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振兴,离不开山东!
靠规模取胜的时代
不可否认的是,轮胎在山东成就了一批人,打造了一批企业家,同时也让人体味到了由天堂岛地狱的坠落。
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从2009年到2011年大概三年的时间里,山东一些地区的轮胎产能如克隆般开始疯狂“繁殖”,从生产初级轮胎,到斜交胎,再到子午轮胎,众多轮胎企业一直在致力于扩产能、高规模,轮胎企业像摊煎饼一样不断地给自己加料,让煎饼看上去越来越大。而之所以产生现象,与金融危机之后的市场转好有一定关系,同时这些轮胎企业多是民营企业,在市场上更加的灵活,一路追随市场需求随时调整战略是它们的杀手锏,当然,大量的市场需求才是从根本上催生这些企业的动力。
价格扰乱市场时代
轮胎行业作为密集型行业,当遇到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时,其产能问题很容易暴露无遗。在一众山东轮胎企业成长过程中,还有一部分企业选择给普利司通、马牌等跨国公司的轮胎贴牌生产,这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为产能过剩做出了“贡献”,而当海外市场受阻,尤其是像美国这类主要市场出口受阻的时候,这些轮胎企业便开始了自己的寒冬时代。
部分摇摇欲坠的企业,为了清库存,回笼资金不惜大打价格战,这种现象在2015年体现的尤为明显,而这一行为给市场所造成的影响至今也还在发挥着效力,可以说价格战是没办法中的办法,更像是一个临死前的挣扎,造就一批摇摇欲坠的轮胎企业的同时也开启了中国轮胎行业的新时代。
品牌取胜时代
据中橡协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40家重点轮胎企业利润大幅下降30%。2015年,轮胎产值下降14.62%,出口交货值下降16.52%,销售额下降15.37%,利润下降幅度更是高达22.22%。
这一些列数据都在向我们宣告,过去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中国轮胎行业的一个新时代必须来临——靠打造品牌取胜。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轮胎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极低,甚至在国内也很少有人了解。更多的人甚至只听说过米其林,这对于中国轮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软肋。当然,打造品牌不仅仅是要打响品牌的知名度,还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完善线上线下渠道,形成一个良性健全的营销体系,这样在与一些国际品牌的抗衡中才能有底气。
进入2016年之后,很多轮胎企业都开始了自身品牌的打造之路,有人在建设自己的研发基地、有人在海外建厂扩产能、有人在积极备战国际重大活动打响知名度,总之,很多企业都在建设属于自己的品牌道路。但不能忽略的是,大企业毕竟占少数,还有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尚在夹缝中生存,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成败似乎无非是这几年的事情了,扭转船头走上正确的道路就可以继续生存,若是困在现状中无力改变,恐怕免不了要遭到洗牌。
山东作为中国的轮胎第一大省,就仿佛中国轮胎行业的一面镜子,你可以从里面看到行业的现状,你也可以从里面看到自己目前的处境,作为轮胎店主来说,生意不只是眼前的不景气,还有未来的选择与改变,经营一个轮胎企业其实和经营一个轮胎店是一样的,用心做的话,小轮胎店也会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