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激光雷达首发的意义何在?率先进入高阶自动驾驶的底气就在于此

近日,广汽埃安宣布,将在旗下SUV车型AION LX上实现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的全球首发应用。这说明,未来广汽埃安不会走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识别流派路线”。
在此之前,小鹏、蔚来还有上汽R,纷纷官宣了激光雷达上车计划,但是和广汽埃安相比,以上车企的激光雷达技术刚亮相几个月就落后了——典型的“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凭借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广汽埃安实现了后发制人。那么,和小鹏、蔚来还有上汽R的激光雷达相比,广汽埃安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的“代差优势”在哪里?

首先是刷新帧率不同

第一代激光雷达的刷新帧率基本上都是保持在固定的每秒10次。在高速路上,这样的刷新帧率足够,但在复杂的城市道路环境下,如此刷新帧率就力不从心了。例如从路边突然蹿出的猫,1秒最快能移动16米,0.1秒可移动1.6米。对于第一代激光雷达而言,上一帧猫还在路边,下一帧猫就能出现在车道中央,这就意味着在这种场景下,车辆避无可避,猫命休矣。
(左:第一代激光雷达   右: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
而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可根据周围场景的复杂程度,智能调整刷新帧率,例如在车辆不多的高速公路上,保持每秒10次的刷新帧率;进入收费站和加油站的时候,刷新帧率提升到每秒15次;在城市普通地面道路上,刷新帧率提升到每秒20次;在人潮汹涌以及小电驴横冲直撞的菜市口,刷新帧率升至最高的每秒30次。
而且,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还具备类似于防空导弹相控阵雷达的“凝视”功能——在空旷的街区,如果发现一只猫缓缓靠近路边有过马路的迹象,激光雷达就会对这只猫实时追踪,直到危险隐患消失。

其次是识别分辨率不同

上一代激光雷达的识别分辨率固定的0.2°,也就是说,对于200米外的树干和5米外的树干,对于第一代激光雷达来说其实都是一样的。
而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会根据物体和车头之间的距离变化来调整识别精度,即距离近的优先监测,而且采用0.05°的最高识别分辨率,这样的分辨率足以识别出插在地上的筷子;距离远的,对行车基本没有影响的,则采用0.2°的最低识别分辨率,让系统知道“那里有个东西”就可以了——只有当远处的物体逐渐接近到警戒区域的时候,系统才会切换到超高清分辨率。
(左:第一代激光雷达 右: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
这就好比是一个摄影师,把远处景物虚化,近处景物拍清楚,如此取巧之后,工作量就下来了,功耗不用这么大了,雷达的使用寿命也相应增加了。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受限于扫描的方式,第一代激光雷达识别成像是“二次元”的,对于明显高出行驶路面的物体,比如车辆、护栏、行人、树木、建筑等等,有相当高的识别率,但是对于地面和低于地面的物体,识别率大大降低。而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由于扫描成像是三维的,所以能准确识别出路面状况以及道路真实边界——如此一来就能衍生出很多玩法,例如发现前方道路坑洼之后,车辆会提前主动降速,同时自动调整空气弹簧和电磁避震的软硬度。

在法规壁垒之下,

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实际意义何在?

广汽埃安AION LX上原本就搭载有高精地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三重感知,可实现L3自动驾驶辅助。如今加上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AION LX目前已经实现了L4级的Robotaxi示范性运营。
那么,在政策法规还未放开,L4级别自动驾驶受制于法规壁垒还不能公开上路的前提下,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应用的价值又在哪里?毕竟目前法规不允许一辆L4级自动驾驶车辆一溜烟从广州跑到北京。
在此之前,有媒体认为小鹏、蔚来还有上汽R之所以陆续官宣自己的激光雷达上车计划,是为了抢占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形象——说人话就是造个噱头赚个吆喝。
但是个人认为,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上车的意义,或许还真的有别于上一代激光雷达。
因为从具体应用场景来看,在目前的广汽埃安ADiGO 3.0基础上增加激光雷达,尤其是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将能非常好的解决许多第一代激光雷达搞不定的场景。
比如高速综合路况从A点到B点的自动驾驶,第一代激光雷达也能对静止障碍物、视觉上容易引起传感器误导的障碍物起到火眼金睛的作用。
但问题在于第一代激光雷达太老实了,整个视场角内重要的不重要的、有关的无关的信息全被它扫描了,而激光雷达如此恐怖的数据量,会使得大量的无关信息汇总到决策系统中,尤其是分布在地面和天空等非重要区域过高分辨率的点云数据会大大增加了算力的负担。
(左:第一代激光雷达   右: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
而有了第二代激光雷达加持的广汽埃安ADiGO 3.0的领先之处就在于,就像上文所提到,第二代激光雷达会像一个优秀的小秘书,在感知阶段就提前帮你把需要处理的资料做一个轻重缓急的分类,也降低系统感知融合的难度,通过灵活的可调ROI区域垂直分辨率,主动调整你的工作状态和关注重点,让你对目标关注看的更远、更清晰。
而自动驾驶高效的感知、决策给到用户来说,就是体验上的跃升。
比如同样是一段高速公路,同样的车辆行驶速度快,车距较远,搭载第二代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可以智能提升ROI区域垂直分辨率,重点关注正前方远处的行驶车辆以及三角警示标、雪糕筒、掉落的轮胎等静态障碍物,通过分析简洁有效的信息能更快作出反应,身心轻松跑的更快。
而此时搭载第一代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车辆可能还沉浸在数据的海洋里……
同样的还有最考验自动驾驶的左转场景中,第一代激光雷达帧率是固定的,对于对向行驶车辆的位置感知也是固定的,而第二代激光雷达由于此时可以调节到高帧率模式,就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安全左转的空档,减少不必要的原地等待,提高用户的驾驶体验。
(左:第一代激光雷达   右: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
另外在低速状态下,最经典的场景是在拥堵跟车时候的表现。比如两辆搭载激光雷达并行的智能驾驶车辆都开启了TJP功能,仅有普通固定帧率激光雷达的车辆前后车距更大,很容易被搭载第二代激光雷达可以适时提高扫描帧率的车辆“大胆加塞”。
说白了,大家都带自动驾驶,都有激光雷达,凭什么我会被别人横插一下,这也会导致极其糟糕的用户体验。但对于搭载第二代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车辆来说,那此时心情可能就反着来了。
可以说,由于第二代激光雷达的加持,这些具体的功能场景体验的变化,汇总到广汽埃安ADiGO3.0系统本身,将会使其拥有超越目前主流L3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优秀体验,甚至可以说为高阶自动驾驶进行提前“探路”。
就像拥有“高精地图全路段”和“全速域自动驾驶”功能是 L3 级自动驾驶的两大要素。以高精地图为基础,Mobileye EyeQ4 芯片作为大脑,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作为你的眼睛。
虽然你也能够享受一定的闲暇和惬意,但对于道路实时的突发状况,作为驾驶员的自己还是必须实时在线。
但如果此时有了第二代激光雷达的帮助,它对于环境深度的感知,对于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补位,将使得广汽埃安ADiGO 3.0 得到明显升级,甚至进化到更高阶自动驾驶阶段。
因为对于驾驶员来说,它可以让你完全不用再有那种,一边交出车辆控制权享受放松,一边又盯紧路面的矛盾心理,这些目前L3级别的体验可以挥一挥手告别了。
有了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的广汽埃安ADiGO3.0,就从高精地图路段的全速域脱手自动驾驶,进化至高速和城区特定道路的L4自动驾驶,让自动驾驶的范围更加广泛。
在高速+城区场景内,完全可以做到全程脱手的自动驾驶体验,当然ECT缴费等特殊场景除外,这也是区别于当下需要驾驶员保持在线的ADiGO 3.0应用场景最大的不同。比如说上了高速从A点到B点,理论上完全可以做到全速域脱手的自动驾驶体验,上了高速就“休息”的享受就已在眼前,当然所谓的L4高阶自动驾驶其实也就如此,只是由于目前受限于法规,还不能这么做而已。
同样的,有了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的帮助,广汽埃安ADiGO3.0在一些城区综合路况场景体验下也是一样的提升。
除了常见的鬼探头、复杂并道、交叉口通行、环岛立交通行、无道路标示线等路线。
在拥堵和转弯路段,相比起第二代激光雷达缺位的情况下自动驾驶车辆会磨磨唧唧的谨慎腾挪。有了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加持,车辆能够进行各种艺高人胆大的“神走位”,再也不用担心被加塞或者加塞被挤出的各种特殊情况,最终使得同样一段上班路,别人50分钟,你可能只要40分钟甚至30分钟就足以搞定。而且在整个过程之中,除特殊情况外(比如礼让救援车辆),依旧是可以做到全程脱手,毫无压力。
这一切都有赖于第二代激光雷达加持的广汽ADiGO系统,功能大幅升级后的结果。总而言之,有了第二代激光雷达加持的广汽ADiGO系统,将会在功能体验上率先一步进入真正的高阶全自动驾驶阶段。
所以,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绝对不会是一个噱头。虽然目前受限于法规,还不能说可以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但为高阶自动驾驶提前探探路,以及相比现有主流的自动驾驶体验将会有极大跨度的提升却是一定的,所以目前首搭车型AION LX届时实际表现会如何,非常值得去亲自体验一下。
另外,其实如今自动驾驶也已经成为一台车的核心和灵魂,也成了每家车企的必争领域。广汽埃安此次首发应用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可以说在提升自动驾驶体验同时,也将会推动整个行业自动驾驶的全面发展。

END

谢谢那么好看的你读完了全文,再给辛苦写作的小编点个“在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