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收藏清代玉器
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由于乾隆皇帝爱玉,所以清代玉产地主要有除了苏州、扬州还有宫廷,呈三足鼎立趋势,各具特色。
清代玉器品种和数量繁多,以陈设品和玉佩饰最为发达。陈设品有按青铜器为祖型的仿古形式器皿及各种仁兽,瑞禽的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浮雕图画式的玉屏等。玉佩的品种更为丰富,成为各阶 层民俗事项和服饰广泛佩戴使用的装饰品和吉祥物。此外兼有实用功能的各种玉器皿,文房用品数量和品种也较历代多有增加。清代玉器在制作上以乾隆时代为分界线,前期治玉重视选料,由于开采条件改善,采集到的优质白玉、羊脂玉数量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材质的精美,为这一时期能产生许多珍宝性艺术品,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工艺加工方面,琢工精巧,光工细腻。乾隆时代的玉器皿的轮廓线都极规则,横平竖直外缘及子口转折严整挺拔。棱角多呈劲挺锋锐状。起凸的浮雕图案边缘,也处理成锋利边线,观之剔透,触之扎手。在抛光工艺上也很讲究,一般细光处看不见琢镞的痕迹,细光能达到玻璃光亮度。清代中期以后,玉器生产渐入衰落,不但规模减退,工艺制作上取巧偷工造成规格越益粗糙。如所琢树木花草枝梗,不再精到的琢出圆润的,符合生态的形象,仅以两面削琢的角形凸起代替。花卉图案也不再细致地琢出枝叶穿插、花叶翻卷的形态,太多取平面的浅浮雕处理。尤其是器皿轮廓线大多拖泥带水,转折含混。许多该作圆雕处理的玉陈设品、玉人、玉山,甚至小件玉佩、玉附的背面,也采取用工极少的粗处理方式。
将清代玉器与现代仿品做有效的鉴别,是当前仿古艺术品充斥市场后出现的比较突出问题。由于清代距今并不遥远。因此它所在玉器上所反映的风格、工艺、材料以及加工设备等诸多表现,相对比较近似于同类型材料的现代作品。
清代的玉器对雕琢的要求更高,因此对玉材的选择更加严格,加工的工序更加精细繁琐,此时出现了巧做,半浮雕等雕刻手法。清代玉器大多玲珑精致,追求写实逼真,在纹饰上更为丰富,常用吉祥如意字样,此时的祥瑞祈福玉器大量出现。
纹饰是玉器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玉器时代或地域特征的重要表现之一。由于各个历纹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制玉工具的不同,使玉器的纹饰题材和表现方式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玉器的纹饰成为玉器时代的一个重要符号,是进行玉器鉴定的重要依据。谈到玉器的纹饰,一般包括纹饰的工艺技法和内容题材两个方面。
清宫传世的白玉制品聚集了当时各类雕刻制作工艺,如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线雕、减地、阴刻等等,除以白玉雕制单体器物之外,还有连缀器、镶嵌器,从而最 大限度地发挥白玉的表现功能。沈阳故宫珍藏的白玉藏品绝大多数都是清宫制造。有一些曾为皇帝御用之物,因而无论是白玉材质还是器物做工都十分优质和精湛,代表了清中晚期宫廷玉雕的极 佳水准。这些清宫白玉器物多数是清宫旧藏,少数是由社会上征集入藏。
以乾隆工为代表清中期玉器,虽华缛之极、精巧之致,达到鬼斧神工境界,却因出现不必要炫耀与繁琐,而失去玉器古朴浑厚、自然天成传统审美特点,变得媚俗、夸张起来。正所谓物极必反,登峰造极之后到来的必然是日渐衰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