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正确定义逻辑的逻辑前提

从现象角度,哲学理论创新从来都是个体性的,所以在现实人生里,我们只要坚定地相信并做到让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体系能够圆满于个体层面的终极自圆其说就好,因为要想通过理论创新现实地说服不特定的一切人,需要支付的是人类文明史意义上的时间成本,那是曾经的任何个人都无能为力的。

由此可见,作为现象方面的纯个体追求,哲学理论创新必须在内容上以更多考虑清楚整个外部文明环境为前提,这就使得哲学的整体一致性这类命题变得极端重要,因为只有搞清楚这类命题,哲学的整体框架和边界才能被建构清楚。

这样再翻看西方哲学史,我们会发现近现代哲学有这样一个特征,就是那些哲学大家会超越他们的哲学前辈,偶然触及到哲学的整体性或一致性命题,无奈最终相关命题却根本都服务于他们自己的一般性,也即非终极性,哲学理论创新,所以透过一致性的浅尝辄止于终极创新和终极自圆其说不能现象,不难常识化发现西方哲学界共同深受逻辑陷阱折磨的情境之惨,所以不难进一步常识化理解,在同样不能终极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谁对整个外部文明环境考虑得更周全,谁的理论就能在文明史层面说服更多人。

这样我们就不难常识化发现,旧哲学之所以根本不能实现终极自圆其说,就是因为相关思想者均无法自主摆脱整体一致性的逻辑陷阱,所以雄辩地系统论证哲学的整体一致性,一定与逻辑这个有唯一性的思考工具的不成熟直接相关。

这样我们就可以常识化地发现,在不能终极定义逻辑之前,西方哲学史上,包括近代哲学史,一直在卖弄的在逻辑学方面的创新与进步,都极具空中楼阁一样的虚幻性,因为不能正确定义逻辑,既是不能正确定义哲学的工具前提,又是一个显而易见于被集体忽略的逻辑前提,于是透过这个极具冷幽默特征的不能正确定义逻辑的逻辑前提,不难进一步常识化发现,原来整个哲学史都是在为正确定义哲学自身支付时间成本,当然也是在为支付正确定义逻辑的时间成本。

如果从知所先后的因果关系角度,您不排斥逻辑是人的思维的本体,那么当然也不难发现,人类也同时在支付等待建构以终极逻辑认知为标准的终极本体论的时间成本,于是在系统的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体系支撑下,透过诸多必要的时间成本命题,其实不难用常识化视角进一步发现,在哲学终极化的隐性时间成本之外,还有这样一个不难理解的隐性常识——任何创新理论对他人的说服力,都以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率先说服自己为前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