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万里长城,为何独独在山西境内修建了外长城和内长城?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为何大明王朝只在山西境内修建了外长城和内长城。但可惜的是,最后还是守关的人开关投降了。
虽然我们经常说万里长城,但事实上,明长城总长度有两万一千多公里,其中人工修建的城墙,就有六千二百多公里。
如果你非要说,人工修建的长城,才是万里长城,那么,说万里长城,也说得过去,只不过是一万二千四百多里。
我们目前见到的长城,基本上都是明朝修建的,均为明长城。而在山西境内,明代长城有900多公里,其他更早年代长城500多公里,山西整个境内,超过1400公里的长城,可见,不管是总数量,还是全国占比,那都是相当可观。
可是,比较引人关注的是,大明王朝,在山西境内,却修建了两条长城,一条是外长城,一条是内长城,因此,也有外三关和内三关的说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我们发现,山西境内的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修建在阴山山脉一线的,那个时候,所谓的幽云十六州这些地方,均是在中原各诸侯国的掌控之中,而塞外的诸侯国匈奴和东胡,还掌控不了这些地方。
到了明朝的时候,这条长城,逐渐收缩到了山西和河北一带,事实上,也就是说,农耕的中原王朝,在很多时候,打不过游牧的塞外诸侯国,被反杀了,这外长城,就一直往里退。
到了明朝永乐大帝朱棣在位的时候,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南京成为陪都,为了北京的安全,他就在外长城,也就是山西河北当时那条长城和北京之间,又修了一条内长城。
其实,在朱元璋时候,大明朝已经把外长城的防线,推进到了当时的河套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和宁夏靠边境的地方。可是,因为朱棣挑动起战争,这导致,当时的蒙古帝国又卷土重来,而且,后期瓦剌、后金(女真)等部也发展起来。
这种情况在“土木堡之变”中达到高潮,大明王朝,非常艰难地才守住了北京,而不是又退回南京去。明朝吸取到这种教训后,就在外长城和北京城之间,又修了一段内长城,双保险,游牧诸侯国再打过来,就比较困难了。
于是,后来就有了外长城“外三关”偏关、宁武关、雁门关和内长城“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的说法。只可惜,后来大明王朝还是内部出事儿了,大同城总兵姜瓖投降李闯王,亲自打开了大同城,迎接闯王,至此,大明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