递交后,联合国官员问:你们向你们自己国家的教科文组织汇报了吗?我们一愣:中国也有教科文组织?
后来一问,果然有。这个机构设在教育部,当时的主任由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兼任。当时的深圳副市长闫小培随即带我们去北京说明情况。她说,我们要先检讨。
会见时章部长笑着说,你们也不必检讨;深圳吗,就是敢闯。你们没打招呼就闯到联合国去了!以后其他城市不能这样了,和联合国打交道必须先经国内批准。
圣达菲全球创意城市会议,2008。
那年9月,我们又马不停蹄,赶到美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圣达菲,参加全球城市创意会议。这是迄今我唯一的美国之行:没有去纽约,也没去华盛顿、洛杉矶等等,只去偏居一隅的圣达菲开了几天会,相当于来中国一趟,只去了一趟丽江。
所以,别人问我是否去过美国,我经常回答“没有”。不是我有意隐瞒,实在是忘记了我还有过美国之旅。那是什么美国之旅啊!都没怎么看清美国长什么样,印象最深的是我们一群人总是在机场跌跌撞撞气喘吁吁赶飞机,而且赶了两次,而且还有一次没赶上。
十二年过去,该回忆一下了。
那实在是一段非常新奇、非常好玩也非常惊心动魄的一段经历。
这是谁?哪国的?如今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