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莫以借钱测试友情】
大约记得一个微信段子,说,说下属对你好,退休了试试;说朋友对你好,借10万试试;说老婆对你好,瘫十年试试……后边还有,说不出了。仅就其中的“说朋友对你好,借十万试试”一句,发表一点看法吧。这个话题可真有点意思。首先,如果你真的要用借钱来测试友谊,那么我要劝阻你。你信他,愿意拿他当朋友,拿他当朋友就是;不信他,不愿意拿他当朋友,不拿他当朋友就是。好好的,测试什么?你要拿借钱来测试他,本身就说明你不信任他,那么且不说他是不是你的朋友,首先,你就有点儿不是人家的朋友。是不是这个理儿?
其次,你说你就偏想要拿借钱来测试朋友,那么让我来预测一下测试的结果吧。假设你要测试100个朋友吧。假设你认定不借给你钱的不是朋友。如果你要试借10元的话,我想,那么你会发现拥有100个朋友。假设你要试借100元的话,我想你会拥有大约95个朋友。假如你要试借1000元的话,我想你会拥有大约80个朋友。假如你要试借10000元的话,我想你会拥有大约20个朋友。假如你要试借100000元的话,我想你会拥有大约2个朋友。假如你要试借1000000元的时候,我想你会拥有0个朋友。
其三,借你钱的就是朋友,不借你的钱的就不是朋友,这个命题正确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借给你钱的基本(仅仅是基本)可以认定够朋友;不借你钱,却不能认定不是朋友。为什么呢?不借你钱的原因,除了不够朋友这一条,还可能有很多条:比如:你借的时候人家没带钱;他想借给你,但是老婆不让;他本来很有钱,但是那一阵真的没有钱;他真的没有你要借的那么多钱;他真的有钱,但是他早已跟自己定了自律,不借给任何人钱。看,假如人家是因为这些原因,你就认定人家不是朋友,是不是错杀了朋友?
其四,借钱这个事,究竟该如何对待?让我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吧。我记得我小时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人与人之间,借钱是很普遍的事。乡亲之间,亲戚之间,好像经常互相借钱。而且,那时很少听说因为借钱闹出纠纷的,比如借钱人家不还,欠钱的成了爷之类。但是,后来,到九十年代以后,很难说得清什么原因,借钱的纠纷多起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低起来,借钱与被借钱变得敏感起来。到了当下,我感觉人与人之间借钱的情况少了许多,好像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发生了问题。媒体上时而可以看到一些新闻,让人更加对借钱感到恐惧。比如,前一段时间,网媒报道,郑州一女子借给闺蜜60万元,当时因为关系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连个字据也没有。但是后来闺蜜竟然开始否认借钱,还拉黑她玩起了失踪。再后来该女子在街头碰到闺蜜,给闺蜜跪下,请求还钱50万了结,被无情拒绝。天哪,看看这个事,不少人肯定更不敢借钱了。
我想,在当下的商业社会,鉴于社会道德有所滑坡的大环境,最好是不借给别人钱或少借给别人钱;借给别人钱,稍为谨慎也好,比如,如果是愿意借给的人,如果数额较大,也请他打个借条为好。否则,万一闹出纠纷来,友谊肯定是别说了,怕是双方都不愉快。本来并不复杂的事,怎么如此复杂起来?唉,这个咱个人真没办法,环境如此,顺应为好。跟人交流,好像现在许多人宁愿贷款,也不愿借钱。这个也好,现代金融事业发达,正规银行借贷,风险也不大,也省得欠人情、出纠纷。其五,最后一个问题:坚决不向别人借钱,也坚决不借给别人钱,可以吗?这个,我是做不到。比如,我不敢保证不会有求于人。(掩嘴)你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