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
下了汽车,基辛格带上一顶大檐帽和一副墨镜,以免被机场偶然路过的行人把他认出来。
乔布斯的父亲曾经对他说,做栅栏的时候要把栅栏背面也涂上油漆。虽然很少有人会看到栅栏背面,但这种认真和对细节的追求会让人们意识到它的不同的。后来就有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公司------
西方有句谚语:“魔鬼”隐藏在细节中,说的是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考虑到所有的细节。不然,不知哪里就会出麻烦。
“魔鬼”隐藏在细节中,实际上,上帝又何尝不隐藏于细节之中呢?人们都有这样一种思想,只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中国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太少。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一番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之室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呼?”薛勤当即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陈蕃欲“扫天下”的胸怀固然可嘉,但他没有认识到“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扫天下”之志是从“扫一屋”开始的;连一屋都不愿扫的人,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善小”累积,其结果是“善莫大焉”。凡事总是由小至大,正所谓集腋成裘。《诗经·大雅》的《思齐》篇有“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语,意思就是先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再进一步治理好一家一国。
“小事”就是细节。不仅中国人做事注重细节,外国人同样重视细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不过3代”似乎是一个铁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6代,仍未现颓废和没落的迹象。这一现象与他们从小对子女教育的点滴小事息息相关。
洛克菲勒家族崇尚节俭并热衷创造财富,这两点从洛克菲勒家族的中兴之主劳伦斯·洛克菲勒的一生中体现得尤其充分。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3代传人,尽管含着金钥匙出生,却绝不是一位纨绔子弟。
劳伦斯·洛克菲勒1910年5月26日生于纽约。童年时期,劳伦斯与年长他两岁的纳尔逊关系最亲密,他们曾一同饲养兔子,然后卖给科学实验室换取零用钱。这样的事情听起来似乎很难和富可敌国的洛克菲勒家族联系起来,但这却是事实。
从细节着眼,从挣小钱做起是洛克菲勒家族的遗训。父亲鼓励劳伦斯做家务挣钱:逮到走廊上的苍蝇,每100只奖一角钱;捉住阁楼上的耗子每只5分,背柴禾、劈柴禾也有价钱。劳伦斯和哥哥纳尔逊,分别在7岁和9岁时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许权——每双皮鞋2分,长筒靴每双1角。
细节决定成败。可以说,做事情就是做细节。一旦做细节养成了习惯,一个人离成功就不远了。
1971年7月,基辛格对中国的访问,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当时,尼克松和基辛格本人对这次访问还不是很有信心,他们把此次行动当作一次必需的冒险来进行,并把此行命名为“波罗行动”,意即像700年前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那样去冒险。
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热情帮助下,基辛格经过精心谋划,于7月1日开始了他的所谓“波罗”行动。为了转移媒体的视线,白宫新闻秘书在例会上宣布,尼克松总统即将派基辛格博士于7月2日至5日,到南越执行调查事实的任务。随后,基辛格到巴黎同戴维·布鲁斯会谈。
基辛格于7月1日离开了华盛顿,在西贡活动了3天,到曼谷停留了1天,6日到达了新德里,8日到达伊斯兰堡。为了不让印度不高兴,宣布在巴基斯坦也只是呆两天。
但他在8日的晚宴上突然喊叫“肚子痛”,叶海亚·汗总统随即高声地宣布,“伊斯兰堡天气太热了,以至于影响了基辛格先生的健康,我想请他去那蒂亚加利的总统别墅休息。”
如此,基辛格成功摆脱了记者们的一路追逐。
7月9日,伊斯兰堡凌晨4时,基辛格同他的随行人员趁着夜色,乘坐巴基斯坦外交秘书苏尔坦·汗驾驶的军用汽车向机场疾驶而去。
下了汽车,基辛格带上一顶大檐帽和一副墨镜,以免被机场偶然路过的行人把他认出来。
就要登机了,基辛格长长地出了口气,他边走边把墨镜和大檐帽摘了下来。没想到的是,就在此时,伦敦《每日电讯》驻巴基斯坦的特约记者贝格正从一架飞机上下来,与基辛格一行不期而遇。
职业的敏感驱使贝格走上前去。他悄悄问一位巴基斯坦官员:“基辛格要去哪里?”巴基斯坦官员顾左右而言他,避而不答。
但贝格并不罢休,他伫立于机场一隅,目送基辛格的专机离去。他注视着直插云霄的基辛格的专机飞行的方向……
“中国!基辛格去了中国。”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向距离机场最近的电报大楼狂奔而去。贝格用颤抖的手向伦敦报社发了一条报告这条重要消息的急电:
“基辛格飞往北京。据本报驻伊斯兰堡特约记者贝格报道:记者在拉瓦尔品第机场获悉,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博士一行人已于7月9日凌晨4时乘坐一架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飞机飞往中国。”
而此时睡眼惺忪的伦敦值班编辑,看了看这条消息,嘟囔了一句:“贝格这头蠢猪,准是喝醉了。基辛格怎么会去中国?荒唐!”然后,把这张纸条随便扔到了字纸篓里。
一条本来可以轰动世界的新闻,就这样被这位伦敦值班编辑轻轻地“枪毙了”。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任何细微的东西都可能成为“乱大事”或者“成大谋”的决定性因素。也许,影响全局的就是这毫不起眼的细微之处。当此之时,东西方冷战正酣,超级大国勾心半角,华盛顿忧心忡忡,莫斯科心怀鬼胎,一条“基辛格飞往北京”的消息足以令全球震撼!
1971年7月15日,基辛格陪同尼克松前往新闻发布会现场宣布中国邀请尼克松总统访问的消息
如今的市场竞争是残酷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国外的一些知名企业重视细节到了几近苛刻的地步!
众所周知,国际名牌POLO皮包凭着“一英寸之间一定缝满八针”的细致规格,逾20年立于不败之地;德国西门子2118手机靠着附加一个小小的F4彩壳而使自己也像F4一样成了“万人迷”。这些厂家认为,如果能够保证自己的产品在一比一的竞争中获胜,那么,整个市场的绝对优势就形成了,而这些恰恰是市场竞争的精髓所在:要打败对手,惟有做到比对手更细!
麦当劳规定:在鸡腿烤出20分钟后,如果没有卖掉,就一定要丢掉。对很多餐馆来说,别说20分钟,就是过了2个小时也舍不得扔掉那些精心烤制、仍然“新鲜”味美的鸡腿啊!
鸡腿烤出20分钟内就要消费,这就是标准,这就是麦当劳能够在全球迅速扩张的真正原因。然而,要达到这样一条看似简单的标准,背后却需要付出诸多艰辛而又细致的劳动!
比如,客人太多,汉堡不够卖时,现烤肯定来不及,这就要让客人等,如此就会失去不少顾客;而烤的鸡腿太多,客人少时,又只好扔掉,这必定会大大增加经营成本。所以,既不能不让客人久等,又不能烤的太多而浪费,这就需要对顾客需求进行详细的纪录,找到一个客人数量与烤鸡腿数量的一种合理的比例关系,而这一比例关系还时不时的会被偶然因素所打破。由此可以想见麦当劳20分钟内消费烤鸡腿这一细节之考究。
在美国,绝大部分公司的CEO会知道一些十分精确的数字:全国平均每人每天吃几个汉堡包、几个鸡蛋;每一周他们喝掉几杯咖啡、几杯牛奶;每一个月他们看几个小时的电视、看几页书。之所以要了解的这么清楚,就是因为他们想确保细节上多方面的优势,不给竞争者以可乘之机,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上的漏洞。
东京一家贸易公司有一位女服务生专门负责为客商购买车票。有一段时间,她给德国一家大公司的商务经理购买来往于东京、大阪之间的火车票。不久,这位经理发现:他每次去大阪时,座位总在右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在左窗边。
于是,他询问女服务生其中的缘故。女服务生笑答:“车去大阪时,富士山在您右边;返回东京时,富士山已到了您的左边。我想外国人到了日本都喜欢富士山的壮丽景色,所以,我替您买了不同的车票。”
这件不起眼的细心事使这位德国经理十分感动,于是他决定把对这家日本公司的贸易额由400万马克提高到1200万马克。他认为,“在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这家公司的职员都能够想得这么周到,那么,和他们做大笔买卖,他们也必定想客户之所想。跟这样的公司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西方学者米斯·范·多·罗说:“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纵观古今中外,任何成就一番大事的人无不重视细节。他们做事无不从大处着眼,而从小处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