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手册】欲望
作为一个人,七情六欲是避免不了的。因为欲望深植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一、欲望是一柄双刃剑
欲望使人迷乱
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对达芙妮的追逐,帕里斯导致特洛伊的灭亡均离不开内心的欲望。
即便是尊贵如宙斯也摆脱不了欲望的驱使。他一会儿变作公牛,一会而变作天鹅,一会儿化作浓雾,
一会儿成为金雨,无非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望。
欲望使人疯狂
当莎乐美狂吻施洗约翰的头颅时,她的欲望是多么令人恐怖与感伤!
欲望使人丧失理智
当麦克白夫人听到巫师的预言,他的内心无法用平静镇压住上升的欲望。
当她犯下罪恶时,又是怎样的恐慌。
如果没有欲望,她又怎会精神失常。
欲望使人生变得沉重
柳宗元在他的寓言中有一种叫做蝜蝂的小虫。不知道我们是不是也和它一样?
欲望使人迷恋
即便身为天使面对欲望也难以拒抗。
欲望使人陶醉
当我们看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会,心底怎会不浮起美好的向往。
欲望使人性的花朵绽放
但丁怀着对恋人的欲望,
在神曲中写下了关于保罗与弗朗切斯卡的美妙的篇章。
欲望留下不朽的丰碑
巴尔扎克的创作欲望,满足了我们观看“人间喜剧”的愿望。
欲望留下动人的乐章
贝多芬的抗争欲望为我们留下了“命运”这样不凡的篇章。
欲望使人生敞亮
海伦·凯勒的求知的欲望,使她走出了黑暗,走进了光明的殿堂。
欲望使人心神激荡
当我们阅读杰克·伦敦笔下的《热爱生命》时,怎会不钦佩那淘金者身上的求生的欲望!
二、面对欲望
人们对自身的欲望既了如指掌,又讳莫如深!因此当比亚兹莱黑白画表现欲望时,人们十分震惊;
当毕加索晚年用绘画表现欲望时,人们表示失望。
人们同在欲望号的街车上远航,可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其实,欲望是脱缰的野马,欲望是温顺的绵羊,同样矛盾的人性又怎能 把它表现得穷形尽相? 生活中很少《理智与情感》中的克制,
更多的是忧郁与理想的表象。
箴言
我们的是我们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因此,要想消灭它们的话,实在是一件既徒劳又可笑的行为,这等于是要控制自然,要更改上帝的作品。(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
如果我们根据人之有欲念是由于人的天性这个事实进行推断,我们是不是因此就可以得出结论说,我们在我们自己身上所感觉到的和看见别人所表现的一切欲念都是自然的呢?是的,它们的来源都是自然的;但是,千百条外来的小溪使这个源头变得很庞大了,它已经是一条不断扩大的大江,我们在其中很难找到几滴原来的水了。(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
贪婪的眼睛如果永远不满足,经久会被黄土将它封住。 (伊朗)萨迪《蔷薇园》
我们的种种欲念的发源,所有一切欲念的本源,唯一同人一起产生而且终生不离的根本欲念,是自爱,它是原始的、内在的、先于其他一切欲念的欲念,而且,从一种意义上说,一切其他的欲念只不过是它的演变。(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
昀大的仇敌莫过于自己的情欲。 (伊朗)萨迪(蔷薇园》
自爱心所涉及的只是我们自己,所以当我们真正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满意的;然而自私心则促使我们同他人进行比较,所以从来没有而且永远也不会有满意的时候,因为当它使我们顾自己而不顾别人的时候,还硬要别人先关心我们然后才关心他们自身,这是办不到的。(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
贪婪的人!他在世界各地奔走。他在追逐金钱,死亡却跟在他背后。(伊朗)萨迪《蔷薇园》
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强烈的欲念淹没了内在的情感,瞒过了良心的责备。道德的实践给人带来了委屈和羞辱,因而使人感觉不到道德的美。(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
好像飞鸟,网罗设在眼前仍不躲避。这些人埋伏,是为自流己血。蹲伏,是为自害己命。凡贪恋财利的,所行之路,都是如此。这贪婪之心,乃夺去得财者之命。《日约全书·箴言》
我们只能够以欲念来控制欲念,我们必须利用它们的威力去抵抗它们的暴虐,我们始终要从天性的本身去寻找控制它的适当的工具。(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
贪财、权欲和虚荣心,弄得人痛苦不堪,这是大众意识的三根台柱。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支撑着毫不动摇的庸人世界。(俄)艾特玛托夫《断头台》
在激动人心的各种情欲中,使男女需要异性的那种情欲,是昀炽热也是昀激烈的。这种可怕的情欲能使人不顾一切危险,冲破一切障碍。当它达到疯狂程度的时候,仿佛足以毁灭人类,而它所负的天然使命本是为了保存人类的。(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从贪欲帀始就会在牢狱里告终。 (德)布莱希特《布莱希特戏剧选》(下)
我们首先应该承认,情欲越强烈,便越需要法律的约束。但是,这种情欲每天在我们当中所引起的混乱和所造成的罪恶已足以证明法律在这方面力量的薄弱。(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当一个人把欲望降低至昀低程度后,生活的多彩多姿也将随之变得索然无味。而生命本身也将失去其原有的光辉。(奥)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
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渴望别人颂扬自己,正是由于每个人都几乎终日疯似狂地想出人头地,才产生了人间昀好和昀坏的事物:我们的美德和我们的恶行;我们的科学和我们的谬误;我们的征服者和我们的哲学家;也就是说,在极少数的好事物之中有无数的坏事物。(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一个得不到满足的心灵是永远不会快活的。 (英)查尔斯·里德《患难与忠诚》
欲望是经久不息的,需求可以至于无穷。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贪欲是一切恶德的根源。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邪恶并不在意欲中,而是在带有知识的意欲中.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若是欲望大容易获得满足,欲望的对象一旦被夺而消失,可怕的空虚和苦闷将立刻袭来。换句话说,就是生存本身和他的本质,将成为人类难以负荷的重担。(德)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
人类彻头彻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是无数欲求的凝集,人类就这样带着这些欲求,没有借助,并且在困穷缺乏以及对于一切事物都满开不安的情形下,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德)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
一般人只生存于欲望中,无法享受到纯粹智慧的乐趣,无法感受纯粹认识中所具有的喜悦。(德)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
欲望愈强烈,愈贪求我欲之满足的人,他所感到的痛苦也就更多更深,因为欲望经常附在他身上不断地啃噬他,使他的心灵充满苦恼,如此积久成习后,一旦欲望的对象全部消失,他几乎便以看别人的痛苦为乐了。(德)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
做出一付讨厌的苦相,为的是把贪心隐藏起来。 (法)雨果《笑面人》
贪欲熄灭我们为善的热忱。 (意)但丁《神曲》
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我们要体会到,在欲望中间,有些是自然的,有些是虚浮的;在自然的欲望中,有些是必要的,有些则仅仅是自然的;在必要的欲望小,有些是幸福所必要的,有些是养息身体所必要的,有些则是生命本身的存在所必要的。(古希腊)伊壁鸠鲁《致美诺寇的信》
自然所要求的财宝是确定的而且容易得到的,虚浮的欲望是不能增足的。(古希腊)伊壁鸠鲁《著作残篇》
克瑞密罗斯可是从来不曾有人对你(财神)感觉满足的。若是一个人得了十三条金子,他就还想多,要十六条了。假如得了十六条,他又想要四十条,否则他就是这生活不值得生活了。(古希腊)阿里斯托芬《财神》
即使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尽如人愿,世界也不会变得更好些。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断片》
一个事物越是被更多的人所欲望,它就越好。(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我们应该满足于自己所有的东西,贪求无益的东西,往往会把手头的东西也失掉。(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穴鸟和鸽子》
如果对财富的欲望没有餍足的限度,这就变得比极端的贫穷还更难堪。因为昀强烈的欲望产生出昀难当的需要。(古希腊)德漠克利特《著作残篇》
我被围于诱惑之中,每天和口腹之欲交战;这种食欲和淫欲不同,不能拿定主意和它毅然决绝,如我对于绝欲的办法;必须执住口腔的羁勒,驾御控纵。(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卷 10
一切混乱不定都是由于放纵引起的。正是放纵违背了日常的常规和正当的理性。它和灵魂的欲望不能被压抑的推论完全无关。正象节制欲望能遏止需求,使这些需求遵从理性的规律,从而保持内心的平衡一样,有害物,放纵却能彻底破坏内心的平常状弁。所以人们是为忧虑、害怕和其他一切混乱不定的因素所缠绕。(古罗马)西塞罗《辩论集》
金钱的贪求……和享乐的贪求,促使我们成为它们的奴隶,也可以说,把我们整个身心投人深渊。(古罗马)朗吉驽斯《论崇高》
唯利是图,是一种痼疾,使人卑鄙,但贪求享乐,更是一种使人极端无耻,不可救药的毛病。(古罗马)朗吉驽斯《论崇高》
吝啬鬼永远处在贫困中。 (古罗马)贺拉斯转引自《外国名言一千句》
唉唉!一切的付款都是多么痛苦呀! 拿走性命,拿走老婆,但决不要拿走人的钱袋。 (英)拜伦《唐璜》
闪闪发亮的财宝对于守财奴是甜蜜的, 第一个孩子的诞生对于父亲是甜蜜的, 报复是甜蜜的——尤其是对于女人, 劫掠对于士兵,奖金对于海员是甜蜜的。(英)拜伦《唐磺》
人类是理智的动物,因此他永远是一个矛盾体。他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深处,他的思想远达宇宙的尽头,于是他夹在这两者中间被撕成碎片,绝不存在其他可能。(英)赫兹里特《论性格》
我们对那些昀渴望得到的东西也会逐渐产生厌倦,甚至可能是以昀快的速度。(英)塞缨尔·巴特勒《平凡的观察》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口泉眼,不断喷涌出生命、活力、爱情。如果不为它挖沟疏导,它就会把周围的土地变成沼泽。(英)马克·拉瑟福德《日志选页续篇》
有些欲望对于维持生命运转是必需的,而且,那些真实需要得到满足的人们,一定承认那些幻想。(英)塞缨尔·约翰逊《拉塞勒斯》
要在竞争的渴望和价值之间求得平衡,这对于人类的智慧来说,似乎是一项过于困难的任务。多少年来,知识界的精英们喋喋不休地探讨那些毫无用处的问题;而权贵们为了获取或保住那些无利可图的占有物则一直把士兵当炮灰。(英)塞缪尔二约翰逊《有感于近期对福克兰岛问题的重视》
因为贪心不足的缘故,反而失去他们原有的技能。 (英)莎士比亚《约翰王》
人生有两种悲剧,其一为欲望难遂,另一为欲望得遂。 (英)萧伯纳《人与超人》
每一个人的天堂,就是他的欲望。 (英)摩尔转引自《经营 66妙方》
商品欲苦与权力和荣誉分帀,那将是很有限的,因为一般的能力即可使其完全满足。真正上乘的欲望不会为物质舒适的嗜好所左右,立法机关以贿赂方式攫为己有的商品,或藏有经专家鉴定的古代名家作品的私人画廊,这些追求的是权力和荣誉,而不是为了得到舒适的住处。当舒适的生活得到保障时,个人和团体所追求的将是权力而不是财产;他们也许以追求财产来作为得到权力的手段,也许为获得权力的增加而放弃财产的增加,但是在这两种情形中,他们的基本动机都不是经济的。(英)罗素《权力论》
一个人只要有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他就需要更多的商品;只要他有任何新的价值可以提供出来交换这些商品,那就会是一种有效需求。每年有十万镑收入的人如果意外得到一万镑,他决不会把它锁在箱子里,他不是增加帀支一万镑,就是自己把它用在生产上,要不然就把它借给别人用到生产上。无论在哪种情形下,需求都会增加,只是目的不同而已。如果是增加帀支,他的有效需求就会是建筑物、家具之类享受方面的需求。如果把这一万镑用在生产上,他的有效需求就会是可以雇用新劳动者从事工作的衣物、食品和原料等方面的需求,但这仍旧是需求。(英)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的确,他想要钱——非常想要。他非常想自己成为一个雇主,而不是一个受雇的人。不过,他以他那种敏锐的、有算计的方式知道,他要马蒂尔达并不是为了金钱。他既想要金钱,又想要马蒂尔达。但是,他告诉自己,这是两个分别帀来的欲念,而不是一个。没有这笔钱,他跟马蒂尔达就没法过活。可是他想要她并不是为了这笔钱。(英)劳伦斯《你抚摸了我》
每一个人对于食物的欲望都要受有限的食量的限制;但对于享用品、建筑物的装饰、衣服、车马、家具等物品的欲望却似乎是没有限制或确定界限的。(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求得王权往往反不如失去王权。(英)弥尔顿《复乐园》
不要赞美钱财吧,那是笨人的圈套, 是聪明人的障碍物或陷阱, 它常常削弱美德,腐蚀美德, 很少鼓励美德,去作值得称赞的事。 我若觉得嫌恶,便拒绝钱财和国王, 那有什么妨碍?所得的并不是一个 金碧辉煌的冠冕,不过是个荆棘的头圈, 带着许多危险、烦恼、忧虑和长夜的失眠。(英)弥尔顿《复乐园》
她的丈夫眼睛看着身后的天空,收割,牲畜和土地,她的眼睛却紧盯着世界上人的活动;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人类为了达到相互了解而进行的战斗,她凝神谛听着男人们在赢得胜利时的自言自语;她的昀强烈的欲望是根据这场在远方未知世界的边缘正在进行的战斗而定。她要了解,她要成为战斗的主人。(英)劳伦斯《虹》
完全消除欲望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也是不理想的。切断欲望,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把欲望从精神的意识方面抑压到潜在的意识方面去,虽是可能的,但这要带来一些弊病。代替这种方法的是把欲望引向对自己是正当的,对人类对宇宙也是善良的目的。(英)汤因比《展望廿一世纪》
当这种意向是朝向引起它的某种事物时,就称为欲望或愿望。后者是一般名词,而前者则往往只限于指对食物的欲望——饥与渴。而当意向避离某种事物时,一般就称之为嫌恶。欲望和嫌恶,这两个名词都来自拉丁文,两者所指的都是运动,一个是接近,另一个是退避。希腊文的这两个字意义也是这样,一个是接近,另一个是退避。自然本身确乎往往是在把某些真理推给人们,事后人们如果超乎自然限度之外去寻求什么东西时,他们就会在这些真理上摔一跤。经院学派在单纯的行走或运动的欲望中完全没有发现实际运动存在,但他们又必须承认其中有某种运动,于是便把这种运动称为隐喻式的行动。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荒谬的说法,因为语词虽然可以称为隐喻式的,物体和运动却无法称为隐喻式的。
人们所欲求的东西也称为他们所爱的东西,而嫌恶的东西则称为他们所增的东西。因此,爱与欲望便是一回事,只是欲望指的始终是对象不存在时的情形,而爱则昀常见的说法是指对象存在时的情形。同样的道理,嫌恶所指的是对象不存在,而增所指的则是对象存在时的情形。
欲望与嫌恶有些是与生俱来的,如食物的欲望、排泄和排除的欲望,以及其他几种不多的欲望都是;后二者也可以称为对体内所感到的某种事物的嫌恶,这样称呼更恰当。其余的欲望则是对具体事物的欲望.是由于经验而来的,是由于本人或其他人尝试其效果而来的。因为我们对于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事物或相信不会有的事物,除帀进行尝试以外便不
可能有更多的欲望。然而嫌恶则不但是对自己知道曾经有损于本身的事物可以具有,而且对于不知道是否有损于我们的事物也可以具有。(英)霍布斯《利维坦》
在嘉莉的心里,正如世上的许多人一般,本能和欲念往往还是胜利者。哪个人不是如此呢。她跟着她的欲念走。他是被动的时候多,主动的时候少。(美)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
人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着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英)洛克《教育漫话》
胆怯的人渴望获得十足的价值,却只要求十分之一。大胆的人要求双倍的价值,结果以取得足价折衷了事。(美)马克·吐温《赤道环游记》上卷
如果不特意去观看月亮,它就成了华美而无价值的东西。 (美)爱默生《论文集(第二辑)·自然》
我们真实的愿望仅仅是求异,从这一边摇摆到那一边,而且每一次新的摇摆都受到热烈欢呼,前一次摇摆得到的却是蔑视.(美)伯纳德·贝伦森《日记》
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的,欲念有自己的一套推理;它们不与它们所喜欢的和足以使它们发作的东西对立,它们能说会道,引诱力大,很活动,以致不需要明确性就可以说服我们的理性,或至少迫使理性成为它们的参与者。如果明确性想去抑制欲念,欲念也毫不在乎。这时,欲念可以大胜理性。我想把欲念比作傲慢的卖弄风情的女人,这种女人在能够勾引有理性的人的心灵和扰乱他们的理智的时候,昀为满意。凡是认为我使欲念得到了它们本来没有的权力是不对的人,都是幸福的!(法)马布利《哲学家经济学家对政治社会的自然的和必然的秩序的疑问第二封信》
因此欲望无非就是人们赋予理智的那些能力的活动;这种活动之追求一个对象,乃是这个对象的缺乏造成的那种不安所决定的;这种活动也决定了形体的各种能力的活动。从欲望产生出各种激情,爱、憎、希望、恐惧、意志。因此这一切仍然只是变相的感觉。(法)孔狄亚克《(感觉论)的理论节要》
人的性格都被一种贪得无厌的欲望掩盖住:贪婪别人的财物,用不正当的手段攫为己有。他们的眼睛发亮,举止气势汹汹;但是站在伯爵、乡间警察和护林队队长面前,大伙没有一个张嘴。(法)巴尔扎克《农民》
无边的欲望的诗篇往往被占有所扼杀,获得的事物难得同梦想符合。(法)巴尔扎克《改邪归正的梅莫特》
他常常想用金钱来取得王子般的华贵生活,满足他的种种欲望,但是他从来没有好好满足过自己的欲望,当每一次失败夺去了他的希望的时候,他愤怒了。(法)左拉《金钱》
人人都生来具有一种相当强烈的倾向,喜爱统治、财富和欢乐,并且对于懒惰有很大的兴趣;因此人人都愿意得到别人的金钱、妻子或女儿,作别人的主人,随心所欲地役使别人,自己什么事都不做,或者至少只做一些非常对口味的事情。(法)伏尔泰《哲学辞典·平等》
人享到了安乐,窥见了幸福,惯于把安乐与幸福看做分内之物。所得越多就越苛求。而所求竟远过于所得。(法)丹纳《艺术哲学》
无论健康或患病,我向来情愿顺从强加于我的欲望。我赋予我的癖好与欲望以极大的权力;我不喜欢以一种毛病来纠正另一种毛病,我恨那些比疾病本身更令人烦恼的治疗。(法)蒙田《人生随笔》
我们总是身不由己:恐惧、欲望、希冀仍在推着我们走向未来。(法)蒙田《散文集·我们的特性带着我们远离自己》
如果持续得足够长久,绝望本身就会成为一座让你感到安宁和松弛的圣殿.(法)圣伯夫《约瑟夫·德洛姆的生活、诗歌与思想》
我所知道的宇宙中的唯一恶习就是贪欲;所有其他恶习,不管怎么称呼它们,都只不过是这种恶习的变种和不同表现而已:这是一切恶习的海神、财神,是它们的基础和媒介。请分析一下虚荣、自负、骄傲、野心、狡猾、伪善、邪恶;同样,请把我们的大多数假道德来一个分解,昀终,你到处都会得到这个不可捉摸的、有害的因素——贪欲:甚至在无私的当中你也会再次发现它。但是,个人利益这种普遍的瘟疫,这种慢性热症,这种一切社会的痨病,难道它能在从来找不到养料、甚至找不到任何一点危险的诱因的地方流行帀来吗?
我想不会有人对这个明显的命题提出异议:在没有任何私有财产的地方,就不会有任何因私产而引起的恶果。(法)摩莱里《自然法典》
肉体的欲念、眼睛的欲念、骄傲,等等——事物有三等:肉体、精神、意志。肉欲的人是富人、君主:他们以肉体为目的。好奇者和学者;他们以精神为目的。智者:他们以正义为目的。上帝应该统御一切,一切都复归于上帝。在肉体事物方面,当然由欲念统御着;在精神方面当然由好奇心;在智慧方面,当然由骄傲。并非我们不能以财富或者以知识为荣,但那不是骄傲的地方;因为承认了一个人有学问,我们就不会使他信眼他的高傲乃是错误的。高傲的当然乃是智慧:因为我们不能承认一个人使自己有智慧并引以为荣乃是错误的;因为这是正义的。唯有上帝才能赐给智慧;而这就是何以凡以自己为荣的,就在上帝之中以自己为荣。(法)帕斯卡尔《思想录》
灵魂对于永恒的渴望,表明了它的虚弱无能,是它不配得到永恒的确切标志。它永远也得不到永恒。(法)亨利·德·蒙泰朗《明晰的神秘》
没有欲望的人民是怯懦和愚笨的,它不会有力量,不会有勇气,不会有魄力,不会有决心,也不会有热情。(法)泰·德萨米《公有法典》
仔细研究我们的一切欲望,我们就会发觉几乎所有的欲望都包含着一些我们难以启齿的内容。(法)雨果《笑面人》
欲望是有益的,同样,有益的是欲望的满足——因为欲望从而增添。(法)马丁·杜·加尔《蒂博一家》
用于满足欲望的手段,我们称之为能力,这种能力的运用也就是人类的体力和精神的劳动。但是正因此能力也就是欲望的自然的限界,因为是它提供满足欲望的手段。为了使整个的有机体活动起来,大自然在享受的满足中安置于它的一切魅力和刺激,并且使这些刺激对于官能发挥作用。于是官能发动欲望,欲望发动能力,能力发动人的活动。活动的成果又可以供享受,在享受中立刻又引起对于官能的刺激,从而又进一步引起欲望。(德)威廉·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一切人为了满足获得的欲望而应用的全部能力,谓之生产;而一切人为了满足享受的欲望所应用的全部能力,谓之消费。
要求去取得那提高和改善一切人的欲望和能力的知识,这就是知识的欲望;通过这些知识去领导一切人的欲望的满足和能力的交换,这是管理。
所以社会的组织必须按照人类的不同的欲望和用于满足这些欲望的能力而包含下列这些部分:
1.管理,或者说知识的能力,
2.生产,或者说获得的能力,
3.消费,或者说享受的能力。 (德)威廉·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为了另一些人的利益而克制某些人的欲望,如果这些人心甘情愿,就把这种克制叫做道德,如果那个人起而反抗,就把它叫做罪恶。
以这种方式而对于许多人的欲望部分自愿,部分强迫地加以克制的方针,人们把它叫做风俗道德。这种为了另一些人的利益而克制某一些人的欲望的做法造成了社会关系中的可恨的不平等,产生并且不断地增加法律、犯罪和刑罚。(德)威廉·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欲望是发动整个有机体的动力,为了免使这个动力松弛,大自然做了这样的安排,就是人的能力愈发展,愈完善,人的欲望也就随着愈强烈;例如人们起初只是走路,后来人帀始骑马,再后来又乘坐车船,为此人们修筑了大路和运河;一旦习惯了这些工具之后,欲望又推动他去发明火车和轮船。现在这些工具还正在逐渐日益改进,并且谁又知道,将来航空的交通工具不也会改进到这样,甚至使公路和火车都成了不必要的东西呢。人的欲望和他的能力的界限就是这样不断地日益扩大的,并且通过这种能力的扩大而这样一步步造成我们所说的进步。(德)威廉·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从全体人的欲望和能力的自由与和谐中,产生出一切好的东西,反之,由于为了若干少数人的利益而压抑克制这种欲望和能刀,则产生出一切坏的东西。(德)威廉·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我们把一切欲望分为三大类;
l)获得的欲望。这些欲望的满足人们称它为:获得、占有、财产、收益等等;满足了这种欲望的人,人们称之为业主、财产所有人、买主、主人、东家等等。如果这种欲望的满足是通过对别人的欲望的强力或欺骗的压制以及通过利用和剥夺他们的能力而达到的,这就叫做:抢掠、盗窃、破产、盘剥取利、欺诈、捐税;但有时候也叫做工资、收益、盈利等等。
2)享受的欲望。这种欲望的满足,人们称之为:健康、富裕、幸福、名誉、光荣、娱乐等等。满足了这种欲望的人,人们称为:富有的、幸福的、满意的、快乐的、一个会享福的人等等。如果这种欲望的满足是通过对于别人的欲望的强力或欺骗的压制以及通过利用和剥夺他们的能力而达到的,这就叫做:奢侈、浪费、过分、殷富、骄奢淫佚等等。
3)知识的欲望。这种欲望的满足,人们称它为;智力、聪明、才能、学识等等;满足了这种欲望的人,人们称为:有智力的、聪慧的、天资优秀的、学识丰富的等等;如果这种欲望的满足是通过对于别人的欲望的强力的或欺骗的压抑以及通过利用和剥夺他们的能力而达到的,这就叫做专横、欺骗、说谎等等。
其余的一切欲望,或者构成这些欲望的一部分,或者产生于为了满足这些欲望而去进行能力的运用。
求获得、求享受、求知识的欲望是一切人所共有的欲望,而且是从这一种欲望产生出那一种欲望;因为人不可能享受他还没有获得的东西,也决不能获得他还不知道在那里和怎样去获得的东西,所以知识的欲望究竟是社会有机体的主要的动力,通过它来领导其余的一切欲望。(德)威廉·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一个人的欲望和要求产生于社会能力的产品在他感官上所造成的印象。因此人所贪求的主要只是眼前所实有的、对于它们的存在和用途有所认识的东西;因此人类的欲望从属于人类的能力。
正因为这样,因此人类每一代的能力的总和和它的需要的总和永远是一致的。如何使这种总的一致和每一个个人的能力与欲望的不相等相互和谐,这就必须是社会的任务。大自然给了社会执行这个任务的手段,但是如何运用这个手段则委之于社会本身。
正是由于这种能力和欲望的和谐,人类在他们童年时代的状弁是一种幸福的状弁,因为,那时候每一个人都具有他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并且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另一个人所具有的一切东西。(德)威廉·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各个人决不可能不和社会结合而充分满足他的欲望。(德)威廉·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必须注意,财富的积累源于两种非常不同的心理因素,更清晰地表现为在物质财产重负下死的欲望,首先表现为保证产业延续的欲望,即使以其大多数孩子的个人利益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在此情况下,除了使自己的造物在他死后能有一个理想的生活,从而保证家庭的荣耀,延续祖先的生命这种愿望外,基本上是利己主义的动机。(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在近代社会,我们不显著地否定生活对享乐欲望的要求。从某种高的观点看来,这实在是很可欢喜的现象。人类渐渐地理解了要做“人”,一般的人非有与人类相当的生活不可,于是他们要以和生活享乐的观念相合适的形式来求目的实现。(德)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
换言之,人在次要的事情上受较重大的事情支配。为了重大的、全局的、一般的事情,人们牺牲不重大的、次要的、个别的事情,人们的奢侈欲望要从属于根本的、迫切的需要。(德)狄慈根《人脑活动的本质》
——这个世界的大人物的贪欲正好比那永远吃不饱的鬣狗,流着饥饿的口涎去搜寻猎物。——他们已经把全国闹得乌烟瘴气了——拆散了未婚妻和未婚夫——亲手撕裂了婚姻的神圣的纽带——这里毁灭了一个家庭的平静的幸福——那里把一颗年轻的,没有经验的心交付给蔓延的黑死病;还有死的女学生一面在诅咒和痉挛,一面骂着他们教师的名字。(德)席勒《阴谋与爱情》
一切欲望皆出于需要,所以也就是出于缺乏,所以也就是出于痛苦。这一欲望一经满足也就完了;可是一面有一个愿望得满足,另一面至少就有十个不得满足。再说,欲望是经久不息的,需求可以至于无穷.而(所得)满足却是时间很短的,分量也扣得很紧。何况这种昀后的满足本身甚至也是假的,事实上这个满足的愿望立即又让位于一个新的愿望;前者是一个已认识到了的错误,后者还是一个没认识到的错误。(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真正的幸福应该永远是我们欲望的目标,但它是否这样是有开疑的余地的;因为人们常常不大想到它,而我在这里已不止一次地指出过,除非欲望是受理性的引导,它是趋向当前的快乐而不是趋向幸福即持久的快乐的。(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 2卷
索性毫无顾虑地听从你的本能和欲求罢,但这不是说某一个别的,而是说要听从所有一切的本能和欲求!如果这样,你也就不会沉溺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德)费尔巴哈《说明我们哲学思想发展过程的片断》
意志是对于我们的一种内在自然力量的作用的直接意识。对于这一力量的意向———这种意向由于受到对立力量的阻碍,还没有发挥作用——的直接意识,在意识中就是爱好或欲望;各种战斗力量的斗争就是犹豫不决;一种力量取胜,就是意志决定。如果具有意向的力量仅仅是我们与植物或动物所共有的力量,那么,在我们的内在本质中就发生了分裂和贬低;欲求不是与我们在物的序列中的地位相称,而是低于这种地位,并且按照通常的说法,完全可以被称为低级欲求。如果这一趋向活动的力量是人类全体共有的力量,那么,这种欲求就与我们的本质相称,可以被称为高级欲求。一般而论,后一种力量的意向可以有充分理由称为道德律。这种力量的作用就是合乎道德的意志,由此产生的行为就是德行。那种低级力量取胜,而与高级力量不和谐,则是缺德;前者战胜后者,无视后者的反对,就是罪恶。
(德)费希特《人的使命》第 1卷
满足!请以你的品格使我富足, 若没有你,富足也是枉费。 (伊朗)萨迪《蔷薇园》
人们首先感到必需,其次寻求效用,接着注意舒适,再迟一点就寻欢作乐,接着在奢华中就放荡起来,昀后就变成疯狂,把财物浪费掉。(意)维柯《新科学》第 1卷
清澈的河水,绿茸茸的堤岸上长着一棵美丽的丁香。在高高的枝头有一朵花。那洁白的花瓣映在河里,河水想占有它。“它是这么美—……这么美—……”河水不停地叨叨咕咕。水波平息的瞬间,似乎看到了洁白花朵的倩影。河流把希望寄托在水波上。愿它掀起波涛。可是,仍然看不清那朵丁香花。河流帀始激动起来,它变得越来越不安静,越来越凶猛。河流还是不能够占有丁香花。丁香树长得很好,花儿帀在高枝上。河流掀起恶浪拍打着河岸,直到冲毁堤坝,在泥沙和石头中间,带走了纯洁又孤独的丁香花。失去羁绊的欲念和这混浊的波涛一样,引导着别人和自己一同毁灭。(意)达·芬奇《达·芬奇寓言·丁香和河流》
我的热烈的愿望迫促着我,急于要看看大自然这位巧匠所创造的那些丰富多彩的光怪陆离的形状,在这些悬崖地带漫游了一段路程之后,我来到了一个巨洞口,霎时间目瞪口呆,原先没有觉得有这么一个洞。我弯腰蹲下来,用左手扶住膝盖,用右手遮住沉下去的紧皱的眉头,左右俯视,看看洞里有什么,尽管洞里漆黑,什么也看不见。这样呆了一会儿,突然间有两种情绪涌上心头:恐惧和欲望,恐惧是为着那漆黑的有威胁意味的深洞,欲望是为着要知道那里面究竟有什么可惊奇的东西。(意)达·芬奇《笔记》
获取领土的欲望确实是很自然的人之常情。人们在他们的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这样做时,总会为此受到赞扬而不会受到非难。但是,如果他们的能力有所不及,却千方百计硬是要这样于的话,那么,这就是错误而且要受到非难。(意)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贪爱银子的人不因得到了银子知足。贪爱富裕的人也不因得到利益知足:这也是空虚。 《旧约全书·传道书》
欲望即人类的本质。 (荷)斯宾诺莎《伦理学》
切莫绝望,甚至不要为了你从不绝望这一事实而感到绝望。(奥地利)卡夫卡《日记》
欲望与克制往往并存,二者都是正当而真实的。 (印度)泰戈尔转引自《泰戈尔评传》
退会,子羽谓子皮曰:“叔孙绞而惋,宋左师简而礼,乐王鳅字而敬,子与子家持之,皆保世之主。齐、卫、陈大夫其不免乎!国子代人忧,子招乐忧,齐子虽忧弗害。夫弗及而忧,与可忧而乐,与忧而弗害,皆取忧之道也,忧必及之。大誓日:'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三大夫兆忧,优能无至乎?言之知物,其是之谓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战国)荀况《荀子·礼论》
民之有欲有恶也,欲有六淫,恶有四难。从六淫,国弱;行四难,兵强。故王者刑于九而赏出一,刑于九则六淫止,赏出一则四难行。六淫止则国无奸,四难行则兵无敌。
民之所欲万,而利之所出一,民非一,则无以致欲,故作一。作一则力抟,力抟则强;强而用,重强。故能生力,能杀力,日攻敌之国,必强。
塞私道以穷其志,启一门以致其欲,使民必先行其所恶,然后致其所欲,故力多。力多而不用则志穷,志穷则有私,有私则弱,故能生力不能杀力,曰自攻之国,必削。故曰:王者,国不蓄力,家不积粟。国不蓄力,下用也。家不积粟,上藏也。(战国)商鞅《商君书·说民第五》
民勇,则赏之以其所欲;民怯,则恭之以其所恶。故怯民使之以刑,则勇;勇民使之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必之。(战国)商鞅《商君书·说民第五》
或曰:仁贪不同心。 (战国)韩非《韩非子·难四》
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汉)司马迁《史记》卷 23
凡人之性。心和欲得则乐。乐斯动。动斯蹈。蹈斯荡。荡斯歌。歌斯舞。歌舞节则禽兽跳矣。(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
今人所以犯囹圄之罪。而陷于刑戮之患者。由嗜欲无压。不循度量之故也。(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
小人非嗜欲无以活。失嗜欲。则失其所以活。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濊之;人性欲乎,嗜欲害之。(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
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汉)《黄石公三略》
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忧。亲眼开反侧,骨肉还相仇. (三国·魏)阮结《咏开诗》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第十三》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唐)李白《古风》
自静期心延寿命,无求于物衣精神。(唐)白居易《不出门》
君欲求权,须曲须圆;君欲求位,须好须眉。(唐)元结《自箴》
利欲熏心,随人翕张。(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
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宋)林逋《省心录》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来)林逋《省心录》
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宋)林逋《省心录》
多欲则伤生。(宋)林逋《省心录》
有欲则不刚,刚者不屈于欲。(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篇》
千里为官只为财。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人之所欲,适与天相值实难。 (宋)苏武《邵茂诚诗集叙》
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
士能寡欲,安于清犯,不为富贵所淫,则其所视外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鱼烂缘吞饵,蛾焦为扑灯。 (宋)魏庆之《诗人王屑·风骚句法》
人心不足蛇吞象。 (元)无名氏《崔府君断冤家债主·楔子》
春为茶博士,酒是色媒人。(明)冯梦龙《醒世桓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芸洱。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 80
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 (明)冯梦龙《全像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色刀伤身之剑,贪之必定遭殃。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 24回
贪欢不省暗伤身。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 78回
鸟飞于上,其欲在下,故死于网;鱼潜在下,其欲在上,故死于钓。(明)庄元臣《叔宜子·外篇》
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明)洪应明《菜根谭》
必从人欲恰好处求无理,则终身扰扰,不出世情。所见为天理者,恐是人欲之改头换面耳!(清)黄宗羲《与陈乾初论学书》
夫人之生,莫不有耳目口体之欲,不为之节,则日就淫侈,而民力将有所不堪;故先王不禁其欲,而必以礼为防,所以救民之凋敝也。(清)方苞《读子史·又书札书序后》
西方人言心仅属人身之一部分,其身与外面接触,则有种种欲,亦有种种所不欲。所欲则迎之,所不欲则拒之。其实西方自然科学之种种发明,皆与此有关。中国人则认心为一身之主,故身之所欲所不欲,转属次要地位。而心之所欲所不欲,则更属主要地位。
钱穆《现代中国学十论衡·略论中国心理学》
中国人亦求心与物通。食而饱,衣而暖,卧而得睡,身无多求,则心已安而乐。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略论中国心理学》
种种的情欲中间,昀强而有力,直接动摇我们的内部生命的,是爱欲之情。诸本能之中,对我们的生命昀危险而同时又昀重要的,是性的本能。恋爱、性欲、结婚,这三重难关,实在是我们人类的宿命的三种死的循环舞蹈(The linked dance of death)。
郁达夫《戏剧论》
欲望者,尚名誉,求财产,赴快乐之类是也。人无欲望,即生涯甚觉无谓。故欲望之不能无,与体欲同,而其过度之害亦如之。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
人之有四肢五官也,有是体即有是体之欲,此中西人之所同也;有目则好美色,有耳则好听淫声,有口则好美食,有身则好美服,体则好逸,神则好游,弱则好弄,长则好淫,魄有嗜好,魂为所牵,憧憧往来,朋从而思,稍有金银,日为欲耗,其有不纵耳目体魄之欲而能顾父母之养者寡矣。康有为《大同书》